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怨·舊居有感

《長亭怨·舊居有感》是南宋詞人張炎所寫的一首詞。上片寫故居,皆盛衰相比,前玉簫歌舞,今已門巷惜情。前之鶴台佩環,今鶴去人散。前之露粉風香,今已繁華消歇。下片寫園主,曾在此與家室分離,往時別語已忘,實不可如約。全家零散後,唯有楊柳多情猶識救主。全詞懷人感舊,情真意切,而表達又極為巧妙,詞風婉轉纏綿 ,而比興的手法也使其更顯其幽婉之情, 表達作者對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以及心中的怨恨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長亭怨·舊居有感
  • 創作年代:南宋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張炎
  • 作品出處 :《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長亭怨1·舊居2有感
望花外、小橋流水,門巷愔愔3,玉簫聲絕。鶴去台空,佩環何處弄明月4?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頓別。露粉風香誰為主?都成消歇5
淒咽。曉窗分袂6處,同把帶鴛親結7。江空歲晚,便忘了、尊前曾說。恨西風8不庇寒蟬9,便掃盡、一林殘葉10。謝楊柳多情,還有綠陰時節。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長亭怨:詞牌名,姜夔自度曲,又名“長亭怨慢”。雙調九十七字,前後段各九句、五仄韻。另有雙調九十七字,前段九句六仄韻,後段九句五仄韻。
  2. 舊居:指作者故居臨安,臨安是南宋的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 愔愔(yīn):寂靜無聲貌。
  4. 佩環何處弄明月:佩環,女子衣上的飾物,代指女子,化用杜甫《詠懷古蹟》中“環佩空歸月夜魂”的詩句,表達詞人對別後生死不明的愛妻的思念。
  5. 消歇:消失。
  6. 分袂(mèi):分手,離別。
  7. 同把帶鴛親結:鴛,鴛鴦,喻成雙,帶鴛,衣帶之成雙者。一同將衣帶結在一起,表示永不分離。
  8. 西風:秋風,比喻元朝統治者。
  9. 寒蟬:秋天的蟬,比喻作者自己。
  10. 一林殘葉:比喻作者全家。

白話譯文

眺望著花叢外面的小橋流水,我站在昔日居住過的門巷裡,四周是這樣寧靜。唉,那熟悉的、優美的玉簫聲早就消失了。仙鶴飛去了,樓台空寂了,她啊,如今正在哪裡的明月下遊玩呢?想起十年前的那件往事,千愁萬恨又湧上心頭,使我的情緒一下子全變了。唉,從那以後,這裡的花花草草就再也沒有人料理,全都荒蕪零落了。我們當時哭得多傷心啊!在拂曉的窗前,分手的時刻,我們曾經親手把衣帶雙雙結在一起。
她說年底就回來。然而,到時候江上卻空蕩蕩的,哪有她的影子?顯然她已經忘記了在送別的酒席上,自己的諾言。哎,西風,你對可憐的寒蟬何以這般無情。連它賴以藏身的一林殘葉,也掃除淨盡呢?道旁的柳樹啊,感謝你,還是你的感情真摯,因為春天一到,你就會重展綠蔭,不會讓人空等的。

創作背景

據《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三年(1276年)記載:德祐二年(1276年)三月,元軍舉兵南下,攻破臨安,張濡被元軍磔殺,張家萬貫家財均被籍沒,從此家道中落。南宋滅亡後,舊時貴公子張炎浪跡江湖,以“遺民”自居,不事新主。此詞是他重回臨安後,面對破碎的山河,回憶往昔之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重在描寫故居。起首兩句是對昔日繁盛時期故居的描寫百花環繞,生機勃勃;幽靜清雅,頗具詩情畫意。但隨後“門巷”兩句,即與前面形成強烈對比,極力渲染了故居的衰敗和清冷。隨後,作者由景生情,開始訴說心中的淒楚。“鶴去台空”一句,再寫故居的落寞,而“佩環何處弄明月”一句則化用杜甫“環佩空歸月夜魂”的詩句,暗寓作者對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哀悼。隨後作者由“十年前事”追憶過去,寫十年已過,舊地重遊,愁腸百轉。結尾兩句,作者借昔日之花的凋落,感嘆如今的“物是人非”。
下片重在抒情。“淒咽” 二字承接上文,引發作者的無限傷感。“曉窗”兩句,作者再憶與愛妻的生死訣別,而“江空歲晚”三句則詳寫當時的溫情別語。“便忘了”是反語,實際上是強調作者會銘記終生。“恨西風” 三句是作者發自內心的控訴和呼喊。此處的西風喻指蒙古統治者,他們在華夏大地上肆意蹂躪,如同“掃盡一林殘葉”般殘忍無情。作者用一“恨”字,充分表達了自己心中的怨恨。接下來,作者以多情楊柳結束全篇,暗示自己今後漂泊無定,恐再難歸來。
此詞暗含了張炎一生最為痛苦的一段經歷。國破家亡,實屬滅頂之災,詞人故地重遊,需要面對的不僅是今昔截然不同的家園,更是塵封於內心深處最為痛苦的記憶。全詞情真意切,婉轉纏綿。

名家點評

中華詩詞學會名譽理事陳祥耀:全詞懷人感舊,情調“淒咽”,結數句的比興之筆,又是從“虛”處生髮,從清空中見婉約蘊藉,不落繁縟質實一路。(《宋詞鑑賞辭典下》)

作者簡介

張炎(1248-1319),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後裔(循王張俊六世孫),張炎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宋亡以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曾從事詞學研究,著有《詞源》,有《山中白雲詞》,存詞約三百首。文學史上把他和另一詞人姜夔並稱為“姜張”。還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並稱“宋末四大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