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嘴捕蛛鳥(學名:Arachnothera longirostra),小型鳥類,體長14-16厘米。嘴長而尖向下彎曲。上體橄欖綠色,眼先和短眉灰白色,兩翅和尾暗褐色,外翈羽緣橄欖綠色,羽端灰褐色,自嘴基沿喉側有一黑色縱紋。頦、喉灰白色,其餘下體鮮黃色,胸簇羽桔黃色。雌鳥無鮮艷的胸簇羽。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很少成群。4-6月是繁殖期。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外形特徵
雌雄羽色相似。整個上體包括翅上小覆羽橄欖綠色,額和頭頂羽毛中央較暗褐,眼先和一條短的眉紋灰白色,自嘴基沿喉側有一條黑縱紋,頭側灰褐而綴綠色。兩翅中覆羽、大覆羽、初級覆羽和飛羽暗褐色,羽緣橄欖綠色。尾短圓、暗褐色,外翈羽緣亦為橄欖綠色,外側尾羽外翈灰褐色。頦、喉灰白色有時微沽黃色,其餘下體鮮黃色,胸簇羽橘黃色(雌鳥無鮮艷胸簇羽),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或黃白色。虹膜暗褐色,上嘴暗褐至黑色,下嘴石板灰色,腳石板灰色或暗鉛色。
大小量度:體重♂12-15克,♀11克;體長♂140-165毫米,♀136毫米;嘴峰♂32-38.5毫米,♀34.5毫米;翅♂64.5-70毫米,♀61毫米;尾♂45-45.5毫米,♀40.5毫米;跗蹠♂16-17.5毫米,♀15.5毫米。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常綠闊葉林和熱帶雨林中,尤其喜歡在林緣和疏林等較為開闊的地方活動和覓食,有時也見於地邊和村寨附近的樹上。
生活習性
食性:主要以蜘蛛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很少成群。性活潑,但較為安靜,常在樹叢間穿梭飛翔,飛行較直,鳴聲柔和。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分布於雲南南部和東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多營巢於海拔400-1000米的茂密常綠闊葉林中,巢由葉脈構成,固定於大的葉片下面。每窩產卵2枚,卵白色微沾粉紅色,被有紅褐色斑點,在鈍端較密,常常圍著鈍端形成一個環帶,也有的卵為白色而被有紫黑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7.0-19.1毫米×12.5-13.9毫米。
亞種分化
長嘴捕蛛鳥指名亞種(學名:Arachnothera longirostra longirostra)。分布於印度、尼泊爾至印度、緬甸、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孟加拉。
長嘴捕蛛鳥滇東亞種(學名:Arachnothera longirostra sordida)。分布於泰國、中南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河口。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種群現狀
種群數量極為稀少,不常見,應注意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