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交通運輸,歷史文化,榮譽稱號,
建置沿革
1949年10月,屬衡陽縣第九區。
1952年7月,屬衡南縣第五區。
1956年,改為望江鄉。
1958年,為巨麓峰公社。
1961年,改為望江公社。
1984年,為望江鄉,屬花橋區。
1993年11月,改為鐵絲塘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鐵絲塘鎮下轄3個社區:鐵絲、香巷、下街,17個行政村:上楓林、楓林、荊家、鐵絲、桃溪、甲山、茅塘、丹水、栗山、歐沖、石河、江水、白碧、花泉、望江、晨光、南北沖。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鐵絲塘鎮
地形地貌
鐵絲塘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面傾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海拔從600米漸降至400米左右,從北至南,有“九嶺十窪”之稱。
氣候
水文
鐵絲塘鎮的地表河流屬洛河水系,南部與衡陽縣分界處的南澗河,同中部發源於曹家窪的白龍河,都從西北流向東南出境匯入衡陽縣境內的洛河,地徑流補給少,小支流有東楊村河,多乾涸。
自然資源
鐵絲塘鎮的礦藏主要有煤和礦泉。煤屬水煙煤,歸義馬煤田,境內儲量預計8000萬噸,主要分布在北部東坡頭,楊大池、馬溝、宋溝、陶村等村地帶,深120—500米左右,礦層厚度2—27米不等。礦泉水在東鐵絲塘村東北部。
2011年,鐵絲塘鎮境內耕地面積1.9069萬畝,林地面積5.8825萬畝。
人口
2017年末,鐵絲塘鎮常住人口有16032人。
截至2018年末,鐵絲塘鎮戶籍人口有2452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鐵絲塘鎮的財政收入386萬元,比上年增加12%。
2018年,鐵絲塘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農業
2011年,鐵絲塘鎮生產糧食1.78萬噸,人均746千克,其中水稻1.70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油茶。2011年,油菜種植0.38萬畝,產量456噸;油茶林2.2萬畝,產茶油達5噸,新開發高產油茶基地3500畝。
畜牧業以湘黃雞、肉牛、生豬、黑山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達2.5萬頭,年末存欄5000頭;肉牛飼養量400頭,黑山羊飼養量500頭,湘黃雞飼養量10萬羽。2011年,生產肉1605噸,其中豬肉1500噸,牛肉80噸,羊肉25噸。禽蛋600噸。至2011年末,境內累計造林2.7609萬畝,其中防護林3805.5畝,竹林1200畝,經濟林22603.5畝,住宅四旁植樹5萬株,林木覆蓋率56%,活林木蓄積量5.81萬立方米。擁有農業機械4614台。
工業
2011年,鐵絲塘鎮的工業總產值3754萬元,境內有工業企業3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鐵絲塘鎮內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108人;國小4所,在校學生163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學生615人,國小升國中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鐵絲塘鎮內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初,各類圖書室15個,藏書4.5萬冊。1996年9月,開通鐵絲塘鎮有線電視。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607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14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鐵絲塘鎮境內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7個,醫療床位30張,執業醫師10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末,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98萬人,參保率83%;孕產婦死亡率0.1/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0.3%,嬰兒死亡率0.6%。
社會保障
2011年,鐵絲塘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7戶,人數37人,支出12.7萬元,月人均286.1元;城市醫療救助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32人次,共支出4.1萬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4人次,支出0.9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8人。社區服務設施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2011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658人,參保率8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鐵絲塘鎮境內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線單程總長度40千米,投遞點18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000門,固定電話用戶700戶,普及率14%。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24戶。
交通運輸
鐵絲塘鎮境內有衡茶吉鐵路穿過,線路長8.2千米。另有鄉級公路3條,總長23千米。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傳說上古時期炎帝神農氏釆百草至巨麓峰,曾在峰頂設天池、雷池、風池、火池架爐煉丹,後人在山腳下一口大塘邊取土發現大量鐵渣,故取名“鐵絲塘”。境地政府因“鐵絲塘開鐵鋪,坐南朝北打東西”這一典故而得此名。
榮譽稱號
1998年,鐵絲塘鎮獲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1999年,鐵絲塘鎮機關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鎮團委獲省五四紅旗團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