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山是記載於《山海經》中的一座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锺山
- 出處:《山海經》
- 性質:山
原文,注釋,出處,
原文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锺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丕鳥〉 (pī)殺葆江於崑崙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瑤,中“王”改“山”〉崖(瑤岸)。欽〈丕鳥〉化為大鶚(è)①,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hú)②,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鵕(jǔn)鳥,其狀如鴟(chī),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③,見則其邑大旱④。
注釋
①鶚:也叫魚鷹,頭頂和頸後羽毛白色,有暗褐色縱紋,頭後羽毛延長成矛狀。趾具銳爪,趾底遍生細齒,外趾能前後轉動,適於捕魚。
②晨鵠:鶚鷹之類的鳥。
③鵠:也叫鴻鵠,即天鵝,脖頸很長,羽毛白色,鳴叫的聲音宏亮。
④邑:這裡泛指有人聚居的地方。
出處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