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板大鼓》是流傳於承德興隆縣的一種曲藝,始創人是王憲章。由承德興隆縣申請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曲藝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鐵板大鼓
- 名錄類別: 曲藝
- 編號: 4—5—4
- 地區:承德興隆縣
基本信息,歷史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鐵板大鼓
編號: 4—5—4
名錄類別: 曲藝
申報地區: 承德興隆縣
歷史簡介
鐵板大鼓,始創人王憲章在清末民初來瀋陽獻藝,民國三年(1914)參加“奉天調”古書研究社考試,名列古書藝人榜首,定位甲等,唱紅了東三省。張作霖的姨太太非常欣賞,逢場必聽,並提議張作霖在瀋陽建立一個鼓書學校,王憲章任會長,陳懷德在此校學習,受到真傳,成為第二代傳人。
1982年,興隆縣文化館舉辦了大鼓培訓班,學員的組成全是興隆縣鄉鎮業餘大鼓愛好者,進行了二十多天輔導培訓,佟廣付、郝井利二人都參加了學習,這次主講的人就是鐵板大鼓二代傳人陳懷德老先生。佟郝二人再次拜他為師,進一步深入學習鐵板大鼓,陳先生親傳了六本長篇大鼓,十二本小段子,如:長篇本《劉公案》、《九頭案》、《呼家將》、《曹義上壽》、《安公子投親》等,小段如《宋江殺妻》《李逵奪魚》、《蘭橋會》等。1993年佟廣付將鐵板大鼓傳給女兒佟雪淨,至今父女二人一直從事大鼓演藝工作,經常在平谷、薊縣、三河、密雲等地演出。
鐵板大鼓的結構是一板三眼的4/4拍,每個樂句都在一眼起唱(頭演)。在旋律形態方向,參考平谷“落腔調”,和“哭腔”的特點,加上掏板,閃板,剁板等節奏和大跳音等旋律裝飾,使“鐵板大鼓”藝術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推崇和喜愛。其表演形式為:一手敲鼓、一手夾板,配合唱腔、道白,節奏和諧,演唱者唱一段說一段,伴有動作表情。其內容多採取民間喜聞樂見的歷史演義、武俠、公案之類小說。建國後,舊內容逐漸減少,多為抗日戰爭和英雄人物等題材的故事、小說所代替。現在多以歌唱和諧社會、道德風尚等內容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