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鷂子

鐵鷂子

鐵鷂子,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創立的重裝騎兵部隊。除了用它作為西夏最高統治者的護衛、儀仗外,後來發展成為西夏的主力軍,作為衝鋒陷陣、突擊敵陣的“前軍”。

西夏以武立國,軍隊以騎兵和山地重步兵最為著名,騎兵中尤以重裝鐵騎平夏鐵鷂子戰鬥力最強。鐵鷂子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鷂子
  • 性質:重裝騎兵
  • 時代:西夏
  • 時間:11世紀到13世紀前期
  • 創立李元昊
西夏鐵鷂子,兵員選拔,作戰方式,賞罰規定,同期比較類似的部隊,

西夏鐵鷂子

兵員選拔

“鐵鷂子”——西夏最著名的騎兵,這支有著三千人的重騎兵軍團,分為十隊,每隊300人,隊有隊長,擔任隊長的“皆一時之悍將”。 宋人田況《儒林公議》所記十隊的隊長:“一妹勒、二浪訛遇移、三細賞者埋、四理奴、五雜熟屈則鳩、六隈才浪羅、七細母屈勿、八李訛移岩名,九細母嵬名、十沒羅埋布。”
李元昊手中王牌中的王牌,除了用它作為最高統治者的護衛外,還用它來作為衝鋒陷陣的“前軍”。 這支騎兵裝備精良,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這支騎兵在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出現之前,是世界上最兇悍的騎兵,也是所有党項敵人的夢魘。
鐵鷂子的選拔方式基本是世襲,父親的盔甲傳給兒子,兒子的盔甲傳給孫子,祖祖輩輩的流傳,造就了流淌在血液里的武勇。

作戰方式

在戰鬥中“以鐵騎為前軍,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宋史·兵志》四記載:西夏“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雲飛。每於平原馳騁之處遇敵,則多用鐵鷂子以為沖冒奔突之兵”。
鐵鷂子作戰多用魚鱗陣,當然不是因為什麼文官陣形,其實說的好聽,他們的陣法叫魚鱗陣,說的不好聽,基本就是狼群戰術了。簡兒化之,也就是一個個小隊聚攏,然後朝對方防禦陣形全部衝過去的隊形……
魚鱗陣魚鱗陣

賞罰規定

賞罰規定十分詳盡,軍中以十五個官階為區分等級。賞功的主要內容有:在戰鬥中殺敵一人以上者都可得賞。殺的人多,賞賜也多。但如果殺了敵人,後又戰敗的,就不能獎賞;俘獲敵軍人、馬、甲冑、旗、鼓、金,總數在百件以上者,可得賞,俘獲越多,賞賜也越多,包括俘獲敵方的婦女、兒童。攻城戰鬥中,先登上敵人城頭,破城者;我軍打敗仗時,能夠殿後抗敵,使全軍安全撤退者;對於虛報俘獲和殺敵數量者能夠揭發報告的人;“虞人”帶路有功者;將領打敗仗,但其護衛、隊人能挫敵軍鋒者;挫敵軍鋒、大敗敵人者。獎賞辦法是按在戰爭中得及失人、馬、甲冑、旗、鼓、金等,在功罪相抵之後,功超過罪,分等級獎賞,有的加官,有的賞給不同數量的金、銀碗,金、銀腰帶,衣服,鞍韉,茶絹等物,以及賞賜榮譽稱號。
罰罪的主要內容有:遇戰,不敢戰而逃者;在戰鬥中打敗仗者;沒有按規定的時間、地點進軍、戰鬥、會合者;戰爭中不互相援助者;有戰爭中棄失本部人、馬、甲冑、旗、鼓、金,數量超過一定限度者;虛報俘獲量、殺敵量和買賣首級者;察軍、司吏徇私舞弊或檢查不嚴,以致出現虛報者;反之,誣告者也要獲罪;在戰鬥中,主將陣亡,或亡失旗、鼓、金時,該部的護衛、首領、押隊、親隨等都要受到嚴懲;戰鬥中,察軍擅自離開主將,又對戰事不了解者。處罰的手段有:處死,終身監禁,罰作苦役,杖刑和刺字,奪兵權,減、免官職,罰馬等。

同期比較類似的部隊

宋朝靜塞軍,遼朝鐵林軍皮室軍,西夏鐵鷂子,金朝鐵浮屠,均屬於當時知名的重裝騎兵部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