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保護規劃

2022年6月,山西省政府印發《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保護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保護規劃
  • 發布單位:山西省政府
  • 印發時間:2022年6月
發布信息,主要內容,編制情況,

發布信息

2022年6月,山西省政府印發《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保護規劃》。

主要內容

《規劃》範圍為山西省8市39縣(市、區)長城遺存分布區,包括戰國、東漢、北魏、東魏、北齊、隋、五代、明等歷史時期修築或使用的長城牆體及附屬設施。
規劃期限分為三個階段:重點建設期(2021—2023年),全面建設期(2024—2030年),總體提升期(2031—2035年)。
《規劃》主要包括:總體要求、空間格局、四大功能分區、五大工程和保障體系等章節。
《規劃》按照“核心點段支撐、線性廊道牽引、區域連片整合、形象整體展示”的原則,以山西明長城為主線,串聯沿線各類長城文物和文化、自然生態資源點,營造差異化的特色主題,全面展示長城的文化景觀和文化生態價值,形成“一帶、三段、六區、多點”的總體空間格局。
“一帶”即一個核心形象帶,以山西各歷史時代遺存的長城為主體,從東向西、從北向南經大同、朔州、忻州、呂梁、陽泉、晉中、長治、晉城8個市39個縣(市、區),總長1410062.33米,作為國家“萬里長城”核心形象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段”即三個形象標識段,以現存最完整、景觀價值最高的山西明長城為主體,結合山西長城分布特點,劃分為明外長城段、明內長城段、太行邊長城段三個形象標識段。
“六區”即六個形象標識區,將山西長城中具有代表性、標誌性意義的六個長城文物和文化資源富集區,作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的形象標識區。即:雁門關—廣武長城形象標識區、得勝堡—大同鎮城形象標識區、老牛灣—丫角山形象標識區、娘子關—固關形象標識區、平型關形象標識區、殺虎口—右衛古城形象標識區。這六個形象標識區作為核心展示園,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展示體系的核心。
“多點”即多個形象標誌點,將明長城防禦體系中與長城重大歷史事件存在直接關聯,以及具有文化景觀典型特徵的重要鎮城、路城、衛城和所城、堡城、關口作為形象標誌點。
依據《規劃》,山西將從建設三條長城生態文化旅遊廊道、打造一批標識性長城參觀遊覽區、建設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示範區、聚力打造長城系列文化旅遊產品、開發長城品牌文化創意旅遊商品、推出長城遊覽聯程聯運經典線路、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旅遊企業、長城博覽在山西品牌塑造和行銷等八個方面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
《規劃》主體功能分區包括1個管控保護區、39個主題展示區,20個文旅融合區、85個傳統利用區。核心展示園由開放參觀遊覽條件較好、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相對便利的國家級文物和文化資源及周邊區域組成,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展示體系的核心。
規劃確立了雁門關—廣武長城、得勝堡—大同鎮城、老牛灣—丫角山、娘子關—固關、平型關、殺虎口—右衛古城等六大核心展示園。
《規劃》還對長城保護和文化傳承工程、長城文化研究發掘工程、環境配套提升工程、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工程、數字再現工程五大工程做了系統安排,提出了保障體系規劃。

編制情況

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推動實現山西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的重要實踐。按照山西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安排部署,領導小組辦公室將規劃編製作為首要任務和重要前提,緊跟國家總體形勢和進度,緊密結合我省長城資源保護利用實際,有序推進規劃編制工作。
一是精心謀劃,全面啟動規劃編制工作
按照編制高水平規劃的標準,經過比選,聘請知名規劃單位承擔規劃編制工作
以長城保護規劃為上位規劃;向有關市徵集對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編制工作的建議和重點項目,作為規劃編制的參考;向有長城資源的市、縣和重點旅遊景區蒐集全域旅遊規劃和重點景區旅遊規劃,作為規劃編制的支撐材料,為編制高水平規劃奠定了基礎。
二是深化調研,確保規劃編制科學合理
先後多次組織專家、規劃團隊圍繞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點項目專題調研、實地考察,掌握一手資料,加強有效銜接,確保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加強論證,充分吸收各方意見建議
先後組織召開省內外專家研討會、領導小組規劃專題論證會,多次向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社會各界徵求意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保護規劃》順利通過評審,領導小組於2022年5月20日正式印發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