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爐港紅樹林區位於三亞市林旺鎮,距離市中心約 30 km,地處低緯度地區(18°15-18°17′N,109°42′- 109°44′E),受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影響較大,終年高溫,在氣候上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等特點。該區年平均氣溫 25.5 ℃,最冷月平均氣溫 20.3 ℃,極端最低氣溫 5.1 ℃,年平均降水量1 255 mm。地貌上屬沙壩-瀉湖型港灣。潮汐為不規則日潮型,以日潮為主。土壤泥沙質。
基本介紹
保護區地理位置及環境,種類與群落類型,組成種類,群落類型,鐵爐港紅樹林與青梅港、三亞河紅樹林的比較,
保護區地理位置及環境
鐵爐港紅樹林區位於三亞市林旺鎮,距離市中心約30km,地處低緯度地區(18°15-18°17′N,109°42′-109°44′E),受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影響較大,終年高溫,在氣候上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等特點。該區年平均氣溫25.5℃,最冷月平均氣溫20.3℃,極端最低氣溫5.1℃,年平均降水量1255mm。地貌上屬沙壩-瀉湖型港灣。潮汐為不規則日潮型,以日潮為主。土壤泥沙質。
種類與群落類型
根據藍絲帶協會《2013-2014年紅樹林類群與群類普查報告》可知:鐵爐港殘餘紅樹林面積小於4hm2,中間和外灘以正紅樹為主,叢狀,整體占70%,兩側各有白骨壤大樹10餘株。高潮帶以海蓮、欖李和海漆為主,其中欖李占5%,局部占優勢,海蓮較分散,占2%~3%。在陸岸邊,有許樹、黃槿、露兜樹、魚藤和老鼠簕等。該林區的古樹特別多,國內欖李、紅欖李、木果楝、海蓮、木欖最大個體均分布在這片灘涂內,是國內最古老的紅樹林之一。但該區紅樹林破壞嚴重,目前正處於衰退狀態,亟須保護。
組成種類
本區的紅樹林植物種類以嗜熱窄幅種為主,如正紅樹、紅欖李和木果楝等。據不完全統計,該區存在 真紅樹植物 8 科 9 屬 13 種,半紅樹植物 6 科 6 屬 6 種,紅樹林伴生植物 6 科 6 屬 6 種。
群落類型
根據紅樹林的種類組成、群落外貌和結構特徵以及演替階段,鐵爐港紅樹林群落大致可劃分為 4 個主要類型。
白骨壤群落 本群落主要分布於中低潮灘,由於白骨壤耐鹽度較高,且抵禦海浪衝擊的能力強,常可作為灘涂造林的先鋒樹種。群落外貌呈銀灰色,結構簡單,僅 1 層,在整個植被中面積僅占約 4%。在 200 m 2 的樣方中, 有白骨壤 10 株, 株距 3 ~ 20 m 不等, 面積覆蓋度 40% ~ 70%。 植株平均胸徑 12.9 cm,平均基徑 8.5 cm,平均株高 4.3 m。本區共有白骨壤 31 株。
正紅樹群落 本群落主要分布於中間和外灘地帶,群落外貌呈深綠色,群落結構僅 1 層,群落平均高度約 4 m。群落組成種類以正紅樹占絕對優勢,共有正紅樹 140 叢,2 ~ 3 株/叢。在整個植被中,正紅樹面積達 90%。在 25 m 2 的樣方中,有正紅樹 3 株,面積覆蓋度 75% ~ 95%,平均胸徑 6.6 cm,平均氣根數 90,平均基徑 1.9 cm,平均株高 4 m,平均冠幅 4 m × 3.6 m,籠狀支柱根平均長度 2.1 m。
正紅樹群落 本群落主要分布於中間和外灘地帶,群落外貌呈深綠色,群落結構僅 1 層,群落平均高度約 4 m。群落組成種類以正紅樹占絕對優勢,共有正紅樹 140 叢,2 ~ 3 株/叢。在整個植被中,正紅樹面積達 90%。在 25 m 2 的樣方中,有正紅樹 3 株,面積覆蓋度 75% ~ 95%,平均胸徑 6.6 cm,平均氣根數 90,平均基徑 1.9 cm,平均株高 4 m,平均冠幅 4 m × 3.6 m,籠狀支柱根平均長度 2.1 m。
欖李群落 本群落主要分布於陸地邊緣或海灘後緣,漲潮時,植株根部幾乎被海水淹沒。群落外貌呈深綠色,分枝多,結構簡單,僅 1 層,在整個植被中,面積約占 6%。群落組成成分以欖李占絕對優勢,在 400 m 2 的樣方中,有欖李 23 株,平均胸徑 5 cm,平均基徑 4.8 cm,平均株高 2.7 m,平均冠幅2.6 m × 1.6 m。本區共有欖李 67 株,單株最高的可達 9 m。有的植株上附生有球蘭。
木果楝群落 本群落主要分布於高潮帶,群落外貌呈暗綠色,在整個植被中,面積約占 4%。單株調查結果(共 6 株):平均胸徑 16.7 cm,平均基徑 15.9 cm,平均株高 5.5 m,平均冠幅 4.9 m × 4.6 m。本區共有木果楝 50 株,其中幼苗 21 株。有數株古老的木果楝植株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木果楝群落 本群落主要分布於高潮帶,群落外貌呈暗綠色,在整個植被中,面積約占 4%。單株調查結果(共 6 株):平均胸徑 16.7 cm,平均基徑 15.9 cm,平均株高 5.5 m,平均冠幅 4.9 m × 4.6 m。本區共有木果楝 50 株,其中幼苗 21 株。有數株古老的木果楝植株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鐵爐港紅樹林與青梅港、三亞河紅樹林的比較
三亞紅樹林主要分布在青梅港、三亞河和鐵爐港,其分布面積據陶列平和黃世滿(2004) 報導分別
為 35.1 hm 2 、16.4 hm 2 、3.1 hm 2 。在野外調查鐵爐港紅樹林的同時,我們也對青梅港紅樹林和三亞河紅
樹林的組成種類和群落類型進行了調查,並結合前人對三亞地區紅樹林的調查結果 ,將這三個地區的
真紅樹植物和半紅樹植物進行了初步的比較。結果表明三個地區共有真紅樹植物 10 科 13 屬 18 種,半紅樹植物 6 科 6 屬 6 種。其中三個地區均有
分布的真紅樹植物有正紅樹、欖李、海漆、白骨壤和鹵蕨,半紅樹植物包括黃槿和許樹。另外,海蓮、尖瓣海蓮、海檬果和水黃皮僅在鐵爐港紅樹林中有發現,而無瓣海桑僅見於三亞河紅樹林區。
為 35.1 hm 2 、16.4 hm 2 、3.1 hm 2 。在野外調查鐵爐港紅樹林的同時,我們也對青梅港紅樹林和三亞河紅
樹林的組成種類和群落類型進行了調查,並結合前人對三亞地區紅樹林的調查結果 ,將這三個地區的
真紅樹植物和半紅樹植物進行了初步的比較。結果表明三個地區共有真紅樹植物 10 科 13 屬 18 種,半紅樹植物 6 科 6 屬 6 種。其中三個地區均有
分布的真紅樹植物有正紅樹、欖李、海漆、白骨壤和鹵蕨,半紅樹植物包括黃槿和許樹。另外,海蓮、尖瓣海蓮、海檬果和水黃皮僅在鐵爐港紅樹林中有發現,而無瓣海桑僅見於三亞河紅樹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