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於1月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成果《長大深埋擠壓性圍岩鐵路隧道設計施工關鍵技術及套用》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院副總工程師李國良及項目主要負責人參加了獎勵大會。
長大深埋擠壓性圍岩鐵路隧道設計施工關鍵技術及套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主要完成人
趙 勇,李國良,李 雷,熊春庚,劉志春,楊木高,肖廣智,李 寧,李 響,張旭東
長大深埋擠壓性圍岩隧道具有地質構造作用強烈、地應力水平極高、流變效應顯著等特點,建設面臨諸多難題,一是構造作用強烈、地應力水平高,地質環境複雜多變,變形機理難以判釋;二是變形量大、變形速率高、持續時間長,變形難以控制,經常造成工期延誤、投資增加,成為控制性工程;三是缺乏針對性的設計方法和施工對策,結構和道床穩定性難以控制,易造成隧道塌方、結構壓潰、仰拱隆起等安全事故,不能滿足鐵路軌道毫米級的變形要求,影響運營安全。所以,擠壓性圍岩隧道一直是國際公認的技術難題,已成為我國鐵路建設的瓶頸。
鐵一院聯合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蘭渝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石家莊鐵道大學、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等6家單位,歷時15年攻關,取得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多項創新成果,形成了長大深埋擠壓性圍岩隧道設計施工關鍵技術。創立了擠壓性圍岩判別標準及變形潛勢分級預測方法,實現了擠壓性圍岩的準確判識;創建了以全過程變形控制為核心的擠壓性圍岩隧道設計方法,解決了擠壓性圍岩隧道結構設計關鍵技術難題;構建了安全高效、變形可控的施工技術體系,為長大深埋擠壓性圍岩鐵路隧道建設和運營提供了保障,形成了以勘察→設計→施工→結構安全評價為主線的擠壓性圍岩隧道成套技術體系,整體技術指標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研究成果成功套用於蘭武二線烏鞘嶺、青藏鐵路新關角、貴廣高鐵天平山、蘭新高鐵大梁等220餘項隧道工程,有力促進了行業科技進步,為今後擠壓性圍岩隧道,特別是川藏、滇藏、中尼、西(寧)成(都)等鐵路超長超大埋深高地應力隧道建造提供了自主核心修建技術,為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