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菜是長安鎮烏沙陳屋村民在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這一天,借天后誕之名來紀念陳氏宗族的村俗。盆菜雖然歷史悠久,但烹製方法迄今仍無太大的變動。最早的盆菜分五層,由下而上是:“蘿蔔、菜頭、浮皮、魷魚、肉”。現在盆菜通常由九層、十層菜組成,寓意“長長久久”、“十全十美”。吃盆菜最大的樂趣不在吃而在“圍”:人們自由結合圍在一起,飲食說笑,熱鬧非凡。吃盆菜其實吃的是一種氣氛,吃盆菜有著特殊的象徵意義:全村同吃一盆菜,表示團圓和睦,象徵團結、團圓;盆子裡的菜分層疊放,有上下和睦、團結一心、不分彼此,上下同心協力的寓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安大盆菜
- 外文名:Chang an big bowl
- 流行地區:廣東沿海地區
- 非遺級別:省級
- 申報地區:東莞市,長安鎮
歷史起源,發展歷程,
歷史起源
1278年4月,南宋朝廷敗退到廣東,楊太后與弟弟楊亮節攜宋帝昰、昺到東莞(含香港)一帶,6月再遷新會崖山,所到之處,廣東人民紛紛前往勤王。東莞熊飛以布衣率領義兵,在銅嶺(今榴花塔所在山)斬元將姚文虎,恢復廣州、韶關,因叛徒開城,巷戰而死。長安烏沙李佳之母陳氏,為使兒子一心抗敵,而無後顧之憂,毅然投海自盡。當年勤王大軍多達20萬人,同於船上漂浮,一來缺乏盛菜缽碟,二來避免在船上傾瀉,沿海百姓巧用木盆,將三五家所做之菜,盛在一起。由於各家各戶,使出各家本領,而且疊於一盆,味道特別濃香豐膩。宋帝昺連連讚美。從此,盆菜在廣東沿海地區成了貢菜極品,流傳下來。
發展歷程
由於元朝時紀念陳氏的活動被禁,於是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村民們假借天后誕之名來紀念陳氏,一直保存吃盆菜的村俗。盆菜製作較簡單,材料豐儉由人,為慶祝喜慶日子必不可少的宴請方式, 每逢元宵、開燈、媽祖誕、觀音誕和男婚女嫁,盆菜依然大為盛行。長安盆菜保留了較濃郁的地方飲食習俗,具有鮮明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