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卿鎮

長卿鎮

四川省梓潼縣長卿鎮,位於潼江河以南,108國道貫穿南北。境內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風景漪旎的旅遊資源。 幅員面積31.65平方千米。2002年初,縣府在城南建立了經濟產業園區,將原長卿鎮壓所轄的南橋村設有工業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卿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
  • 電話區號:0816
  • 面積:31.65平方千米 
  • 人口:16930人(2017) 
  • 著名景點:長卿山森林公園、兩彈城紅色旅遊景區
  • 車牌代碼:川B
基礎設施,歷史沿革,鄉鎮建設,經濟發展,概況,農業,工業,新農村建設,長卿鎮人口數據,地理位置,名稱由來,發展變化,行政區劃,風景名勝,地圖信息,

基礎設施

長卿鎮耕地面積7631畝,境內企業28家。綿梓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幸福村、南橋、靈童村、中心村、松埡村修建了通村水泥路,靈童村、中心兩個村還修建了通社水泥路,長卿鎮形成了鎮通村、村社、社通戶縱橫交錯的道路交通網路。長卿鎮水利資源豐富,有大型水庫1座,武引渠系縱貫長卿鎮。8個村開通了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以上,轄區內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電信公司都建有行動電話基站,8個村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有線和無線通訊覆蓋率達95%以上。鎮內有大學1所, 初級中學1所, 鎮中心國小1所,村小1所,幼稚園3所,醫院3所,村衛生醫療點11處
長卿鎮長卿鎮

歷史沿革

長卿鎮歷史悠久,因司馬相如(字長卿)讀書台而得名。境內的長卿山是七曲山大廟古柏林的重要組成部分,風景區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山上有著名的司馬相如讀書台、唐宋石刻,長卿山東面山腳下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鄴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貞潔牌坊”。站在長卿山可全觀潼城,北望七曲山大廟,東攬崇文塔景區,潼江之水自北而來蜿蜒南下,風景秀麗、美不勝收,讓你流連忘返。1999年縣人大常委會定於每年農曆正月初八為“登高節”,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紛紛前來登高觀望美景。2002年被中宣部、國家計生委授予“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光榮稱號,被命名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5年被綿陽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安全生產示範鎮”。

鄉鎮建設

長卿鎮地處淺丘,屬於典型農業鎮,2002年9月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鐵騎力士集團所屬聖迪樂村落戶於長卿村。鎮內農業基礎條件較好,武引一期工程、川中項目、8個抽水提灌站、松埡水庫在農業生產方面發揮效益好。長卿鎮建立了水稻制種、畜禽養殖、優質肉豬、海椒、運銷柑桔等6個協會組織。建立了水稻制種、海椒西瓜蔬菜水果、養殖等四大基地。現有伏季水果1000畝。中心村、松埡村、潼江村引進外地投資商租賃土地發展生態林660畝和種植反季節蔬菜300餘畝,提高了土地利用價值,給本地民眾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被評為省級綜合治理模範鎮壓。1999年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00萬元,新建竣工各類建築60202平方米,改造硬化街道625米,拆遷舊房2.1萬平方米。現有綜合市場5個。已建成郵電通訊大樓1幢,開通光纜載波,自動交抽象程控電話3000門,14個村完成通電話;開通光纖電話視網路,電視覆蓋率達100%。鎮內擁有日供水能力10萬噸自來水廠2座,建成35KV變電站1座;有天然氣配所站1座,鎮屬長江沿岸。
長卿鎮政府組織各職能部門,對鎮容鎮貌進行了整治。長卿鎮是省級重點小城鎮、市級衛生集鎮,是梓潼縣城的重要戰略組團。以打造清潔、優美的集鎮和生活環境,構建文明和諧新梓潼為目的,鎮政府組織社會綜治辦、公安、工商、城監、環保衛生等部門,抽調人員對長卿鎮各街道、商貿市場、攤點(區)、門市以及城鄉結合部的環境衛生、亂擺攤設點、占道經營、戶外廣告、亂搭偏棚等進行了綜合整治。通過這次整治,長卿鎮的鎮容鎮貌有了新的改觀。

經濟發展

概況

長卿鎮國民生產總值24898萬元,農業總產值達8918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070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8203萬元。耕地總面積25796.56畝,土質肥沃,種植業以水稻小麥為主,盛產優質臍橙等水果,2003年總產量達1800萬公斤,養殖業肉豬、羊、牛、雞和魚等家禽畜為主,2003年養殖業總產值4180萬元。現有各類企業18家,年總產值1.18億元,以加工性為主。第三產業發展迅猛,商業服務業、文化娛樂、衛生、防疫、金融保險社會服務等配套設施較為完善,除少數分布在各村外,其餘大部分集中於鎮內的高板、石龍、風樹三個村。
長卿鎮長卿鎮

