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省級領導得安排指導,“突破遼西北”戰略中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對策研,成功召開201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會議。
要圍繞“不出大事、少出小事、出事能及時處置”目標,落實“五個堅決防止”和“六個定位演練”,各地區各部門要集中開展一次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查清問題、建好台賬,要針對年終歲首安全生產特點,突出事故易發的重點場所、要害部位、關鍵環節和重大危險源,以鐵的手腕落實安全防範措施;要全力做好信訪工作。要落實好領導幹部接訪制度,及時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矛盾和難點問題。要深入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努力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和風險隱患。要落實好監控責任。要切實加強反恐維穩工作。要加強實戰演練和應急指揮能力建設,提升預警處置能力。全市製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積極加強智慧型製造和智慧型服務,引進,引領,印智,吸引了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0強等企業參資投起,技術人才的引進,在高新區領導得領導下,縣市區,開發區,會開啟幸福快樂的北方水城是新鐵嶺建設的新征程,未來的新鐵嶺將更加美麗,更加繁榮,更加富庶。
農業現代化是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本文通過對鐵嶺市的農業現代化進程的評估,深入剖析了我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制約因素,並提出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對策建議,供領導決策參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嶺市農業現代化進程分析與對策研究
- 外文名: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ieling City
- 關鍵字:農業現代化 進程評估 發展對策
研究介紹
摘 要
關鍵字
農業穩,天下安;農業興,國家盛。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總體目標,也是鐵嶺市農業發展的願景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對全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狀況進行全面了解、定性定量評價,清楚地把握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是十分必要的。
農業現代化進程是通過指標體系量化表示。一個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能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現代化所包含的核心內容和要達到的目標,並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這裡我們借鑑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市農業現代化進程進行評估。一方面是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完成於2009年,其前瞻性和權威性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認可;另一方面是鐵嶺與黑龍江省均屬農業地區,兩者的農業資源與環境條件、農業生產水平、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農業生產管理水平都較為相似,具有較強的類比性。按照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評價農業現代化進程共有6類主體指標,22項群體指標。指標體系的測算採取百分制。每個指標設定2020年目標值,當年該指標數值跟目標值的比率,即為當年該指標得分。再根據每個指標的權重,加權匯總後即為一個地區當年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農業現代化綜合指數目標值:30-50為農業現代化起點階段;50-80為初步實現農業現代化;80-95為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95以上為完全實現農業現代化。關於我市農業現代化的評價詳見下表:
鐵嶺市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
指標名稱 單位 權 重 2020年
目標值 2012年
數 值 2012年
指 數 2012年
得 分
一、農業生產現代化 20 0.634 12.67
1、農業勞動生產率 元/人年 6 60000 31900 0.532 3.19
2、耕地產出率 元/公頃 4 120000 59700 0.498 1.99
3、糧食單產 千克/公頃 4 8250 6172 0.748 2.99
4、畜牧業產值比重 % 4 75 60 0.8 3.2
5、勞均肉類產量 千克/人 2 3000 1950 0.65 1.3
二、科學技術現代化 20 0.652 13.04
6、農業科技貢獻率 % 12 80 50 0.625 7.5
7、每萬名農民中農技人數 人 8 10.9 7.55 0.693 5.54
三、物質裝備現代化 20 0.523 10.46
8、單位耕地農機總動力 千瓦/公頃 6 15 4.34 0.29 1.74
9、有效灌溉率 % 6 100 60 0.6 3.6
