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井欄-紫芝街

鐵井欄-紫芝街

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是建甌古城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積澱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承載著建甌人難以割捨的歷史記憶。

鐵井欄和紫芝街作為全城最古老的傳統街區,仍然保留著不少古蹟。在建甌作為州府時期,這裡達官匯聚、市井繁華,落成了二程夫子祠、劉氏五忠祠、胡文定公祠等理學名家祠,還有萬壽宮、尚書井、滕氏宗祠、鳳崗別墅等多處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建築。其中“劉氏五忠祠”原為“劉屏山先生祠”,劉原為朱熹的老師,門前兩側刻有一幅對聯,左曰:“功勳光北宋”,右曰“道學啟南閩”,這些都是珍貴的歷史遺蹟。

2023年4月28日上午,最具建州風貌、建寧府格局的歷史文化街區——建甌市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美麗綻放,如期開街。這是建甌市委市政府著眼於重塑建甌歷史文化風貌、培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新增長極的又一力舉,為爭創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邁出堅實的一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井欄-紫芝街
  • 地理位置:福建省北部,閩江上游,武夷山脈東南面、鷲峰山脈西北側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24小時
  • 景點級別:AAA級
  • 門票價格:免費
  • 占地面積:161713 m
  • 著名景點:練夫人祠、萬壽宮、鳳崗別墅、尚書井、總兵府邸等。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過龍牆,總兵府邸,尚書井,鳳崗別墅,萬壽宮,練夫人祠,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鐵井欄,是建甌現存的唐代以前就已形成的傳統街區街道寬約4米,路面原為卵石砌成,房屋均為木構和土木結構。由於歷代戰爭和災禍等因素的影響,現存兩側的房屋多為明清兩代所遺的傳統民宅和宗族祠堂。但當年街市商店鱗次櫛比,房屋井然有序的面貌仍可從鐵井欄、紫芝街、小梨山、磨房前四條街道所構成的方塊格局的痕跡中依稀可辨。
鐵井欄-紫芝街
鐵井欄-紫芝街
2022年8月,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活化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4.7億元,涉及範圍 16.1萬平方米。作為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要件之一,該項目在6個月內完成了可研報告編制並通過評審;9個月內完成項目“EPC十O”一體化工程招標,成功對接多家國內前沿的設計、施工和運營企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資金融資到位,為項目征遷及建設提供了堅強的資金保障;在11個月內實現首個項目開工,創造了項目開發的“建甌速度”。在講究速度的同時,項目堅決杜絕“複製貼上”,將守舊與創新兩部馬車並駕齊驅,秉持對古建築的尊崇,還原各時期的建築風貌,使之重現應有的恢弘古樸,同時結合時代需要賦予建築空間新的歷史使命。
鐵井欄-紫芝街
規劃圖
2023年4月28日上午,最具建州風貌、建寧府格局的歷史文化街區——建甌市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美麗綻放,如期開街。這是建甌市委市政府著眼於重塑建甌歷史文化風貌、培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新增長極的又一力舉,為爭創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邁出堅實的一步。
鐵井欄-紫芝街
歷史建築

主要景點

過龍牆

過龍牆的牆帽是壓六留四的工藝(就是第2片瓦片要蓋著前一個瓦片的4/10,然後第1個瓦片露出來6/10),就像龍的鱗片一樣層層疊砌的,也正因為這種獨特的疊砌工藝和靈動、跳躍的牆帽造形,才得名過龍牆。
鐵井欄-紫芝街
過龍牆
過龍牆的翹角和牆頭,採用立面灰塑浮雕搭配藍底白描的工藝,是建甌的特色建築形式。翹角的灰塑是“雙鳳朝牡丹”,寓意吉祥如意,富貴榮華。牆頭的灰塑是“建州山水”,代表著建甌“山圍八面綠,水繞三江清”的風貌特色。
鐵井欄-紫芝街
過龍牆

總兵府邸

總兵府邸,即建寧府武官——總兵的府邸(也就是住宅),“總兵”是什麼官呢?總兵府邸始建於清朝,它面積不大責權很大,維繫著建寧府所轄建陽、崇安、松溪、政和等七縣的穩定安全。用老百姓的話說:總兵大人住府邸,七縣安危裝心裡。
鐵井欄-紫芝街
總兵府
總兵府邸的磚框門,它並不像傳統的門是板板正正的,而是朝東南向偏轉約45°斜角,這個斜角與古代風水學可大有關聯。在風水學中,東南向在八卦中為先“巽(xùn)”,在五行中為“風”,寓意著進出順利,出入平安;而且朝東南方向偏轉也是為了避免與城南鐵獅峰的獅子嘴巴對沖,體現著古人驅邪避凶的理念;並且,大門朝東南向偏轉約45°,太陽東起西落,這樣透光採光的時間更早、更足,體現了充分利用自然光的智慧。
鐵井欄-紫芝街
總兵府

