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 晉語 悼公即位》“知鐸遏寇之恭敬而信強也,使為輿尉。”韋昭 註:“輿尉,上軍尉。”《左傳·成公十八年》:“ 鐸遏寇 為上軍尉。” 楊伯峻 註:“ 襄 二十五年《傳》 齊 有 鐸父 ,以 鐸 為姓。但據《通志·氏族略四》 鐸遏寇 以 鐸遏 為複姓。”
基本介紹
- 出生地:春秋時晉國
- 本名:鐸遏寇
《國語 晉語 悼公即位》“知鐸遏寇之恭敬而信強也,使為輿尉。”韋昭 註:“輿尉,上軍尉。”《左傳·成公十八年》:“ 鐸遏寇 為上軍尉。” 楊伯峻 註:“ 襄 二十五年《傳》 齊 有 鐸父 ,以 鐸 為姓。但據《通志·氏族略四》 鐸遏寇 以 鐸遏 為複姓。”
《國語 晉語 悼公即位》“知鐸遏寇之恭敬而信強也,使為輿尉。”韋昭 註:“輿尉,上軍尉。”《左傳·成公十八年》:“ 鐸遏寇 為上軍尉。” 楊伯峻 註:“ 襄 二十五年《傳》 齊 有 鐸父 ,以 鐸 為姓。但據《通志·氏族...
鐸遏 鐸遏,讀音是duó è。意思是複姓。 春秋 晉 有 鐸遏寇。解釋 複姓。 春秋 晉 有 鐸遏寇。出處 《左傳·成公十八年》:“ 鐸遏寇 爲上軍尉。”楊伯峻 註:“ 襄 二十五年《傳》 齊 有 鐸父 ,以 鐸 爲姓。但據《通志·氏族略四》 鐸遏寇 以 鐸遏 爲複姓。”
源於姬姓,出自晉國大夫鐸遏寇,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鐸遏寇,真名為姬遏寇,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晉國上大夫、軍事統領。鐸遏寇原為晉國公子糾的輦尉,即出行時的車衛統領,出行時常手持一柄大銅鈴,因此又稱鐸遏寇。公子糾(姬周,一稱姬糾)深知鐸遏寇為人恭敬而信強,執行軍律一絲不苟,因此在周簡王姬夷十四...
《註》司鐸,宮名。又姓。《左傳·成十八年》鐸遏寇爲上軍尉。《前漢·藝文志》鐸氏微三篇。《註》楚太傅鐸椒也。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八年》曹叔振鐸。又《昭十三年》司鐸射。《註》魯大夫。說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鐸 大鈴也。軍法: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司馬執鐸。從金睪聲。徒洛切 ...
鐸在相位,不明是非,乃同盧攜而沮鄭畋,信裴渥招賊之謀,庇宋威欺罔之罪,一年之間,使賊大熾。及為南面都統,又不能式遏黃巢,更生劉漢宏一寇。然則謀議乖剌,施置乖方,政之所殺多矣。晚而蹈禍,亦豈特驕奢汰侈之罪哉?愛新覺羅·弘曆:鐸初自請出師,聊藉以免伴食之誚,非果有制勝長略也。是以坐鎮數...
讓他任中軍尉。知道羊舌職聰明敏捷,讓他輔佐祁奚。知道魏絳勇敢而不亂紀,讓他任中軍司馬。知道張老智慧而不欺詐,讓他任中軍的候正。知道鐸遏寇恭敬而誠實堅強,讓他任上軍尉。知道籍偃忠於職守而恭順有禮,讓他任上軍司馬。知道程鄭端莊不邪,而且敢於進諫,毫不隱瞞,讓他任贊仆。
籍偃,即籍游,籍季之子,籍談之子父。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籍氏。前573年,晉悼公即位,任命士渥濁做太傅,祁奚做中軍尉,羊舌職輔佐;魏絳做中軍司馬,張老做中軍侯奄,鐸遏寇做上軍尉,籍偃為上軍司馬,程鄭做乘馬御。弁糾駕御戰車,荀賓作為車右。前552年,欒盈的外公范宣子、舅舅士鞅父子誅除欲欒氏,...
中軍尉,(zhōng jūn wèi),官名,中軍尉是中軍的軍尉。來源 由閔二年傳“羊舌大夫為尉”可知,晉獻公時已設有軍尉之官。(成十八年)使“卿無共御,立軍尉以攝之。祁奚為中軍尉,……鐸遏寇為上軍尉。”又襄十九年傳:“公享晉六卿於蒲圃,賜之三命之服;軍尉、司馬、司空、輿尉、侯奄皆受一命...
