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古融今推陳出新:崑劇《景陽鐘》創作評論集

鑑古融今推陳出新:崑劇《景陽鐘》創作評論集

《鑑古融今推陳出新:崑劇《景陽鐘》創作評論集》是2019年11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龔和德、谷好好。

基本介紹

  • 書名:鑑古融今推陳出新:崑劇《景陽鐘》創作評論集
  • 作者:龔和德、谷好好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9255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崑劇《景陽鐘》是上海崑劇團在傳統劇目《鐵冠圖》基礎上整理改編的新劇目,自2012推出以來,廣受好評。本書分為主創篇、評論篇、媒體篇三部分,全面展示了一個優秀新劇目誕生的艱苦過程。主創篇,收錄編劇、導演、主演等主創人員文章20篇,全面介紹了此劇創排的過程;評論篇,匯集此劇推出後戲劇界的評論和研討內容,共30篇;媒體篇,收錄相關媒體報導14篇。附《景陽鐘》大事記。

圖書目錄

序/谷好好
中國戲曲學會頒獎詞
主創篇
景陽鐘聲 迴蕩心底——崑劇《景陽鐘》創作談/周長賦
崑劇《景陽鐘變》的綜合藝術定位/謝平安
老戲新探——崑劇《景陽鐘》創作心得/沈礦
再接再厲,更上層樓/蔡正仁
草長鶯飛二月天——台前幕後《景陽鐘》,我看見的“昆三班”/張靜嫻
鏗鏘水磨 古曲新意——談《景陽鐘》的唱腔設計/顧兆琳
共 勉/李樑
回歸傳統鑼鼓樣式的創新——《景陽鐘》打擊樂設計理念/高均
有章才不亂——談《景陽鐘》的舞台美術設計/劉福升
簡潔的色彩 精確的亮度——《景陽鐘》的燈光設計/周正平
談《景陽鐘》燈光設計的個人感受/李冰春
杜鵑啼血,重塑悲情崇禎——《景陽鐘》服裝設計隨筆/戴修玲
色彩變化與人物表達——《景陽鐘》服裝設計心得/徐洪青
武戲的點睛作用——我在《景陽鐘》中的技導作用/趙磊
景陽動情魄 幽蘭吐新芳/錢寅
我演崇禎/黎安
一抹溫柔釋周后/余彬
不僅壞,更是蠢——說說“周奎”/吳雙
崑曲是高雅的,崑劇是雅俗共賞的——友人與我關於《景陽鐘》的對答/季雲峰
我演王承恩/繆斌
研討篇
“招魂”“去國”兩關情——從《鐵冠圖》到《景陽鐘》的“脫胎換骨”/王馗
崑劇《景陽鐘》:“不換形”的“移步”/徐曉鐘
崑劇《景陽鐘》,在傳承中創造/季國平
歷史的拐點 淒涼的鐘聲——由崑劇《景陽鐘》談崇禎皇帝/薛若琳
為有源頭活水來——“三謝”之獻/馬博敏
整理改編傳統戲:從政治到文化——談崑劇《景陽鐘》/王評章
崑劇《景陽鐘》的歷史觀與精神意蘊——以崇禎帝形象之塑造為中心/鄭傳寅
崇禎之死的悲劇蘊涵——看上海崑劇團演出的《景陽鐘》/安葵
新編崑劇《景陽鐘》的時代超越與情感趨向/王蘊明
割不斷的炎黃血緣,理不清的華夏文脈/曲潤海
用崑劇精彩講述獨特的人物命運歷程——崑劇《景陽鐘》觀感/崔偉
鐘聲警人——上海崑劇團《景陽鐘》觀後/葉長海
美哉,上昆青年才俊們/徐培成
江山代有才人出/羅懷臻
末代皇帝的悲劇——崑劇《景陽鐘》觀後/周育德
探尋民族前行的歷史足跡——崑劇《景陽鐘》繼承傳統的啟示與意義/何玉人
劍走偏鋒,得失兩宜——崑劇《景陽鐘》改編芻議/劉禎
景陽鐘聲震劇壇/戴平
契合人類文化心理結構的審美表達——崑劇《景陽鐘》審美價值取向蠡測/萬素
從《鐵冠圖》到《景陽鐘》——戲曲流傳與時代變遷的個案探討/龔和德
評論篇
戲曲新編變與不變——從《景陽鐘變》試演談起/元味
看崑劇《景陽鐘變》隨想/江巨榮
一次傳承中的謹慎嘗新——觀新編歷史崑劇《景陽鐘變》/葉驊
審慎地面對“兩重歷史”——從崑劇《景陽鐘》看歷史題材古典戲曲文本的當代創編/胡曉軍
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新編歷史劇《景陽鐘》觀後感/姚旭峰
新編崑曲的一條路子——評周長賦崑劇《景陽鐘》/蔡福軍
新編歷史崑劇《景陽鐘》的啟示/周傳家
媒體篇
崑曲不只說“才子佳人”/李崢/《解放日報》
“將軍”帶傷 上台“開打”/王劍虹/《新民晚報》
上海崑劇團獲“五昆節”大滿貫/李崢/《解放日報》
上海戲曲新生代蘇州演出挑大樑/潘妤/《東方早報》
上海崑劇團成崑劇節“最大贏家”/潘妤/《東方早報》
黎安:用生命成全崑曲/李崢/《解放日報》
上昆《景陽鐘》獻演十藝節/吳越/《文匯報》
上昆《景陽鐘》獲“中國戲曲學會獎”/徐清蓉/《光明日報》
難啃的硬骨頭今成“拿獎專業戶”/施晨露/《解放日報》
上昆新生代演員“全面接班”/黃啟哲/《文匯報》
上昆“三連貫” 鑑古又出新/黃啟哲/《文匯報》
老戲新探/張悅/《中國藝術報》
鑑古融今·推陳出新/《上海戲劇》
附 錄
《景陽鐘》大事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