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長亭怨慢⑴
余頗喜自製曲⑵。初率意為長短句⑶,然後協以律,故前後闋多不同⑷。桓大司馬雲⑸:“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⑹?”此語余深愛之。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⑺,綠深門戶。遠浦縈迴⑻,暮帆零亂向何許⑼?閱人多矣⑽,誰得似長亭樹⑾?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⑿!
日暮,望高城不見⒀,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⒁,怎忘得、玉環分付⒂: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⒃。算空有並刀,難剪離愁千縷⒄。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長亭怨慢:詞牌名,又名“長亭怨”,創自姜夔,調名取自此篇詞意。
⑵自製曲:指在舊曲調之外自己新創作的曲調,也叫自度曲。
⑶率意:隨意。長短句:詞曲的別稱。詞曲的句子,長短不一,因調而異,故稱。
⑷前後闋:一首詞的一段稱一闋,前一段稱“上闋”或“前闋”,後一段稱“下闋”或“後闋”。
⑺到處;處處。宋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⑻浦:水邊。縈(yíng)回:盤旋往復。唐杜甫《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蹟》詩:“繫舟接絕壁,杖策窮縈迴。”
⑼何許:何處。唐杜甫《宿青溪驛奉懷張員外十五兄之緒》詩:“我生本飄飄,今復在何許?”
⑽閱人:指見過的離別場面。
⑾長亭樹:指種在長亭邊的柳樹。長亭:古時於道路每隔十里設長亭,故亦稱“十里長亭”。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為送別之處。
⒀高城不見:語出歐陽詹《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詩:“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
白話譯文
我喜歡自己作曲,開始時隨意寫下長短句,然後再調整,配以樂曲,所以前後片有很多不同。桓溫大司馬曾說:“當年漢南種下的依依楊柳,是多么裊娜動人。而今江邊潭畔,柳葉片片搖落,讓人感到多么淒婉。時光的流逝,春秋的交替,人又豈能逃過歲月的滄桑呢?”這幾句話我異常偏愛。
當春風漸漸吹盡枝頭上的柳絮,掩映在綠蔭深處是處處人家。遠處的水岸迂迴曲折,黃昏時分,船帆少少的,也不知都到哪裡去?我見過太多的離別場面,沒有誰能像那長亭邊的柳樹。柳樹若是懂得人間的情意,它一定不會年年依舊青青。
天色漸漸昏暮,高高的城樓已隱約不見,眼前只是一片連綿縱橫的層層亂山。我像韋郎一樣離你而去,但你要記得,我把玉環留下給你作信物,你在分別時也一再叮囑讓我早早歸來,免得紅花沒人憐惜。如今縱有鋒利的剪刀,也無法剪斷我心頭絲絲縷縷的愁緒。
創作背景
此詞是言情憶別之作。根據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中《行實考·合肥詞事》的考證,姜夔二三十歲時曾游合肥,與歌女姊妹二個相識,情好甚篤,其後屢次來往合肥,數見於詞作。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姜夔曾往合肥,旋即離去。這首《長亭怨慢》詞,大約即是他離開合肥後憶別情侶之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題序中所引的所謂“桓大司馬”(桓溫)所云“昔年種柳”以下六句,均出庾信《枯樹賦》,並非桓溫之言。此或是姜夔偶然誤記。按此詞是惜別言情之作,而題序中只言柳樹,一則以“合肥巷陌皆種柳”(姜夔《淒涼犯·綠楊巷陌秋風起》序),故姜氏合肥情詞多借柳起興,二則是故意“亂以他辭”,以掩其孤往之懷(說本夏承燾《合肥詞事》)。
上半片是詠柳。開頭說,春事已深,柳絮吹盡,到處人家門前柳陰濃綠。這正是合肥巷陌情況。“遠浦”二句點出行人乘船離去。“閱人”數句又回到說柳。長亭(古人送別之地)邊的柳樹經常看到人們送別的情況,離人黯然銷魂,而柳則無動於衷,否則它也不會“青青如此”了。暗用李長吉詩“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無情反襯自己惜別的深情。這半片詞用筆不即不離,寫合肥,寫離去,寫惜別,而表面上卻都是以柳貫串,借做襯托。
下半片是寫自己與情侶離別後的戀慕之情。“日暮”三句寫離開合肥後依戀不捨。唐歐陽詹在太原與一妓女相戀,別時贈詩有“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之句。“望高城不見”即用此事,正切合臨行懷念情侶之意。“韋郎”二句用唐韋皋事。這兩句是說,當臨別時,自己向情侶表示,怎能像韋皋那樣“忘得玉環分付”,即是說,自己必將重來的。下邊“第一”兩句是情侶叮囑之辭。她還是不放心,要姜夔早早歸來(“第一”是加重之意),否則“怕紅萼無人為主”。因為歌女社會地位低下,是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其情甚篤,其辭甚哀。“算空有”二句以離愁難剪作結。古代并州(今山西)出產好剪刀,故云。這半片詞寫自己惜別之情,情侶屬望之意,非常悽愴纏綿。
名家點評
清代孫麟趾《詞徑》:路已盡而復開出之,謂之轉。如:“誰似得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作者簡介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在他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對峙,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銳複雜。戰爭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於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雖然為此也發出或流露過激昂的呼聲,而淒涼的心情卻表現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學和音樂創作里。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