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蛤、鐵蛤蜊,學名Cyclina sinensis,又名赤嘴仔、赤嘴蛤、哈皮、圓蛤,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真瓣鰓目,簾蛤科,青蛤屬。朝鮮、日本、中國沿海均有分布。以春季為捕撈旺季。是我國南北習見的經濟貝類,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體內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特別是鐵的含量高達194.25毫克/公斤,是沿海鮮眾喜愛的海鮮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鐵蛤
- 別稱:赤嘴蛤
物種介紹,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習性,養殖技術,苗種生產,養成,收穫,烹飪方法,
物種介紹
鐵蛤,由於它外表的顏色、以及它堅硬的外殼,故被漁民俗稱為鐵蛤。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頗高,倍受消費者的青睞。近幾年,隨著鐵蛤養殖業的發展,鐵蛤的市場交易旺盛,隨之產生了對鐵蛤的保活、營養等方面進行研究的新課題。
形態特徵
貝殼近圓形,殼面極凸出,寬度為高度的2/3。殼頂突出,尖端向前方彎曲。無小月面,盾面狹長。貝殼表面無放射肋,有生長輪脈(頂端細密不顯著,至腹面漸次變粗,突出殼面)。韌帶黃褐色,不突出殼面。殼面淡黃色、棕紅色或黑紫色。殼內面為白色或淡紅色,邊緣呈淡紫色,有整齊的小齒,靠近背緣的小齒稀而大,左右兩殼各具主齒3枚。
鐵蛤,青蛤蜊
生活習性
鐵蛤主要分布於我國南北沿海、日本本州以南和朝鮮沿海。生活於近海砂泥或泥砂質的潮間帶,以高潮區的中、下部為多。鐵蛤營埋棲生活。埋棲深度與個體大小、季節及底質有關:肉眼可見的幼苗僅埋棲在表層0.5厘米以內,2—3齡的;可達6—8厘米,大的個體甚至深達15厘米。炎夏或盧冬則棲息較深。含砂量較大的底質,埋棲較淺。鐵蛤的水管較長,伸展時是體長的2—3倍。退潮後,灘面上只有一個橢圓形小孔。鐵蛤為濾食性貝類,其食料以硅藻為主,主要有圓篩藻、直鏈藻、曲舟藻和三角藻等,此外,還有大量的有機碎屑。鐵蛤對水溫、鹽度的適應能力較強,在表層水溫平均為0℃—30℃的我國沿海均有分布,最適水溫為22℃—30℃,適宜的海水比重為1.013—1.024。殼長0.1—0.5厘米鐵蛤幼苗在乾均氣溫為14℃時,離水24小時,開始死亡;50小時死亡率達70%。氣溫25℃時,殼長1.5厘米的蛤苗能耐乾達兩天。
繁殖習性
鐵蛤為雌雄異體,1齡成熟。性成熟時,雌性性腺為粉紅色,雄性為淡黃色。繁殖期因地而異,江蘇為6—9月上、中旬,以7—8月為盛期(水溫25℃—28℃);福建南部地區,繁殖季節從9月中旬開始延續至11月初,而以“秋分”至“寒露”為盛期。繁殖方式為卵生型,殼長3.5—4.0厘米的親貝,一次成熟懷卵量4一7萬粒。在水溫26.5℃條件下,受精卵經過16個小時可發育到D形幼蟲。受精後約11天便可附著變態成稚貝。
鐵蛤的生長與年齡、水溫、餌料等密切相關,表現了典型的生長季節性。在福建南部,主要生長期為4—9月,而5—7月生長最快。已採集到的最大的鐵蛤殼長為5.85厘米,體重達73.2克。
養殖技術
苗種生產
(一)半人工采苗
1.采苗場的選擇與整理
鐵蛤的采苗場一般選擇在親貝資源豐富,風浪較平靜,潮流暢通,地勢平坦,有淡水注入的內灣高、中潮區。底質以表層為軟泥,底層為泥砂混合的埕地較為理想。海水比重要求在1.015—1.020之間。
將埕面翻鬆,撿去石塊和貝殼等,驅除敵害生物,再把埋面耙松整平。附苗埕地應挖溝分窪,以便於管理和防止埕地積水,並在埕地四周插上標誌。
2.蛤苗的種類
鐵蛤蜊苗因發生季節不同,可分為“秋分”、“寒露”、“霜降”等三批主要的苗種。其中以“寒露”的產量為最多,附苗量可達 208個/米2,苗種亦健壯,是養殖生產上的主要對象。
3.采苗
鐵蛤苗附著後經半年時間的生長,殼長達1.5厘米左右時即可採收和移植。採收季節一般在3—4月份。採收方法多用徒手挖撿。
1.采苗場的選擇與整理
鐵蛤的采苗場一般選擇在親貝資源豐富,風浪較平靜,潮流暢通,地勢平坦,有淡水注入的內灣高、中潮區。底質以表層為軟泥,底層為泥砂混合的埕地較為理想。海水比重要求在1.015—1.020之間。