農業

長卿鎮農業生產,穩步發展。長卿鎮根據本地自然生態條件和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三高”農業,被列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區,並先後建立了小麥商品糧,優質蔬菜、中藥材、彭州柚、食用菌、五倍子,蠶桑等商品基地。長卿鎮呈現出社會安定、政治穩定、發展迅速的可喜局面。
長卿鎮長卿鎮

工業

長卿鎮工業經濟主要有機械製造復混肥生產、金屬制管、食品加工、條柳編工藝品、碳化矽磨料和房地產開發七大產業,企業120餘家,年可實現工業總產值20億元、出口創匯4000萬美元、工商稅收2100萬元。其中,境內的沂蒙創業園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億元,“十五”期間已有51家企業,56個項目落戶,總投資額達36億元,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25個。長卿鎮農業實現了高效農業的區域種植,形成了南果北柳、西桑東菜的產業格局,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步增收。同時,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外經外貿、城鎮建設、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新農村建設

2007年9月2日,長卿鎮農村新型社區奠基儀式暨“紅提甜美之夏特色農產品展示會”在長卿鎮隆重舉行。參加奠基儀式的有來自省、市相關部門的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成都市小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這標誌著長卿鎮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項目正式啟動。長卿鎮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項目擬建於長卿鎮中和社區,安置農民3646人,淨用地面積206380平方米,建築面積14.86萬平方米,公共建築、服務用房7438平方米。營業用房14876平方米。預計總投資17235.97萬元。項目的實施將實現生建村農民的整村集中居住,滿足鷹馬龍、互利達等規模化的農業產業化公司對土地成片流轉、規模經營的需要,同時可新增359畝建設用地指標等量置換到城區使用。
長卿鎮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項目成都市2007年推進“三個集中”的重大項目之一,為了使該建設項目力爭在2008年6月底前全面竣工,項目實施的前期工作通過成都市小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和興鎮小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積極籌備和運作,截止到2008年,項目的“三通一平”工作已於8月26日開始了道路和圍牆的建設。預計在9月底前實施樣板房建設,10月底前該項目的主體工程將全面開工建設。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改變農村居民世代沿襲下來的生活習慣,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通過實施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將大大縮短城鄉差距,對我市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和諧文明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2008年4月16日下午,國家農業部種植業司正處級調研員曾令清,四川省農業廳糧油處李學義副處長,在市領導和市農發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長卿鎮高新現代農業園區,進村入戶、下田間、進大棚,對長卿鎮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發展產業、提供產業服務、城鄉統籌、農民新居建設以及農村惠農政策落實到位情況進行綜合全面調研

長卿鎮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15195

7722

7473
家庭戶戶數
4762
家庭戶總人口(總)
15161
家庭戶男
7700
家庭戶女
7461
0-14歲(總)
2926
0-14歲男
1499
0-14歲女
1427
15-64歲(總)
11205
15-64歲男
5748
15-64歲女
5457
65歲及以上(總)
1064
65歲及以上男
475
65歲及以上女
58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3245
總人口16930人(2017)。

地理位置

長卿鎮位於四川省梓潼縣金牛大道南段,距綿陽市魏城鎮17公里,距綿陽市區31公里。長卿鎮轄8個行政村,個居委會,73個農業合作社,人口16327人,轄區內居住著漢、藏、彝等民族,108國道貫穿南北。長卿鎮境內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風景漪旎的旅遊資源。 長卿鎮位於城鄉結合部,幅員面積31.65平方千米。

名稱由來

長卿鎮因長卿山而得名。長卿山原名蠶婆山,山勢逶迄十餘公里,古柏參天,蔥鬱蒼翠。相傳漢代才子司馬相如在此山頂石洞石室內攻讀,賦詩,固名“司馬石室”而享譽海內外。後無數文人墨客絡繹不絕登臨此室拜謁。唐太宗幸蜀,親臨石室瞻仰,因司馬相如字長卿,故賜名此山為長卿山。

發展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長卿人民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路線指引下,在梓潼縣委、縣府和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團結自強、開拓進取。長卿的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9年的312元上升到2002年的1926元,是1979的6.3倍。文化、科技、教育、衛生等快速發展;社會治安長期穩定。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被評為省級綜合治理模範鎮;農村科技科普工作被市評為科普示範鎮;其他各項工作都分別先後被市、縣評為先進單位。今日的長卿正沿著黨指引的“小康”和現代化建設道路闊步向前奮進。

