長山山珍地皮菜屬於菌類植物,口味清香可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皮菜
- 分類:菌類植物
- 口味:清香可口
在長山附近的村莊裡,地皮菜是春末夏初家常的爽口小菜。
地皮菜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地耳、地踏菇,屬石耳類,只能生長在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中,春夏雨後採集最宜。在雨後的長山山坡林間草地上,就會有很多的地皮菜。
地皮菜其實是一種菌類植物,有點相似於木耳,呈墨綠色,也是片狀的,無根,但它必須在特定的環境下才能生長出來,一般情況下,長在野草地、坡地上,必須在春夏雨後時才會出現,得趕快撿,如果太陽出來稍微一曬,地皮菜基本就幹了,也沒法撿了。地皮菜很薄,清洗出來後像木耳那樣柔嫩,富有彈性。
地皮菜營養豐富,脂肪少,並富含鈣、鋅、鐵等微量元素,是營養豐富的健康食品,仍為野生,尚未人工栽培,是一種亟待開發的蔬菜。
地皮菜可以做湯,非常清香可口,片大的地皮菜和嫩楊樹葉差不多大小,撿回來後要及時清洗、晾乾,這樣就可以長期保存,到了休息日,拿出來用清水泡一下,做一鍋鮮湯,應該說是一道上好的佳品。除了做湯,還可以炒雞蛋、炒韭菜、做包子或者涼拌地皮菜。
若是你到長山來,地皮菜是不得不品嘗的山珍野味啊。
長山野味雞頭米
秋天的長山,漫山遍野都是色彩斑斕的花草樹木,紅的妖艷,黃的明麗,綠的和諧,五彩繽紛,十足是個色彩的盛會,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大飽眼福。各種野棗、柿子等果子更是讓人大飽口福。
其實,在長山片區的河塘湖水裡,秋天的時候更有讓人難以忘懷的野味:雞頭米。雞頭米的學名叫“芡實”,京劇《沙家浜》里有一句響亮的台詞“指導員你看,這蘆根、雞頭米不是可以吃嗎?”使很多人了解到雞頭米是一種可吃的水生植物。
雞頭米果實呈圓球形,尖端突起,因像雞頭而得名。它的葉子又圓又大,平鋪在水面上,葉面長滿了尖刺。它的花開在夏天,紫幽幽的,浮在水面上。葉莖和花莖上長滿了刺兒。花謝後,它的花萼並不脫落,而是慢慢地閉合膨脹,形成如雞頭般的果球,在果球的內里孕育著堅硬的果實。《神農本草經》把它列為上品,說它能補脾益氣、補腎益精,可使人耳目聰明。
雞頭米的美味在很多詩里都有。清人查慎行《食雞頭》詩:“芡盤每憶家鄉味,忽有珠璣入我喉。”鄭板橋也有詠雞頭米詩:“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賽蚌珠圓。”古人很少用雞的頭入詩,古文中提到的“雞頭”、“雞頭米”即芡實。古人詩“軟溫新剝雞頭肉”可以理解為——出浴後楊貴妃的肌膚更顯得溫柔軟滑,猶如剛去殼的芡實果肉。
長山的雞頭米野生於各個大小河塘中。附近的長山村民常常在河塘里尋找新鮮的雞頭米,尤其是孩子,這成了他們童年裡最好的記憶。新剝的雞頭米確實好吃,待小鍋子水燒後,將脆生白嫩的雞頭米倒入,滾開後即閉火加少許糖,盛入小瓷碗端上桌時,那可真是清香四溢,看上去就象一碗淡淡的碧螺春茶水泡了半碗珍珠。吃口更是滑爽、潤糯、清甜,令人回味無窮。雞頭米有各種各樣的搭配,很多種吃法。有入菜的,如八寶雞頭、雞頭蝦仁等等;也有為羹的,如桂花冰糖雞頭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