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人物簡介,設計工藝,流傳歷史,文物研究,
基本信息
【名稱】鑒真坐禪像
【類別】雕像
【年代】約公元8世紀
【原屬】日本
人物簡介
中國唐代高僧鑒真(686~763年)東渡赴日考察佛學這一歷史事實,是中日文化史上兩國人民都很熟悉的一段佳話。鑒真和尚在公元734年應日本留學僧榮睿與普照之邀,帶領弟子連續五次出航,皆因海上風暴阻隔,未能成行。當時的航海業與造船術兩國都還不很發達。一遇風浪,就會船破人亡。鑒真在第五次出航時,因船被海浪沖毀,漂流到我國海南島,以致雙目失明。但這仍未泯滅他的東渡意志,他第六次啟程終於成功。並於公元754年春到達日本奈良。
設計工藝
這一尊《鑒真坐禪像》就雕塑風格看,具有唐代的藝術特徵。鑒真身上的僧袈與兩袖、膝間飄逸的衣褶,都體現著明顯的唐代寫實手法。但仍保留著日本原有的一種理想化成分。儘管在性格刻畫上還不能與後來的鎌倉時代的肖像雕刻相比擬,而形象的生理特徵已被藝術家所注意了。故有的學者認為,這一尊鑒真像是日本文化在唐式化過程中的產物。它反映了日本古典美在成熟時期的一些藝術表現,與日本天平時代的雕刻具有許多共同性。
流傳歷史
奈良城內最著名的唐昭提寺,就是由鑒真及其弟子們精心設計建造的。此廟坐落在市西京五條,於天平寶字三年(公元759年)落成。日本的僧侶為紀念這位在兩國宗教文化上起紐帶作用的高僧鑒真,便塑造了這一尊用乾漆夾薴法製作的《鑒真坐禪像》,以資瞻仰。
文物研究
奈良時代(公元710~794年),就其宗教與文化史來看,還可區分為兩個時期,即白鳳時期與天平時期。白鳳時期是從大化革新(公元645年)為起點,到平城建都這一歷史階段;天平時期約從元明天皇和銅三年,即公元710年起,到桓武天皇於延曆十三年(公元794年)建都平安京這段時期。奈良的宗教文化,實際上從天平時期起為大興階段。這時日本大量接受我國唐代文化,因而國家政治也學唐制,力求迅速取得統一。從政體到宗教,這時的日本都反映著一種中央集權的封建統一意識。鑒真高僧原是研究佛教三藏,弘布戒律的。他之來日授戒傳律,於日本建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具有一種統一信念與意志的作用。當時天皇詔曰:自今以後,授戒傳律,一任和上(尚),並授以傳燈大法師位。不久,又築壇為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四百餘人授戒,並建戒壇院。包括唐昭提寺的興建,都是以在日本傳揚正宗佛教、統一人民信仰為目的。鑒真也給日本帶去了大量佛教經像、藥物、藝術品等。對於日本的醫學、建築和造型藝術也有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