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藍魂

鐵血藍魂

《鐵血藍魂——切爾西珍藏圖傳》是全球第一部切爾西全景式圖文傳記。這部《鐵血藍魂——切爾西珍藏圖傳》是足壇豪門系列的第二本書,沿襲豪門珍藏風格,將成為球迷的新寵。

本書通過甄選的珍稀經典圖片和史詩般的解讀,作者用細膩、精妙的筆觸勾勒出切爾西從1905-2016年,110年豪門的進化史。突顯了藍色軍隊的原本風貌,窺探了藍軍風格的真實底蘊,以及像穆里尼奧佐拉特里馬克萊萊蘭帕德切赫德羅巴法布雷加斯佩德羅阿扎爾等,在深邃濃郁的深藍旗幟下,切爾西蘊育出的一代代性格鮮明的藍獅巨星。可以說,本書是一部由鐵血與瘋狂鑄就的藍獅神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鐵血藍魂
  • 文學體裁:體育
  • 作者:馮逸明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6年2月1日
  • 系列:鑽石超星傳記系列
  • 語種: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目錄,序言,文摘,

作者簡介

馮逸明,《鑽籃畫刊》主編&設計總監,曾主編並裝幀設計《最科比》、《信者得艾》、《馬刺王朝》、《紅魔曼聯》等體壇人物傳記圖書。傾力打造巨星圖文全景式珍藏傳記新風潮,其主編的鑽籃系列圖書持續熱銷,深受讀者喜愛,並有大量的球迷讀者基礎。

目錄

切爾西榮耀序畫
前言
切爾西正傳
序:切爾西豪華戰艦
第一章 幼獅嘯谷
1 夢想紮根
2 蹣跚起步
3 再尋前路
4 初見曙光
第二章 保衛斯坦福橋
1 斯坦福橋的驕傲
2 斯坦福橋的落難
3 斯坦福橋的重生
4 斯坦福橋的等待
第三章 黃金時代
1 黎明序曲
2 前進圓舞曲
3 冠軍進行曲
第四章 最後的拼圖
1 更衣室之殤
2 勁旅補完計畫
3 阿布入主
第五章 盛放妖姬
1 狂人來襲
2 信念解碼
3 三年之癢
第六章 給時間的戰書
1 開始“格”式化
2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3 奇蹟仍將繼續?
4 安切洛蒂的憂鬱
第七章 鐵血不朽
1 老兵迷失
2 突然的自我
3 決戰慕尼黑
第八章 藍軍再開拔
1 重鑄
2 回歸
3 遠征
切爾西四十大巨星
1 吉米·格里夫斯
2 博比·坦布林
3 皮特·博內蒂
4 約翰·霍林斯
5 彼得·奧斯古德
6 查理·庫克
7 凱瑞·迪克森
8 史蒂夫·克拉克
9 格雷姆·勒索克斯
10 丹尼斯·懷斯
11 路德·古利特
12 詹盧卡·維亞利
13 吉安弗蘭科·佐拉
14 羅伯特·迪馬特奧
15 弗蘭克·勒伯夫
16 馬塞爾·德塞利
17 吉米·哈塞爾巴因克
18 約翰·特里
19 埃杜爾·古德約翰森
20 威廉·加拉
21 弗蘭克·蘭帕德
22 喬·科爾
23 埃爾南·克雷斯波
24 克洛德·馬克萊萊
25 達米恩·達夫
26 佩特·切赫
27 阿爾傑·羅本
28 迪迪埃·德羅巴
29 里卡多·卡瓦略
30 麥可·埃辛
31 阿什利·科爾
32 麥可·巴拉克
33 布拉尼斯拉夫·伊萬諾維奇
34 拉米雷斯
35 胡安·馬塔
36 費爾南多·托雷斯
37 埃登·阿扎爾
38 奧斯卡
39 迭戈·科斯塔
40 弗朗西斯科·法布雷加斯
切爾西之耀
1 歷史十大經典戰役
2 歷史歷任主教練
3 英超戰績榜
4 歷年聯賽射手榜
5 藍軍紀錄
6 冠軍榜單