10、單位耕地用電量 千瓦時/公頃 6 6667 4200 0.63 3.78
11、城鎮化水平 % 2 70 47 0.67 1.34
四、經營管理現代化 15 0.617 9.26
12、參與經濟組織比率 % 4.5 80 35 0.438 1.97
13、農產品加工率 % 4.5 80 48 0.6 2.7
14、無公害農產品種植率 % 3 80 60 0.71 2.13
15、非農產業人數比重 % 3 85 70 0.82 2.46
五、農業生活現代化 15 0.549 8.23
16、恩格爾係數 % 3 20 39.4 0.508 1.52
17、農業信息服務覆蓋率 % 3 100 40 0.4 1.2
1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元 6 18000 10670 0.6 3.6
19、農村人均農業總產值 元/人 3 30000 19075 0.636 1.91
六、農業環境保護 10 0.466 4.66
20、單位耕地化肥用量 千克/公頃 3 225 390 0.577 1.73
21、水土流失面積比例 % 4 5 12 0.42 1.68
22、自然災害成災率 % 3 5 12 0.417 1.25
農業現代化綜合分數 分 100 0.5832 58.32
從測評結果來看,鐵嶺市2012年農業現代化綜合指數為58.32,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才走了五分之三,任務還相當艱巨。再從與本系統負責的幾個重點指標具體分析如下:
(一)在農業生產現代化方面。農業生產水平是影響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一個最重要因素。2012年我市農業生產現代化實現程度為63.4%。在反映農業生產現代化的5項指標中,2012年,農業勞動生產率實現程度為53.2%;耕地產出率實現程度為49.8%;糧食單產實現程度為74.8%;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實現程度為80%;勞均肉類產量實現程度為65%。鐵嶺在農業生產現代化發展方面壓力較大。
(二)在科學技術現代化方面。科學技術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前提,只有用現代科學技術裝備農業,才能實現農業生產高效化、農業結構最佳化和資源利用集約化。2012年科學技術現代化實現程度為65.2%。反映科學技術現代化的指標農業科技貢獻率和每萬名農民中農技人員數實現程度分別為62.5%和69.3%。
(三)在物質裝備現代化方面。物質裝備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市農業的物質裝備水平現代化程度較低,2012年物質裝備現代化實現程度僅為52.3%,明顯低於其他幾個構成指數。說明我市與發達地區比較在農業物質裝備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從構成農業物質裝備現代化指數的4個二級指數來看,單位耕地農業機械總動力發展尤其滯後。
(四)在經營管理現代化方面。經營管理現代化包括生產社會化、產品精細加工化、農村工業化和資源配置、生產管理、市場決策的科學化。這一組指標要求農戶參與各類合作經濟組織比率達到80%以上,農產品加工率達到80%以上,綠色、有機及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比率達到80%以上,從事非農產業人數占總從業人數比重達到85%以上。2012年這四項指標實現程度分別為35%、48%、60%和70%,經營管理現代化實現程度為61.7%。
(五)在農業生活現代化方面。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加,消費增長和消費結構明顯改善,恩格爾係數有所下降。2012年我市農業生活現代化實現程度為54.9%。
(六)在農業環境保護方面。農業生態環境是農業、農村乃至整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證。2012年我市農業環境保護實現程度僅為46.6%,其中單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實現程度為57.7%,水土流失面積比例實現程度為42%,自然災害成災率實現程度為41.7%。因此,我市農業環境形勢嚴峻,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制約鐵嶺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障礙因素
農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產業,依賴於自然、地理、資源、社會、科技、文化等多因素影響。因此,農業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從研究的視角分析,影響鐵嶺市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的主要因素有:
(一)農業科技含量低,技術進步慢。目前鐵嶺農戶的自主經營多是以一家一戶分散生產的方式進行的,在此情況下,單個農戶引進技術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農業技術發展緩慢,平均土地產量和產品質量難以得到很好的提升。全市實施測土配方施肥430萬畝,僅占耕地總面積的42.79%。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已經難以維持自己的生存,生產效率低下的小農經濟在生產、流通、交換各個領域都不具備優勢,更不用說去跟現代農業的社會化大生產競爭。農民現在不是靠自己的生產能力,而是靠較低的消費水平和過度的勞動來維持生存。
(二)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土地矛盾比較尖銳。隨著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的持續趨緊,農業項目用地難、土地流轉成本高、融資難問題日益突出,項目農業發展面臨的壓力不斷加大,特別是用地矛盾尤為突出,使得重點項目進展緩慢。農業產業集聚發展對土地規?
