鐸,漢語二級字,讀作鐸(duó),本義指大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鐸
- 拼音:duó
- 繁體:鐸
- 倉頡:opeq
- 鄭碼:pxbi
鐸,漢語二級字,讀作鐸(duó),本義指大鈴。
鐸,漢語二級字,讀作鐸(duó),本義指大鈴。4現代釋義基本字義鐸duó⒈ 大鈴,形如鐃、鉦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為古代樂器。盛行於中國春秋至漢代:木鐸、鈴鐸、鐸舞。1基本詞義◎ 鐸duó〈名〉(1) (形聲。...
鐸是一種中國古樂器,大鈴,形如鐃、鉦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盛行於中國春秋至漢代。木鐸。鈴鐸。鐸舞。中國古代銅製打擊樂器。多用於軍旅。其形制略近於甬鐘,但比鐘小。柄短而呈方形。體腔內有舌或無舌。有舌者可搖...
鐸姓(鐸,讀音作duó), 共有11個淵源,第一淵源是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曹國君主曹叔振鐸,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曹國君主曹叔振鐸,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曹叔振鐸,即姬振鐸,為西周時期諸侯...
鐸大約起源於夏商,是一種以金屬為框的響器,也可以說就是一種銅質的鈴鐺,形如鐃、鉦,體腔內有舌可搖擊發聲。舌分銅製與木製兩種,銅舌者為金鐸,木舌者即為木鐸。如唐賈公彥解釋《周禮·天官·小宰》“徇以木鐸”時說:“...
青銅鐸,春秋時代青銅器,安慶市大楓鄉黃花村春秋墓出土。文物信息 鐸體短闊,淺弧形口,舞上有方形銎,銎外部飾以繩紋、蟠虺紋等,舞部飾雲雷紋,余素麵。文物展出 2022年,青銅鐸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東方吉金——中韓日古代青銅器...
銅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tong duo,是指搖奏體鳴樂器。搖奏體鳴樂器。即“鐸”。青銅鑄故稱。常繫於牲口頸部,也懸掛於廟、塔的檐角之上,風吹即發聲,俗稱風鈴,也用於軍隊儀仗隊中敲擊。《說文解字》:“鐸,大鈴也。”...
振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hèn duó,意思是從事教職,出自《論語》。解釋 1.本義為搖鈴,後指警示,號令之義。鐸,有舌的大鈴。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振鐸以警眾。2.謂從事教職。出處 《論語》云:“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孔...
風鐸,風動體鳴樂器。古代寺廟、塔的檐下所懸之鐸,大風吹動鐸舌碰擊鐸體而發音。語出唐代白居易《游悟真寺詩》:“前對多寶塔,風鐸鳴四端。”;宋代張耒《宿柳子觀音寺》詩:“夜久月高風鐸響,木魚呼覺五更眠。”記載 宋·...
遒鐸,讀音為qiú duó ,漢語詞語,意思是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為古代樂器。盛行於中國春秋至漢,出自《書·胤征》。解釋 遒: 遒 qiú 雄健有力:遒勁。遒健。遒煉(詩文、書畫等雄健精煉)。遒媚(雄健秀美)。 迫近:歲忽忽...
木鐸指的是北京師範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校徽標誌物。出自《論語·八佾第三》。引證解釋 北京師範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校徽標誌物。《論語·八佾第三》說:“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據文獻說,“鐸”大約起源於夏商,是一...
懸鞀設鐸,漢語詞語,意思是指聽取臣民的意見。【解釋】懸:吊掛;鞀:鞀鼓,撥浪鼓;鐸:大鈴。吊起鞀鼓,設定鈴鐸。指聽取臣民的意見 【出處】清·陳熾《議院》:“泰西議院之法,本古人懸鞀設鐸,閭師黨正之遺意。”【近義詞...
鐸語,漢語詞語,拼音是duó yǔ,意思是演奏鐸舞時的擊鐸之聲。解釋 (1).演奏鐸舞時的擊鐸之聲。(2).檐鈴聲,風鈴聲。出處 唐·溫庭筠《蔣侯神歌》:“巫娥傳意托悲絲,鐸語琅琅理雙鬢。”元·吳師道《吳禮部詩話》:“...
鐃鐸,讀音為náo duó,漢語詞語,意思是鐃與鐸。 解釋 鐃與鐸。 出處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駕幸臨水殿觀爭標錫宴》:“又有飛魚船二隻……上有雜彩戲衫五十餘人,間列雜色小旗緋傘,左右招舞,鳴小鑼鼓鐃鐸之類 ...
