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門關水電站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的孔雀河上,距庫爾勒市8公里,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綜合效益的水電工程。電站裝機容量4.375萬千瓦。現已安裝五台容量0.875萬千瓦機組,年發電量1.2億度。是目前新疆地區已建的最大電站。它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五縣一市廣大地區提供了廉價電力,對發展該地區工農牧業生產、國防建設、繁榮邊疆起到了積極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門關水電站
-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的孔雀河上
- 裝機容量:7萬千瓦
- 年發電量:3億度
概況,歷史,意義,
概況
孔雀河發源於博斯騰湖,流經鐵門關後,有一長達5公里的河灣,首尾落差45米,鐵門關水電站就是利用該段集中落差修建的引水式電站。首部樞紐建築物有壤土心牆土石壩,最大壩高26米,壩頂全長261.8米;右岸泄洪洞,洞徑6米,長172米,最大下泄流量260立方米/秒;左岸電站引水系統,有一長435米洞徑為6.5米的引水隧洞,尾端設有調壓井,分為五條高壓鋼叉管,分別引入五台水輪發電機組。 該工程由自治區水電設計院設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施工。1960年3月開工,1961年停建,1964年復工,1966年8月18日開閘送電,當時實現發電量8750千瓦,1971年底竣工。工程總投資3420萬元,總造價3130萬元,單位千瓦投資978元。
歷史
1959年8月,根據形勢需要,新疆自治區決定修建鐵門關電站。由新疆兵團工二師水工二團二工區(現兵團三建)進入工地開始施工。電站原計畫修建兩個大工程。第一是修建焉耆縣西北8 000米的解放一渠,從老龍口附近截斷開都河,將開都河攔出一條大壩,在河南岸挖一條引水渠,將河水引至孔雀河進行發電。只有在洪水期,由排水閘把水放入博斯騰湖。第二個工程就是修建鐵門關電站,電站原設計在孔雀河流經的河灣南岸的兩山之間修建一條大壩,在大壩前南山上打一個直徑4米的山洞,洞的下游向上打一個調壓井,向下打一個40米長的斜洞,洞的出口分出5個小洞到機組廠房,廠房東面修一個變電站,由此把電送出。在北山打一條4米直徑的山洞,築壩的時候作為河水的導流洞,大壩蓄水後作為排洪洞。為便於施工,還修建了一條上壩的公路。部隊就是按這樣幾個工序全面安排施工,為使部隊明確任務並激勵士氣,工區主任邱清益提出一個“截斷開都河,打通鐵門關,輸水塔里木,送電上天山”的口號。
1959年9月,打前站施工人員進駐工地,為施工作準備。為了連隊的生活,包括住房、子女上學、就醫,由農二師在開都河劃撥667公頃未開墾的荒地歸二工區使用。10月以後陸續進駐施工部隊,鐵門關工程全面開工。鐵門關電站時為新疆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部隊在異常艱苦的情況下,憑著高昂的戰鬥意志和高貴的品質,只有柳條筐、坎土曼、鋼釺和大錘,這些簡陋的工具,開鑿出了一個個的山洞。開洞時,沒有照明設備就用馬燈,或鏡子反光。發揮工人們的聰明才智,大家出主意、想辦法,最後採納了木工連一位工人提出在原水磨地方擴大渠道,修小水電站的辦法,終於解決了工地照明和通風用電的難題。
打洞施工中,石質鬆散,支撐材料少,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指揮部領導要求各連隊成立安全管理小組。每個施工點由專人負責,每次放炮炸洞,都要等煙霧散盡後,由安全人員檢查後才能開始施工,對不按安全規章辦事的連隊進行嚴厲處罰。
1961年10月,工程進入關鍵階段,自治區在調整國民經濟中,命令鐵門關水電站下馬。直到1964年8月,鐵門關水電站才恢復建設。這次不搞開都河改道工程,只修建鐵門關水電站。水電站按4×8 750千瓦設計。部隊在外包工,還要保證任務完成。9月部隊開始進入工地,12月全部人員投入施工,開始擴建主洞。兵團參謀長兼自治區水利廳廳長陳實從躍進鋼鐵廠調進1台300千瓦的發電機組,工地生產和生活照明得到了解決。此時,經過專家和技術員的反覆研究,決定在東山坡先修1條引水渠與山洞結合,先建1個1×8 750千瓦機組發電,然後再修建大堤。1965年上半年,開挖1 000米引水渠,接到發電主洞口。
施工條件比過去好多了,但施工中大部分還是用原來的土辦法,如洞子出渣還用雙輪車,修建水渠的地方還是要用雙輪車拉砂石料。由於施工地方狹窄,有坡度的幾個地方由人幫忙推上去。斜洞砌磚時,中間先把內徑3米的鋼板安好,鋼板外面焊上直徑3厘米厚的鋼筋,再用混凝土澆灌。施工過程中出現過很多問題,在施工技術人員的努力下都被一個個地克服了,終於在1966年8月18日開閘送電。
意義
鐵門關水電站的修建,從開工到建成,用了十多年時間,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建成了新疆最大的水電站,為人們的生產、生活用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