(三)農業機械化實現程度較低。《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頒布實施,鐵嶺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社會氛圍、經濟基礎、技術水平、市場條件和發展機制已基本具備,全市進入農機化快速發展的機遇期,但同時應該看到,鐵嶺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還不能完全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2012年鐵嶺每公頃播種面積占有農機動力4.34千瓦,比全國平均水平5.8千瓦低25.17%。造成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的原因,一是耕地分散,小規模分散的生產經營,使得現代化大型農機難以推廣;二是農業機械化投入不足,融資信貸能力弱,不能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要求;三是農機服務組織實力不強,農機服務領域不寬,不能適應農業和農村日益增長的市場需要;四是農村勞動力供大於求,就業不充分,大量人口滯留農村,阻礙著農機化的推廣。此外,還存在著農機與農藝結合不夠緊密、土地經營規模小、政策補貼少等問題。
(四)缺乏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龍頭企業。鐵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在發展速度、規模和效益水平等方面都還比較低,市場競爭力弱,沒有形成一批強有力的龍頭企業帶動特色農業集群化發展。無論是種植業、畜禽養殖業雖然規模化、設施化水平不斷提高,但總體而言品種仍顯單一,以傳統品種為主,引進新品種較少,科技含量不高,以粗放型為主,產品競爭力不強,附加值低。
(五)農業環境保護面臨較大壓力。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方式粗放,抗災減災能力低,自然災害成災率高,對農業生產造成損失仍比較大。水利設施不足,排灌設施老化失修,技術性能較差,水土流失比較嚴重,2012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積占幅員總面積的12%,我市肥沃的耕土層逐年遞減,可持續發展面臨困難。不合理耕作、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造成土壤有機肥力逐年下降,一些高產田正在退化為中低產田,改良改造難度大。
(六)參與農業產業集聚發展主體素質有待提高。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人力資本的溢出效應不斷加大,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造成農村留守勞動力素質偏低,農業集聚發展面臨農戶兼業化、勞動者素質低、勞動年齡偏大和現代農業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制約。現有農技人員的專業技術不能適應設施農業等高效農業發展的需求,目前鐵嶺農技推廣人員雖已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但專業知識功底不深,農技儲備能力不足,特色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型人才更加缺乏。
三、鐵嶺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依賴
(一)農業增長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勞動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資本投入轉變。傳統農業主要依靠土地和勞動力等資源要素實現增長,現代農業必須依靠科技和投資實現新增長。必須依靠科技、人才、資本的優勢,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土地集約型、科技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農業,走出一條集約型農業發展道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農業生產由主要依賴自然生產向發展可控的設施生產轉變。設施農業打破了季節、時空的界限,產出效益相當於傳統農業的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是一種典型的高效農業形態。鐵嶺要確保糧食穩定發展、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必須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綜合運用生物技術、環境技術、工程技術,發展壯大高效設施農業產業群,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三)農業經營由分散的家庭經營向專業的適度規模經營轉變。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第二個飛躍”的重要途徑。要加快發展合作經營型規模經營,培育農民合作組織,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分散的作業統一起來、分散的經營聯合起來,解決一家一戶做不了、做不好的問題,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形式,促進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集中。加快發展統一服務型規模經營,積極鼓勵興辦種苗、植保、農機、農資等專業化服務組織,實行統一種子種苗、統一技術推廣、統一機收機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植保服務,提高家庭經營集約化水平。
(四)農業發展由注重農業的一產向促進農業的一產、二產、三產協調發展轉變。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是提升農業整體效益、增強農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著力做強一產,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提高土地單位面積產出效益;做大二產,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做活三產,構建農產品市場行銷體系,突破農產品流通,積極發展農業服務業。