將埕面翻鬆,撿去石塊和貝殼等,驅除敵害生物,再把埋面耙松整平。附苗埕地應挖溝分窪,以便於管理和防止埕地積水,並在埕地四周插上標誌。
2.蛤苗的種類
鐵蛤蜊苗因發生季節不同,可分為“秋分”、“寒露”、“霜降”等三批主要的苗種。其中以“寒露”的產量為最多,附苗量可達 208個/米2,苗種亦健壯,是養殖生產上的主要對象。
3.采苗
鐵蛤苗附著後經半年時間的生長,殼長達1.5厘米左右時即可採收和移植。採收季節一般在3—4月份。採收方法多用徒手挖撿。
(二)土池人工育苗
選擇新鮮、完整、3厘米以上的鐵蛤作親貝,每畝土池約需親貝150千克。在性腺充分成熟的情況下,將親貝陰乾廠夜後,均勻地撒播在土池進水閘門附近,經過溫差變化和流水刺激,可使親貝排放精卵。也可通過變溫、流水刺激和性細胞誘導等綜合誘導法,達到精卵排放的目的。親貝誘導排放、受精、孵化、幼蟲和稚貝培養均在一個池內進行。育苗中前期只能進水,後期才能換水。土池水深要適中(一般1米左右),底質以泥砂質為佳,海水比重保持在1.010—1.025之間,pH在8.0左右。施肥要適量,一般施1×10-6—2×10-6的尿素和過磷酸鈣,水色以黃綠色為好。正常情況下,親貝入池到肉眼見苗約需30天左右。
也可利用人工育苗培育的幼蟲或眼點幼蟲選濾入土池中附著變態。
也可利用人工育苗培育的幼蟲或眼點幼蟲選濾入土池中附著變態。
養成
(一)養成方式
主要有蓄水(池塘)式或埕田(不蓄水)式兩種方式。
1.埕田養殖
埕田選擇在中潮區及低潮區上部。在選好的埕地周圍築小堤,並插上標誌,埕內可分為寬約3米的畦子,畦間以排水溝相隔。
2.蓄水養殖
多設於高潮區,面積為數畝至數十畝。取就近的泥砂圍堤,堤岸堆迭呈梯形,堤面寬0.5米,堤高約1.5米。在堤岸內側離堤0.5米處,設有寬0.3米的繞堤平台(踏步)。此外,還有深0.5米的環堤邊緣溝,溝底與池外有涵管相通。池內的海水平時是由堤和岸交角的缺口(用石塊砌成的,與平台同高)進出。池內的埕面由岸邊向排水管虧側略作傾斜,並與普通埕用類似地劃分成若干畦。蓄水的深度保持與平台同高或略低。
以上兩種形式的養成,在播苗前,均需進行翻土、耙平等整埕工序。
(二)放養 n 在3、4月份採收的鐵蛤,隨機進行放養。退潮時在埕內排水溝上隨走隨播,用手把蛤苗均勻地撒播在埕內,每畝的放養量約500千克(600粒/千克)。在鐵蛤苗種不足的情況下,也可把泥蚶與鐵蛤混養在一起。
(三)養成管理
除害是提高產量的關鍵之一,對侵食鐵蛤的敵害生物,平時要加強捕捉。章魚晝伏夜出,可用燈光誘捕。對凸殼肌蛤和滸苔可在它們繁殖前,經常用耙子耙動埕面,以減少其附著蔓生。要經常巡埕,修補堤岸,平整埕面,疏通水溝,做好養成管理工作。
主要有蓄水(池塘)式或埕田(不蓄水)式兩種方式。
1.埕田養殖
埕田選擇在中潮區及低潮區上部。在選好的埕地周圍築小堤,並插上標誌,埕內可分為寬約3米的畦子,畦間以排水溝相隔。
2.蓄水養殖
多設於高潮區,面積為數畝至數十畝。取就近的泥砂圍堤,堤岸堆迭呈梯形,堤面寬0.5米,堤高約1.5米。在堤岸內側離堤0.5米處,設有寬0.3米的繞堤平台(踏步)。此外,還有深0.5米的環堤邊緣溝,溝底與池外有涵管相通。池內的海水平時是由堤和岸交角的缺口(用石塊砌成的,與平台同高)進出。池內的埕面由岸邊向排水管虧側略作傾斜,並與普通埕用類似地劃分成若干畦。蓄水的深度保持與平台同高或略低。
以上兩種形式的養成,在播苗前,均需進行翻土、耙平等整埕工序。
(二)放養 n 在3、4月份採收的鐵蛤,隨機進行放養。退潮時在埕內排水溝上隨走隨播,用手把蛤苗均勻地撒播在埕內,每畝的放養量約500千克(600粒/千克)。在鐵蛤苗種不足的情況下,也可把泥蚶與鐵蛤混養在一起。
(三)養成管理
除害是提高產量的關鍵之一,對侵食鐵蛤的敵害生物,平時要加強捕捉。章魚晝伏夜出,可用燈光誘捕。對凸殼肌蛤和滸苔可在它們繁殖前,經常用耙子耙動埕面,以減少其附著蔓生。要經常巡埕,修補堤岸,平整埕面,疏通水溝,做好養成管理工作。
收穫
鐵蛤3,4月放養後,經半年的生長,至8,9月份殼長達2.5厘米以上,即可收穫;或取大留小,邊收邊補救的方式陸續收穫到年底。收穫時可用小鐵耙或徒手挖取 。
烹飪方法
青蛤的清甜,雞蛋的嫩滑,兩者完美的結合,入口即化,鮮嫩無比。是一道大人小孩都愛吃的雞蛋羹。要想蛋羹燉得嫩嫩的,也是有小竅門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