籍游,春秋時期晉國人,籍氏。前573年,晉悼公即位,任命士渥濁做太傅,祁奚做中軍尉,羊舌職輔佐;魏絳做司馬,張老做偵察長,鐸遏寇做上軍尉,籍偃為上軍尉司馬,程鄭做乘馬御。弁糾駕御戰車,荀賓作為車右。前552年,欒盈的外公范宣子、舅舅士鞅父子誅除欲欒氏,士鞅和欒盈的母親欒祁誣稱欒盈謀反,...
”又云:“知鐸遏寇之恭敬而信︹也,使為輿尉。”韋昭《注》:“輿尉,上軍尉也。”蓋古者三軍皆有尉。《尉繚子》曰:“長伯教成,合之兵尉。兵尉教成,合之裨將。”兵尉即《國語》之元尉、輿尉也,其職位在軍將下。今凝以元尉為太尉,尤屬不倫。又若《續唐仲友周禮武成孟子論》一篇,謂諸侯百里...
初,大臣憂國無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請皇太后立郕王。王驚謝至再。謙揚言曰:“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謙入對,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駕,勢必輕中國,長驅而南。請飭諸邊守臣協力防遏。京營兵械且盡,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繕器甲。遣都督孫鏜、衛穎、張軏、...
蓄資力以崇威望,宣忠勞以宏班制,居則持重,戰則有功,無細無大,繄公謀是賴,雖羊舌職之聰敏肅給,鐸遏寇之恭敬信強,無以過也。貞元二年真拜右庶子,三年復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充入蕃使,尋兼御史大夫,行次回中,察其陰詐,奏疏累陳不可蒞盟之狀。時朝議已行,謀塞不用,既而戎人衷甲,急變上聞...
既又減去騎兵之半,則備益弛,而南北不相應接,寇至不知,倉皇失措。今督撫會議,于海洋間依山阻險,建三關,泊戰艦。一紮海鹽之秦駐山,一紮澉浦之黃道廟,一紮乍之唐家灣。而出海官軍,皆有專責,東西應援,以遏敵沖。此封守沿革之制也。夫參戎有專命,則事權一;關隘有專守,則藩籬固。封壤以內,有...
《明熹宗實錄》:大學士顧秉謙:“奴賊自撫順發難,……遼沉、廣寧相繼陷失,而我兵非望鹿奔北,則聞風先逃,……而寧遠捷音至矣。……遏十餘萬之強虜,振八九年之積頹,四夷共凜天威,九塞鹹稱廟算。”《明熹宗實錄》:(天啟帝)“此七八年來所絕無,深足為封疆吐氣。”《漩聲記》:·今 日灤之復,...
令下養馬二十日,官吏出遏寒慄栗。入即沸騰曾幾時,十家已燒九家室。一時草死木皆枯,骨肉與家今又無。白髮歸來地上坐,夜深同羨有巢鳥。朱武章聯:“時局類殘棋,楊柳城邊懸落日;衣冠復古處,梅花冷艷伴孤忠。”“騎鶴樓頭難忘十日,梅花嶺畔共仰千秋。”“殉社稷只江北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
(6)帝召蔡州刺史張慎思至洛陽,久未除代。蔡州右廂指揮使劉行琮作亂,縱兵焚掠,將奔淮南;順化指揮使王存儼誅行琮,撫遏其眾,自領州事,以眾情馳奏。時東京留守博王友文不先請,遽發兵討之,兵至鄢陵,帝曰:“存儼方懼,若臨之以兵,則飛去矣。”馳使召還。甲子,授存儼權知蔡州事。(6)後梁...
四月十四日,弘光帝召見大臣時,武英殿大學士王鐸竟然認為馬、阮組織抵禦左兵不力,請求讓他自己“領兵視師上江以遏左兵重敵”。由於“士英不肯謝此兵柄,遲之又二日矣”,王鐸急不可耐,又在十六日上疏說:“臣察得金山一帶西至龍潭,兵不滿七百,樞臣飾以為數十萬,此何時尚以此固寵誑君歟?”接著說...
“假”轉入聲則為“格”,假、嫁同格、行的關係是魚部同鐸部、陽部的對轉關係。)。“出嫁”義的“行”,客家方言雖不能獨立運用,但仍用作合成詞“行嫁”的構詞詞素,而在國語中早就完全絕跡。(六).粵語、滬語、居留地土著語等也或重或輕對客家方言的發展都有影響。如“茅搭閃”,古語沒有這一相近...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年輕的福臨去世。順治立下遺詔,指定由皇三子玄燁嗣位(即康熙帝),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順治死後,四位輔政大臣曾經在順治靈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輔佐小皇帝玄燁。雖然這一盟誓意義重大,但事實證明四大臣並不能抱成一團,忠心輔主。位居四輔臣之首的索尼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