尚書井

尚書井鑿於明代嘉靖十五年,距今已有487年的歷史,井水清甜甘冽,從不乾涸,是著名的古井。古井原為鐵欄,後鐵欄銹壞,改為石欄。井口平鋪的石板上有四個圓形小孔,代表著“福”“祿”“壽”“喜”,寓意著汲水的人,把“福”“祿”“壽”“喜”帶回家;同時,井口四個圓形小孔的石板,可防止有人跌落溺亡。
鐵井欄-紫芝街
尚書井
在尚書井內圍的是八卦石,上面刻著明嘉靖十五年吏部尚書建州人李默親自為這口井撰寫的銘文:“華坌(bèn)翔,井道窒。遠負澗,縻晷日。鞭槁壤,白龍逸。檻泉奮,聲澕澕。美者鐘,時而出。養不窮,神所騭。”在井欄外圍鋪設的是外圓內方的銅錢石,外圓代表天,內方代表地,象徵著天圓地方、厚德載物、生生不息。
鐵井欄-紫芝街
尚書井

鳳崗別墅

鳳崗別墅,位於鐵井欄28號。傳說舊時桐樹坡遍植梧桐樹,引得鳳凰棲於梧桐樹上,故此地得名鳳崗。建築始建於清朝,原為贛籍商人的私人別院,占地面積417平方米。整體靠近勝利路口,交通便利。
鐵井欄-紫芝街
鳳崗別墅
鳳崗別墅占地面積約417.6㎡,現存建築由前院、過雨亭、前天井、主座和後天井五大部分組成。整個別墅布局嚴謹,結構獨特個性,藝術雕刻精美。 
鐵井欄-紫芝街
鳳崗別墅
鳳崗別墅共設二進門,進入第一道門,是一個進深相對短促的庭院空間,中間通道敷以條板石,兩側鋪設席紋卵石;進入二道門,空間高挑闊朗,左右兩側稱為過雨亭,前有天井,起到通風采光的作用。主座中間設有太師壁,太師壁兩側頂部為神龕,穿過太師壁就進入了後天井,天井中鋪以卵石拼花,和前廳天井呼應,兩邊設有檐廊與廳堂相連。

萬壽宮

萬壽宮始稱旌(jīng)陽祠,是神衹(qí)文化和商業文化融為一體的歷史遺存景觀。古時,建甌南來北往水路通達,水路口岸碼頭有臨江、通濟、廣德、通仙、東門五門碼頭,分別面臨建溪與松溪。贛籍商人順建溪河流而下,在建州定居經商,經營瓷器、茶葉、大米、藥材、竹木和布綢。出於對生意興隆的祈求及對家鄉的思念,贛籍商人便在桐樹坡修建萬壽宮。萬壽宮,是贛商財富與實力的象徵,更是建州昔日輝煌的見證。  
鐵井欄-紫芝街
萬壽宮始
萬壽宮內,最經典的就是古戲台和拜亭。戲台頂上的斗拱及藻井工藝,是古法極為流行的描金工藝,一筆一畫都是匠人嘔心瀝血雕刻描繪而成,這些圖案不僅是建甌人對吉祥順遂的恆久企盼,也表達了建甌人淳樸而傳統的對美的追求。
鐵井欄-紫芝街
萬壽宮始

練夫人祠

練夫人是芝城之母。練夫人是唐將章仔鈞之妻,隨夫屯守浦城。南唐兵侵犯,校尉邊鎬(hào)、王建封因為失職違法要被問斬,危難之際多虧練夫人極力勸阻,才免去殺生之禍。後來這兩位校尉逃到南唐。多年之後,章仔鈞去世,練夫人遷居到建州。
鐵井欄-紫芝街
練夫人祠
南唐大軍進攻建州,眼見馬上破城了,邊、王二人得知練夫人定居於建州,為了報答昔日救命之恩,二人特地尋訪練夫人住處,並告訴她,已下軍令,只要在門口插上柳樹枝條,士卒就不敢侵犯。練夫人連夜分派家人告知了全城百姓,家家戶戶都插上柳樹枝條,這才免去了建州百姓遭到全城大屠殺之禍。練氏夫人捨身保城的義舉深得建甌人民的感恩,被尊為“芝城之母”。
鐵井欄-紫芝街
練夫人祠
自宋朝開始芝城百姓,每到清明之期,便會在大門兩旁插楊柳枝條,以表對全城眾母練氏夫人的懷念。歷代大詩人寇準、王禹偁(chēng)、朱熹、文天祥等都有詩文題頌。

旅遊信息

路線:乘車至小梨山(路)與鐵井欄(巷)交匯處(公安局門口)下車
特色街巷遊覽總體走向:
由西向東:過龍牆——108號武官總兵府邸——尚書井——小龍鬚巷北口——76號山牆戲台——76號-64號——64號-30號——大龍鬚巷北口——紫芝街南口——鳳崗別墅——萬壽宮——桐樹坡——練夫人祠——至勝利路(原名“府學路”)廣場乘車離開。
周一至周日全天免費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