行政區劃

臨潼村
松埡村
長卿村
潼江村

風景名勝

中國“兩彈”城舊址
位於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區過渡的綿陽市梓潼縣城西郊長卿山西麓,景區占地面積1000餘畝,地面建築面積約20萬平米。景區內現有鄧稼先紀念館、民族魂碑林、戰備洞等參觀項目。
中國“兩彈”城舊址中國“兩彈”城舊址
長 卿 山
長原名“神山”、“蠶婆山”,在川西金牛道上,今國道108線,由梓潼城南,沿潼江盤垣而上。山形曲折,其勢雄拔,松柏蒼翠,蓋日陰天,清幽蔥蔥,鳥歌不歇,林隱古寺,風雅清靜。臨高瞰景,潼城盡收眼底,潼江蜿蜒,繞山漫流,是城南翡翠屏障。
長卿山上,最早有小神廟,先名“神山”,後重蠶桑,史書有記“梓潼有蠶婆山”,“蠶婆即蠶絲氏,他教民種桑養蠶。”就供“谷父蠶婆”,即稱“蠶婆山”,舊俗春節中以示鄉人卷蠶度年,又有“人日登高”,其又應八(發)日吉利享有登高賞春之樂,故訂正月初八為民俗之“登山節”。四庫全書》載“梓潼寰宇記雲明皇過梓潼遙望見山上有一窟,近臣奏雲,漢司馬相如讀書之窟,遂定名為長卿山。”《縣誌古蹟》載“相如讀書台,即西岩,在長卿山上,鑿石室二間,高二丈余,可容案幾,相傳司馬相如邊孝先讀書處。”因此山從安史之亂,明皇幸蜀,於唐天寶十五年(742年)起賜名,即稱“長卿山”,延用至今,現有山居舊跡。後來“長卿村”及“長卿鎮”,即隨之定名。
長卿山北起潼江寺,沿潼江盤環,中部是“臥遊亭”。《縣誌古蹟》載“漢臥遊亭,西河溪上,漢邊孝先游處碣存。”邊孝先東漢文學家、天文學家、教育學家,河南開封人,因東漢時期戰亂,戰火不斷,為避災離鄉游蜀至此,慕司馬長卿遺蹟,選址設書管教學於此,歷代繼承有二千餘年,清代後期立“漢臥遊亭”石碑至今仍存。過臥遊亭順坡而上,至“西岩寺”,其山下潼江,漫流城西西山,倒影映江,每到春漲水發,沿岸春色,遊春人涌,有詩讚道:“幾番江雨賦雲亭,春滿潼江愛晚汀。”就是“潼江春漲”的寫照。其臥遊亭、西岩春雨,蒙籠霧照、林翠花香、百鳥爭鳴,“輕煙籠樹迷芳經,細雨吹絲梟碧蘿。”這是對“書岩煙雨”之頌。梓潼八景,此處美居二景。
西岩寺。始建於唐,原名“永昌院”,有法真和尚(梓潼人)七歲在此出家,護寺讀書多年,後游各地,拜師悟佛,太宗貞觀七年成蜀內名僧,又有明崇禎二年(1629年)衡州和尚,光頭赤腳來寺,學佛治病,坐化成活佛,皮骨仍存。寺後石岩曰:“摩岩石記”。
長卿石室。司馬相如字長卿,公元前179,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漢賦的奠基人,事漢景帝任“武騎常侍”,後游梁歸蜀,娶才女卓文君。在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遊學有謀仕途,初次上京長安,路過梓潼,見其山風光秀麗,登山覽景,曾留讀書,他的老師文翁(漢人)學識高尚,教育家,任過蜀太守,為振興當時文化教育,興辦學校,採用石頭建校,後稱“石室”,而朝廷把最高學府大宮殿稱“白玉堂”,也把石室稱“玉堂”。直到解放前成都仍有“石室中學”,以勵後生。梓潼即在石山岩上鑿室命名“長卿石室”,經考證列入省“文物保護單位”。
長卿山古廟,歷經滄桑,除石室保存外,其他早毀無餘,改革開放後,民眾集資縣文保站主辦,將土牆按大廟桂香殿明代形勢格局,改成磚木結構大殿,外稱“相如堂”,中廳稱“相如亭”,內石穴稱“長卿石室”,並新刊相如石像立於堂,堂檐石欄按原古漢代“射獵圖”、“遊獵圖”等刊於欄,廳內陳列有“大明慶曆十八年正月十五日”,即洪武十八年(1355)距今662年之石礎,以證實古蹟之久遠。
此山中,除松柏而外,還有不少奇樹。尤惹人注目稱妙的“夫妻柏”,它是一對同根相連,兩乾並立,交根攀枝,有如雙飛比翼,故稱“鴛鴦柏”。同時在廟後山上,古林中也生有同一主幹,上分兩種各異分乾樹枝,好似相如與文君並舞相依。山顛有一空岩穴,面向潼江,縣城、因全山形似虎狀,故稱“白虎嘴”,正對潼江東頭“青龍河”及岸上“青龍寺”,形成俗稱左青龍右白虎之地勢。
其山背後,是兩彈元勛“鄧稼先舊居”。山頂處還遺留有“紅軍戰壕”,及解放梓潼時阻截反動派殘部的“解放台”,山間還有“虎乳井”、“黑風口”、“金鳳埡”及一覽潼城十餘里遠的“觀景亭”等,有待開發價值。山下連結“疊樓孝節坊”及“李業墓”和“漢闕”等。

  

地圖信息

地址: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長卿鎮委(108國道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