(五)農業功能由以農產品生產為主向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並重轉變。依託農業綠色特質和農村特色地域文化,以農業景點、農事體驗、農業展覽等為載體,利用人文歷史、民俗古蹟、旅遊景觀,整合農業生產要素、田園風光和山水資源,積極挖掘農業文化內涵,加快發展都市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生態旅遊農業,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鐵嶺是農業大市,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我們必須研究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揚長避短,在做好基礎工作的前提下,創造條件,通過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轉讓機制、改變生產經營方式、科技推動、多元化的農業投入、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新型農民等來切實改善農業發展條件,從而使鐵嶺農業儘快走上現代化的道路。
(一)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轉讓機制,擴大土地生產規模。土地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實現模式的第一個層次,是農業現代化的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代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能夠直接與現代化大市場對接。鐵嶺農業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解決土地分散經營、勞動生產率過低問題,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建立在一定規模經營基礎之上的。要著重加快發展土地集中型規模經營,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支持、引導農戶在依法、自願和補償的原則下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通過鼓勵、扶持農民轉移就業和採用多種方式發展非農產業,通過農村城市化,通過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將承包的土地以有償的方式自願轉讓給種植大戶或專業合作組織。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農戶租賃、轉讓、轉包和買賣承包的土地經營權,加快土地向項目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等規模經營主體集中,促使土地規模化經營,實現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規模效益。
(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一是大力加強水利建設。要圍繞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洪安全保障和水環境治理等“三大體系”建設,加快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搞好河道治理和病險水庫加固,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農業,加強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二是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開發、基地化建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要求,以優勢農產品產業化為主攻方向,著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集中培植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不斷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水平。三是要積極培育農村土地、資金、技術和農用生產資料市場,促進生產要素在地區間的流動。四是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堅持“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服務新農村”的戰略,大力提高鐵嶺農業機械化水平。五是要積極建設農村信息網路,搞好規劃,為農民獲取市場信息提供條件。
(三)以科技創新為重點,加快新技術的推廣套用,增強科技對農業的支撐能力。農業要實現現代化,首先要實現科技化。重點建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加快良種和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推廣套用。全面實施種子工程,選育、引進、開發、推廣優質高產新品種,實行育種、繁種和供種的一體化經營。深入開展科技特派、農機推廣、氣象服務等工作,積極組織推廣農作物高效栽培、病蟲害防治、生物農藥與肥料等農業新技術,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品,加強關鍵性、重點性技術研究,加快技術的組裝、集成和配套,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作用。要切實加強鐵嶺縣都市農業、開西現代農業、昌圖現代畜牧業、西豐特色產業示範區建設,把園區建成新品種、新技術的示範基地、結構調整的帶動基地和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基地。
(四)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積極培植支柱產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當前,農業結構調整已進入新的階段,要把調整的重點從適應性調整向戰略性調整轉變,根據鐵嶺的區位優勢,培植一批主導和特色產業。一是加快農業區域結構調整,大力提高特色優勢產業的比重。充分發揮各縣市區的區域比較優勢和傳統特色優勢,著重抓好畜牧、蔬菜、榛子三大主導產業開發,做大肉牛、奶牛、肉雞、生豬、梅花鹿等特色養殖業和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產業,加快推進“一縣一業”、“一鄉一品”,形成規模,叫響品牌。二是加大培植規模龍頭企業的力度,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發展龍頭企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抓了龍頭企業,就是抓了工業、抓了結構調整、抓了勞動力轉移,抓了農民增收。因此,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市要把培植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突破口來抓。第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各類資本投資興辦農業產業化企業。要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引進外資、民資來我市興辦或改造嫁接龍頭加工企業,不斷提升我市龍頭企業的層次和規模。第二創新運行機制,增強龍頭企業發展活力。做強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一步最佳化股權結構,鼓勵龍頭企業打破地區和行業界限,整合生產要素,組建成大型龍頭企業。主動與大型企業集團、上市公司、跨國公司整合,增強發展活力。第三加大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要進一步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在資金、稅收、用地等方面予以傾斜,要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創造更加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客商投資興辦龍頭企業。