序言

前言
翻開這本書的球迷朋友們,相信你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愛,不需要理由。
但這個世界的真實情況往往卻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讀到這裡的切爾西球迷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是出於什麼原因愛上切爾西的?是因為它的戰術打法,還是因為它的鐵血精神?抑或是因為它所擁有過的球員?再者是因為曾經執掌過它的教練?種種原因,不一而足,但我相信,你們終能找到這份濃濃情愫的起點。
而那些討厭切爾西的球迷朋友又是出於什麼原因排斥切爾西的呢?是因為它的發跡史充斥著銅臭,還是因為它在球場上始終缺乏統治力?抑或是它的球員不夠優雅?再者是它的教練不夠偉大?種種原因,不一而足,但我同樣相信,他們也能找到這種感情的源頭在哪裡。
這兩個問題與拙作要介紹的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歷史有關係嗎?
我的答案是:有。因為在我看來,幫助各位球迷朋友找出以上這兩個問題的真正答案,便是這本關於切爾西足球俱樂部110 年歷史的簡略記述,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先談談我是怎么愛上切爾西這家足球俱樂部的吧,現在想想那些理由可謂是相當的“偽球迷”——我鐘愛藍色,恰好切爾西球衣的顏色也是藍色;我向來多把感情偏向弱者,而在我進行著自己的看球初體驗時,切爾西在英超聯賽里正好扮演著鬱郁不得志的角色。但是,關注這支隊伍的時間漸長,便有一些此前從未關注過的東西引起我的注意。比如說,與“切爾西”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名字看似毫不相稱的鐵血精神;比如說,在資本大行其道,陣容流動日趨頻繁的當下,始終有那么一批深愛這家俱樂部的老兵選擇堅守;又比如說,藍血人們承受著他人對主隊奉行“金元足球”政策的鄙夷,但依然保持著欲拒還迎的曖昧態度。這一切都讓我感到,我對這家俱樂部的愛已經再也不能用起初那兩個幼稚至極的理由簡單概括了,而身邊的某些球迷朋友對切爾西或多或少表露出的不屑對我的影響也不再只是一瞬而逝的不適感。我不禁深思,到底是怎樣的人才能打造出如此獨特的一家足球俱樂部?到底又是怎樣的歷史,才能讓這些愛和恨顯得如此真實?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在生活中應當如何正確地看待他人:我們無法僅憑一個人的某個優點或缺點就輕易地做出對於他的評判,同樣也不能因此隨便就對他產生絕對的好惡。要想真正理解他,讀懂他,那就得去了解他所能展示出來的全部——無論是他的成長曆程,是他的思想狀態,把“他”換成一家足球俱樂部,大概也是同樣的道理。足球,原本是個很簡單很快樂的運動,時至今日,它與世界的聯繫愈發緊密,已經無法再被掛上“純粹”的標籤。既然如此,那么作為一名“真球迷”,我們也要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去重新審視關於足球的一切。
在足球的發展史上,沒有哪家俱樂部會像切爾西足球俱樂部這樣富有爭議。從未真正成為過豪門的它,擁有著不遜色於豪門的財力,卻與那些老牌豪門氣質迥異。紮根在英格蘭這片孕育現代足球土壤中的它,建隊至今已有110 年,在大多數球迷朋友的記事本中只有寥寥幾筆。也正因為切爾西本身就是這么一個充滿矛盾的存在,在球迷圈子裡,喜愛它和厭惡它兩種截然分明的感情衝突往往來得比其他俱樂部更為激烈。追求絕對的和諧並非我的本意,但令我擔憂的是,隨著各種社交媒體近年的成長,球迷圈子裡的這兩股對立的勢力開始逐漸失去了應有的理性,大家的眼中只剩下了當前的紛擾,而偏偏忽略了歷史,這是相當危險的徵兆。歷史的根基一旦朽敗,這些愛恨便會如同無源之水慢慢沉澱,固化成一種毫無活力的“傳統”。當諸如此類的,球迷心理的糟粕在圈子裡不斷累積時,無論是對這些感情所指向的球隊本身,還是對足球文化的承續,無疑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所以,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家足球俱樂部的過往吧,攜手去追溯藍軍隊魂的原本面貌,窺探藍軍風格的真實底蘊。常言道,讀史使人明智,希望各位球迷朋友能由此對切爾西足球俱樂部有著更全面的了解,從而盡到自己身為球迷的本分。無論是在它的巔峰抑或低谷,都能用你們更為誠摯的熱愛和期盼,抑或更為精當的批評和鞭策,時刻為切爾西足球俱樂部指明屬於它的那條道路。這,也就是我對拙作最大的期待了。
由於成書時間、全書篇幅以及本人水平的局限,拙作無法為大家事無巨細地羅列出與切爾西足球俱樂部有關的全部史實,也無法像國外已經出版的幾本切爾西隊史的著作那樣進行深入地解讀。但我相信,隨著切爾西足球俱樂部在中國,在亞洲,乃至在全世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會有更多藍血人願意將更完備的切爾西隊史帶給各位球迷朋友。同時,我也熱切盼望著能在今後有機會,繼續為大家講述關於這家我深愛的足球俱樂部的故事。
最後祝各位球迷朋友閱讀愉快!

