鐸(漢語文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鐸,漢語二級字,讀作鐸(duó),本義指大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鐸
  • 拼音:duó
  • 繁體 
  • 倉頡:opeq 
  • 鄭碼:pxbi 
現代釋義,古籍釋義,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鐸duó
⒈ 大鈴,形如鐃、鉦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為古代樂器。盛行於中國春秋至漢代:木鐸鈴鐸鐸舞
基本詞義
◎ 鐸duó
〈名〉
(1) (形聲。本義:大鈴)
(2) 同本義 [big bell]
鐸,大鈴也。軍法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司馬執鐸。——《說文》
徇以木鐸。——《周禮·小宰
告寡人以事者,擊鐸是也。——《淮南子·泛論》
(3) 又如:鐸語(祭祀神靈時,用鐸聲節歌舞以祭);鐸頭瘟(呆瘟神)
(4) 掛在牛馬頸下或屋檐下的小鈴 [small bell]
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洛陽伽藍記》
詞性變化
◎ 鐸duó
〈動〉
刺;啄 [stick;peck]
你還把熱舌頭鐸我!——《西遊記》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待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𠀤音度。《說文》大鈴也。軍法,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兩司馬執鐸。《玉篇》所以宣敎令也。《釋名》鐸,度也。號令之限度也。《書·胤征》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傳》木鐸,金鈴木舌,所以振文敎。《周禮·天官·小宰》徇以木鐸。《註》古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衆。木鐸,木舌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
又《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註》鐸,大鈴也。振之以通鼓。
又牛鐸。《世說》晉荀勗逢趙賈人牛鐸鳴,識其聲,及掌樂,音未調,曰得趙賈牛鐸則諧矣。下郡國,悉送牛鐸,得之果諧。
又《開元遺事》宮中簷閒縣碎玉片,風搖如環珮聲,名占風鐸。
又地名。《左傳·僖十六年》狄侵晉,取狐㕑受鐸。《註》受鐸,晉地,在汾北。
又國名。《左傳·宣十六年》晉士會帥師,滅赤狄甲氏,及留吁鐸辰。《註》鐸辰,留吁之屬。
又宮名。《左傳·哀三年》司鐸火。《註》司鐸,宮名。
又姓。《左傳·成十八年》鐸遏寇爲上軍尉。《前漢·藝文志》鐸氏微三篇。《註》楚太傅鐸椒也。
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八年》曹叔振鐸。
又《昭十三年》司鐸射。《註》魯大夫。
說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鐸
大鈴也。軍法: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司馬執鐸。從金睪聲。徒洛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