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鐵線蕨(學名:Adiantum diaphanum Bl.)是鐵線蕨科,鐵線蕨屬陸生中小形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3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柄長纖細、栗色,有光澤,葉片線狀披針形,奇數一回羽狀,在葉片基部有同形而較短的側枝;羽片互生,彼此接近,頂部羽片與下部羽片同形而略小,頂生羽片菱形,葉脈扇形分叉,兩面均明顯。葉乾後膜質,葉軸、羽軸及小羽柄均為栗色,孢子囊群除沿小脈著生外還生於脈間的葉肉上,囊群蓋圓形,革質,宿存。孢子具不明顯的顆粘狀紋飾。
分布於中國台灣、福、江西、廣東、海南。也分布於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生林下潮濕地方或溪旁石上。
長尾鐵線蕨株型較小,枝葉柔軟,終年常綠,置於客廳、書房觀賞,也可用作庭院綠化或應片種植水池邊。是優良的新型觀賞蕨燮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陸生中小形蕨類植物。植株高15-3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被褐色披針形鱗片。
葉簇生;柄長6-19厘米,粗不過1毫米,纖細、栗?色,有光澤,基部疏被鱗片,向上光滑,上面有1條縱溝;葉片線狀披針形,長6-11厘米,寬2-3厘米,奇數一回羽狀,在葉片基部往往具有1-3條同形而較短的側枝;羽片8-16對,互生,斜展或下部的近平展,相距6-10毫米,彼此接近,中一部以下的羽片大小相等,長1-1.8厘米,寬5-9毫米,對開式的不等邊四邊形或菱形,基部為不對稱的闊楔形,外緣圓鈍或為截形,上緣截形或為圓形,均具圓形缺刻,有短柄(長不超過2毫米),頂部羽片與下部羽片同形而略小,頂生羽片菱形,稍大於其下的側生羽片。葉脈扇形分叉,直達邊緣,兩面均明顯。葉乾後膜質,褐色或深橄欖色,上面光滑,下面有稀疏而伏生的棕褐色、單細胞的針狀剛毛,並略帶灰白色;葉軸、羽軸及小羽柄均為栗色,有光澤,無毛。
染色體2n=116、232。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台灣(高雄)、福建(福州、廈門、南靖)、江西、廣東(梅縣)、海南。也分布於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生林下潮濕地方或溪旁石上,海拔600-2200米。
繁殖方法
孢乾繁殖是長尾鐵線蕨繁殖最簡易便捷的方式。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孢子的萌發較快,選取成熟的葉片,將其背面成熟的孢乾剪下收集起來。為刺激孢子萌發,播種前可用300毫克/升的GA3溶液處理15分鐘,育苗士壤多用腐殖士、泥炭土。柯沙等混台配製而成。常用配方為腐殖土:壤土:河沙按6:2:2的比例混合。以上各原科必須過篩後拌勻,蒸汽滅菌後才能使用。待床土水分滲透後,將孢子扮均勻搬播乾床面上。不要覆土,可稍稍淋水,使孢子與土面相接。播後在表面疆蓋地膜,保溫保溫,光線以散射光為宜,切忌曩曬。光照時間每天要在4小時以上。床土溫度控制在25℃-30"C,溫度低乾15℃或高於35℃時孢子萌發受阻。從播種到出葉需要2-3個月。當孢予體長出3-4片葉後移栽,仍用混台土作為基質。茁高10-15厘米時栽入花盆。
栽培技術
長尾鐵線蕨耐陰。喜濕熱環境。由於葉片較薄,較大的溫差會造成植株失水。低乾15℃的低溫會嚴熏抑制生長甚至幼葉的萌發,生長適宜溫度為22℃-30℃,相對溫度最低在80%咀上,最佳濕度在90%以上,室內栽培時需要保持空氣流通,注意增加濕度。
室外栽培應選擇自然遣陰條件較好的場所。比如高大的樹蔭或屋檐下,光照強座在500lux左右葉片生長最好,遮陽網下栽培葉片生長一致,觀賞教果好。
病蟲防治
鐵線蕨易患葉枯病,防治方法:適當降低空氣濕度,注意通風透光。在發病初期噴灑200倍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剎500-6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嚴重時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防治。
主要價值
長尾鐵線蕨株型較小,枝葉柔軟,終年常綠,養護簡單,野外常生長在溪邊潮溫的沙土地。人工栽培時,可盆栽置於客廳、書房觀賞,也可用作庭院綠化或成片種植假山水池邊。長尾鐵線蕨適應性強,新葉發生快且多,葉片整齊密集,是優良的新型觀賞蕨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