文摘

第一章.幼獅嘯谷
1.夢想紮根
如果要給這110年來的每一位切爾西球迷都發一份問卷,讓他們寫出最能代表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一件事物名稱的話,相信“斯坦福橋球場”肯定是每個年代的答卷上都會出現的答案。與這個星球上曾經存在或者依然存在的很多知名足球俱樂部不同,切爾西的主場斯坦福橋球場,要比切爾西足球俱樂部本身年長近30歲。正因如此,要想從頭講述藍獅的成長史,斯坦福橋球場永遠是無法忽略的起點。
眾所周知,現代足球是在英倫三島的土壤里生根發芽的。1848年,海峽彼岸的歐洲大陸風雲際會,世界上第一份足球規則文本《劍橋規則》誕生了,確定了11人制足球賽的比賽形式。1862年,在英國的諾丁漢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同年英足總也作為世界上第一個足球協會宣布成立,並著手將足球規則正式統一為14條,這也就奠定了如今11人制足球賽的規則基礎。
至於專業的足球場,由於較早前英國政府針對足球賽擾民的情況下達了“足球賽須在空地上進行”的命令,從19世紀初葉開始便在英國境內如雨後春筍般大量興建。斯坦福橋球場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建成的。斯坦福橋這個名字的由來與它周邊的地理環境不無關係。從一份19世紀的倫敦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在球場附近有一條名為Stanford的小溪自西北向東南流入泰晤士河,在流入泰晤士河前,它分別穿過了富勒姆大道和國王大道兩條馬路。而這兩條馬路橫跨過溪面的兩條橋樑,根據其建築材質的不同被分別命名為“沙灘橋”(Sanford Bridge)和“石頭橋”(Stone Bridge)。出於地點記憶的方便,坐落在沙灘橋附近的體育場也就被命名為兩者結合而成的“斯坦福橋”(Stamford Bridge)。不過斯坦福橋球場並非在一開始就作為足球比賽的專職用地,於1877年4月28日正式向公眾開放的它起初的用途是為倫敦運動俱樂部(London Athletic Club)提供舉辦田徑運動會的場地,那時斯坦福橋的性質嚴格來說更偏向於大型綜合體育場,真正承辦過的足球賽寥寥無幾。可以這么說,如果這片土地的擁有者沃德爾兄弟沒有因為一次失敗的投資而被迫轉讓斯坦福橋來清償債務的話,恐怕百年之後倫敦足球的一大盛景就與這裡無緣了。
在被好幾個地產商轉手之後,斯坦福橋終於找到了真正能為它帶來尊崇與榮耀的主人:亨利·米爾斯和約瑟夫·米爾斯兩兄弟。米爾斯兄弟的父親是個成功的金融家,在19世紀90年代去世之後留給兩個兒子大筆足以支持他們進行未來投資的財富。就在兩兄弟為確定投資方向四處考察時,他們來到了蘇格蘭的漢普頓公園球場,也就是現在蘇格蘭國家隊以及蘇格蘭超級聯賽班霸凱爾特人隊的主場。被漢普頓公園球場的設計和上座率深深震撼到的兩兄弟,立刻產生了在倫敦建起同樣規模足球場的想法。於是在1896年,米爾斯兄弟從當時斯坦福橋的擁有者手中購得了這塊地,隨後又在幾年之內將周邊的土地陸續購為己有。米爾斯兩兄弟在完成了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後熱情不減,又請來了漢普頓公園球場的設計者,蘇格蘭建築師阿奇巴爾·雷奇將斯坦福橋體育場改造成了一個最大容量達十萬人,擁有巨大碗缽形結構的球場。
