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hang'an University
- 創辦時間:2020年4月18日
- 辦學性質:二級學院
- 學校類別:理工類
- 主管部門:長安大學
- 現任領導:史少鵬(黨委書記)、葛穎恩(院長)
- 本科專業:4個
- 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
- 博士後: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 院慶日:2020年4月18日
成立背景,辦學歷史,成立意義,院系專業,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科研平台,合作交流,發展目標,學院領導,
成立背景
在“發揮學科特色、整合優勢資源”總體戰略下,長安大學將原分屬於公路學院、汽車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的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工程學科及交通運輸、交通工程、大數據管理與套用專業進行資源最佳化整合,成立了運輸工程學院。
辦學歷史
2020年4月18日,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成立大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線下主會場設於長安大學南校區北院學術交流中心,線上分會場採用騰訊視頻會議形式,儀式全程網路直播。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彪曉紅介紹了學院成立背景,宣讀學院成立檔案。校黨委書記陳峰教授、校長沙愛民教授為運輸工程學院揭牌。
成立意義
組建成立運輸工程學院是學校主動適應建設“交通強國”國家戰略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是落實教育部學科專業建設“關停並轉、最佳化調整”總體思路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完善學校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和交通規劃與管理二級學科發展布局、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標誌著長安大學交通運輸學科和交通運輸類專業要重整行裝再出發,謀劃新發展,書寫新篇章。
院系專業
依據專業定位與學科建設需求,學院現設有交通工程、交通運輸、大數據管理與套用等3個專業,在機構設定上,學院下設“四系六所”,即:四個專業系,分別為交通工程系、軌道交通與民航運輸工程系、交通運輸系、大數據管理與套用系。
專業建設
我院交通運輸與交通工程專業歷史悠久,特色突出,社會影響顯著。經過多年積澱,我院交通運輸與交通工程專業已經取得豐碩成果。目前,交通工程專業與交通運輸專業均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一流建設專業,且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交通運輸專業同時也是陝西省名牌專業、陝西省一流專業,交通工程專業同時也是陝西省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和專業教學創新實驗區重點培育專業;此外,學院還擁有多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陝西省精品課程與一流課程,並設有交通工程國際工程班、交通運輸卓越工程班等特色化培養模式,擁有多個國家級教學團隊、教育部示範教學團隊、陝西省教學團隊等專業化師資力量。同時,學院充分考量當今科技前沿發展態勢,新設立“大數據管理與套用”專業,實現數據科學、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與交通運輸專業領域研究有機融合,以著力推動科研水平與手段提升。今後,學院將從“回響行業需求、探索學科前沿”的立足點出發,不斷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領域重要問題、關鍵技術與行業套用等方面的相關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工作。
學科建設
我院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及交通工程學科是我校設立最早、實力最雄厚的學科點之一,也是國內交通運輸領域科學研究與行業人才培育的重點基地,其中,交通規劃與管理學科也是我校“雙一流”建設的主幹學科方向之一。目前,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二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授予權,並設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學院主要設有綜合交通與多模式交通融合、智慧型運輸系統與技術、城市交通管控與治理、交通安全理論與技術、持續交通與韌性交通、交通運輸大數據分析與套用、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新型運輸組織與管理等八個專業研究方向。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94人,在校本科生近2000人,研究生約600人。學院教師均為從事交通運輸、交通工程、交通數據科學等領域教學與研究工作的專業化師資力量,其中有教授22人,副教授20人,講師39人,另有工程師4人,助理工程師1人。此外,學院高端人才和團隊優勢明顯,作為長期致力於推動我國交通領域發展的重要科研力量,多數教師擁有國外高水平大學學位或訪學經歷,具備開闊的國際化視野,同時擁有教育部優秀人才、交通部交通科技英才、交通運輸部人才庫專家、省級教學名師等行業傑出人才和領軍人物多名,教職工專業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搭配合理,為學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和發展力量。
科研平台
學院還擁有“西部城市群交通可持續發展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畫’) ”、“‘一帶一路’沿線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建設與管理國際聯合中心”、“道路基礎設施數位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態安全螢幕障區交通網設施管控及循環修復技術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室”、“陝西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數位化工程研究中心”、“西部交通安全與智慧型控制協同創新中心”、“汽車運輸安全保障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交通新能源開發套用與汽車節能陝西省重點實驗室”、“陝西省道路交通智慧型檢測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吾守爾·斯拉木院士工作站、“道路交通運輸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道路交通運輸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專業化學科平台與科研機構。
合作交流
對外交流方面,為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學院不斷加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力度,充分發揮自身在交通運輸領域內的專業特色與優勢,與美、英、德、日、澳等多個國家地區及國內的許多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了多種形式的雙邊交流與合作關係,在教師互訪、學生互換、合作研究、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方面成果顯著,包括建立聯合研究中心、“3+1+1”中外本碩聯合培養、“1+1+1”中美碩士聯合培養以及CSC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等項目等,有效促進了學院整體水平的提升,為國際化視野下的交通運輸領域科學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交流與合作平台。
發展目標
聚焦立德樹人,堅定辦學方向;確定奮鬥目標,堅持方向引領;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內涵發展;主動謀事創業,開創發展新篇。運輸工程學院將緊緊把握國家和行業重大戰略需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以交通強國戰略需求為導向,聚焦交通運輸前沿技術領域的關鍵性難題,致力於綜合運輸、智慧型交通、運輸安全、新業態新模式等領域的科技攻關;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數字經濟、智慧型製造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強交通領域的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究,產出一批具有原創性的基礎研究成果;推動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標誌性的套用研究成果,不斷提升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和套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