(五)建立多元化農業投入機制,多渠道籌措農業現代化資金。建立以農戶投入為主體,以政府投入為引導,工商企業、外資等多元投入共同投資的多渠道、開放式農業投入新機制。首先,強化財政支農力度。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大涉農資金綜合投入。第二,完善農業信貸機制。要構建多層次農業金融支撐機制,充分發揮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農業金融機構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整體功能,為促進農業生產發展提供高效率的金融服務。確保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農業科技開發與推廣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及農業優勢項目和優質產品等項目對貸款的需要,促進農業生產上水平、上質量、上檔次。第三,鼓勵和引導工商企業、外商投資農業資源開發、農業基礎設施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保證。
(六)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市場與生產聯結,促進產業協調發展。著力加快扭轉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小、數量少、效益低、組織化程度不高的現狀,有效解決千家萬戶分散經營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的對接問題,積極發展合作社經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進規模經營。重點推廣涉農部門領辦型、基層組織創辦型、能人牽頭型、龍頭企業帶動型等四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生產方面,組織農民圍繞龍頭企業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合作社提供統一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按龍頭企業制定的標準組織生產。在服務方面,圍繞配套基礎建設需要的農機、運輸、維修等方面的服務,把相關的農民組織起來,變分戶經營為合作經營,提高服務水平。在加工方面,組織農民根據龍頭企業的要求,對部分農產品進行初加工,延伸加工層次,促進農產品增值。在銷售方面,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簽訂“訂單”和銷售契約,實行保護價收購,以增加合作社和農民的收益。要切實建立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覆蓋農業生產各個階段,為廣大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並通過服務推進農業產業化,著力提升農業的科技含量,提升農業的生產力水平。
(七)培訓新型農民,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農業現代化,就要以人為本,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使之有較高的文化科技素質和經營管理素質。農民素質的現代化,既是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條件,也應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市縣兩級政府有關部門,要切實擔負起這一重任,積極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廣泛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新型農民、農村致富帶頭人、綠色證書、實用技術培訓為重點,加強對農民技術骨幹、種養大戶、行銷大戶、服務大戶和青年農民的農業技術教育,有針對性地培訓一批農林牧副漁生產方面的種植、養殖、技術、農機、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為鐵嶺農業現代化奠定人才保障。
工作會議召開
近日,全市深化農信社改革工作會議召開。市長孫軼參加會議並講話。
會議通報了全市農村信用社現狀以及改制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工作計畫。鐵嶺銀監分局對農信社改革提出了監管要求。
孫軼指出,推進全市農信社改革,對於增強金融支撐能力、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激發地方金融機構活力、更好地服務“三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孫軼強調,一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要清醒地認識到深化農信社改革,不僅是實施法人治理結構的需要,更是壯大我市經濟實力的需要。二要各司其責,明確責任。農信社要做好提高資產質量、消化不良貸款、股本募集、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等各項改革準備工作。銀監局、金融委等部門要幫助農信社把握好改革方向,做到依法規範操作。各級政府要大力支持,幫助農信社深化改革確認資產、加快機制轉換、化解歷史包袱。對組建農商行工作給予相關政策傾斜,讓農信社以更強的實力、更優質的服務助力全市經濟發展。三要加強部門協作,形成合力。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解放思想,站在講政治、講大局、講責任、守紀律的高度,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嚴格工作程式,加快置換土地權證及各項審批手續辦理速度,加大對拖欠貸款、惡意逃廢債務等行為的打擊治理力度,為改革創造優良環境。四要強化督查,嚴格考核。市政府督查室要對各縣(市)區政府農信社改革工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及時跟蹤督辦,嚴格考核,確保農信社改革順利完成。
副市長魏聞參加會議並講話;副市長孫耀民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