基於當時的觀賽習慣,球場內只有在東看台處有五千個座席,東看台的其餘部分以及高聳的梯形西看台均為英式傳統站席。而十萬人的容量也讓它成為當時英國第二大的球場。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包括老特拉福德球場、安菲爾德球場、海布里球場和白鹿巷球場在內的諸多後來的英倫足球豪門主場球場設計工作,都有著雷奇的身影。換句話說,切爾西在球場方面的底蘊,是完全可以與其他英格蘭豪門俱樂部站在同一水平線上的。
隨著附近新捷運站的運營正式開始,斯坦福橋迎來了大量人流,米爾斯兄弟當初計畫以承辦部分足總杯賽事或者國家隊友誼賽賺取大量門票收入的構想也有了堅實基礎。然而就在球場基本建成後,興沖沖的兄弟倆才發現,一座沒有俱樂部作依託的足球場簡直就是累贅:當時的足總杯賽程遠沒有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那么臃腫,其中可以稱得上是強強對話的場次更是少得可憐;在國際足聯剛剛建立的這段時間裡,國家隊友誼賽的安排依然相當隨意。如果說收入如流水,那么為了維護球場所付出的費用就像是瀑布,即便米爾斯兄弟的家產再怎么殷實,也架不住這般長期的入不敷出,要不是他們的另一位合伙人弗雷德里克·帕克鍥而不捨的勸阻,兄弟倆早就將斯坦福橋球場變賣套現了。
最終,米爾斯兄弟還是決定繼續持有斯坦福橋,同時他們也有了新的構想:將球場租借給倫敦的另外三家足球俱樂部。但當時北倫敦的兩支勁旅熱刺和阿森納均沒有挪窩的打算,就連同處一條大道上的鄰居富勒姆,也寧願待在克拉文農場球場,而非每年交付1500英鎊的租金移師更大更豪華的斯坦福橋球場。眼看兩兄弟的新計畫就要胎死腹中,帕克提出了一個對後來的英倫足壇影響深遠的提議:直接組建一家以斯坦福橋球場為主場的足球俱樂部。
就是這樣,在1905年3月14日斯坦福橋對面的一家小酒吧內,建立一支足球俱樂部的提案由米爾斯兄弟和其他合伙人一致通過,而關於這家足球俱樂部的命名,起初有四個選項:“斯坦福橋”、“切爾西”、“肯星頓”和“倫敦”。但考慮到球隊命名思路要與斯坦福橋球場相統一,與會人員最終敲定了“切爾西”這個名字。至於“切爾西”的來源,就是在斯坦福橋球場附近的那座“沙灘橋”的別名——“小切爾西橋”(Little Chelsea Bridge)。球隊球衣的顏色被定為了與斯坦福橋球場所在行政區的土地擁有者亨利·卡多根伯爵的賽馬標記相同的顏色——藍色,至於隊徽則是一個由藍色圓形背景襯托的老年軍官形象,這也是切爾西最早的一個暱稱“侍衛者”的來源所在。
剛剛睜開雙眼的小乳獅,正在好奇地打量著這片尚未開墾的足球荒原。或許連它的哺育者也沒想到,這支在成立之初僅僅是被當作斯坦福橋球場營利工具的球隊,能在百年之後成長為一股在世界足壇不容忽視的強大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