懸鞀建鐸,漢語成語,拼音是xuán táo jiàn duó,意思是指聽取臣民意見。出自《淮南子·氾論訓》。成語辨析 【近義詞】: 懸鞀設鐸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出處 語出《淮南子·氾論訓》:“禹之時,以...
鳳鐸 鳳鐸,漢語詞語,讀音fèng duó,意思是寶塔飛檐上懸掛的鈴鐸。釋義 寶塔飛檐上懸掛的鈴鐸。出處 唐·儲光羲《至岳寺即大通大照禪塔上溫上人》詩:“鳳鐸天中鳴,巖梯松下長。”解釋 ...
鼓鐸,讀音gǔ duó,漢語詞語,意思為鼓與鐸。解釋 鼓與鐸。古代軍中所用的樂器。出處 《周禮·地官·鄉師》:“簡其鼓鐸、旗物、兵器,脩其卒伍。” 漢·劉向 《說苑·立節》:“鼓鐸之聲未聞,矢石未交,長兵未接,子何...
驅山鐸是傳說中的一種神鐘,形狀又如鐸,可以驅山,為秦始皇的寶物。明代小說《西遊補》中有孫悟空尋找秦始皇的驅山鐸的故事。歷史記載 明陳耀文《天中記》卷七引《玉堂閒話》:“宜春界鐘山,有峽數十里,其水即宜春江也。迴環...
濩鐸 濩鐸,拼音是hù duó,是漢語詞語,形容喧鬧。解釋 形容喧鬧。出處 元 鄭光祖 《伊尹耕莘》第二折:“﹝正末唱﹞更和那人馬鬧濩鐸。”朱居易 《元劇俗語方言例釋》:“同鑊鐸。喧鬧。”鑊,一作“濩”。
鈴鐸,一種古代樂器,也叫手鐸、手鈴、寶鐸、風鐸、檐鐸,該樂器聲音如清風拂面般清涼。起源 “鈴鐸”的起源,一般都認為是開始行於印度,這一個說法,有佛教的經典可資證明。大般若經第一曾說:“天花垂蓋,寶鐸珠幡,綺飾紛綸...
搢鐸 搢鐸,漢語詞語,拼音是jìn duó,釋義是響動金鐸。解釋 響動金鐸。出處 《國語·吳語》:“吾先君 闔廬 不貰不忍,被甲帶劍,挺鈹搢鐸,以與 楚昭王 毒逐於中原 柏舉 。” 韋昭 註:“挺,拔也。搢,振也。”
鐸矟,唐代南詔武器名。史載 據史載:其狀如刀戟殘刃,或曰如朽鐵。積年埋在高土中,有孔穴旁達。出麗水,裝以金穹鐵,所擊無不洞,南詔尤所寶重,月以血祭之。以名字呼者有6:祿婆摩求、虧雲孚、鐸、鐸摩那、同鐸、...
征鐸,漢語詞語,拼音zhēng duó,意思是指遠行車馬所掛的鈴。解釋 遠行車馬所掛的鈴。出處 唐 溫庭筠 《商山早行》詩:“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明 高啟 《倦尋芳·曉雞》詞:“征鐸車前都已動,朝衣燈下應初著。”《東周...
檐鐸,讀音為yán duó,漢語詞語,意思是檐馬,出自《紫微詩話》。解釋 即檐馬。出處 宋 呂本中 《紫微詩話》:“﹝ 東萊公 ﹞ 崇寧 中閒居 符離 ,嘗步至村寺,作詩贈僧云:‘柳外陰中檐鐸鳴,老僧拄杖出門行。’” 宋 陸游 ...
張鐸(915—986),河朔人,少以材武應募隸軍籍。漢初,為奉國右第六軍都指揮使,領澧州刺史。周祖以樞密使鎮鄴,鐸以所部從行,及起兵,鐸預焉。廣順初,鐸為奉國左廂都指揮使,韓通為右廂都指揮使;俄併兼防禦使,鐸領永...
路鐸(?~1218)金代文人。字宣叔,冀州(今河北冀縣)人,路伯達之子。官台諫,有直臣之風。章宗稱其敢言,每優禮之。出為景州刺史,後為孟州防禦使。貞祐初,城破,投沁水死。鐸為文尚奇,詩則溫潤精緻,自成一家,著有《...
孫鐸,字振之,其先滕州人,徙恩州歷亭縣。鐸性敏好學,遼陽王遵古一見器之,期以公輔。登大定十三年進士第,調海州軍事判官、衛縣丞,補尚書省令史。章宗為右丞相,語人曰:“治官事如孫鐸,必無錯失。”初即位,問鐸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