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史
鐮鰭鯧鰺最初是由卡羅魯斯·林奈(Carolus Linnaeus)於1758年描述並命名為Labrus falcatus,將其歸類為鰺屬。但後來分類學家將其重新分類為鯧鰺屬(Trachinotus),將其與佛羅里達鯧鰺(Trachnotus carolinus)、古氏鯧鰺(Trachnotusgoodei)和肯氏鯧鰺(Trachinotus kennedyi)等相似物種進行了歸類。儘管鐮鰭鯧鰺被混淆為其他種魚類,但Trachinotus falcatus是該物種唯一有效的學名。種名“falcatus”是拉丁語中的一個形容詞,意為“手持鐮刀”,恰當地描述了鐮鰭鯧鰺鐮刀狀的背鰭,當它許進食時,背鰭會劈開水面。
形態特徵
鐮鰭鯧鰺最大體長為122厘米,體重為36千克。明顯特徵是具有深叉的尾巴和細長的前
背鰭,這些鰭看起來像長鐮刀;也可以通過其高度橫向壓縮的身體來識別鐮鰭鯧鰺,顯得又瘦又高。從側面看,鐮鰭鯧鰺形狀在幼魚中看起來是圓形的,但隨著魚成長而變長。除了長條的前背鰭,直接插入細長的前鰭上方,還具有17-21條軟背射線和16-19條軟肛門射線。
鐮鰭鯧鰺的側面為亮銀色,背面為藍綠色或棕色。
腹部有時會出現黃色或偶爾出現黑色斑點。鰭片顯示為深灰色或黑色。
鐮鰭鯧鰺除了舌頭上的粒狀
牙齒外沒有其他牙齒,這些牙齒專門用於粉碎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在幼魚中牙齒最明顯。
棲息環境
鐮鰭鯧鰺主要棲息於近岸沿海地區,例如平地和
沙灘,以及與這些地區相鄰的更深的切口、河道和洞口。平地的基底可能與沙、泥、泥灰或海草不同。鐮鰭鯧鰺通常在小於60厘米的水深中活動,儘管由於體深較大,大型個體無法像其他魚類(如河豚)一樣生活於淺水區。在深達30米的較深水域中,經常會聚集在礁石、碼頭和沉船等建築物周圍。
生活習性
鐮鰭鯧鰺主要在平原和潮間帶地區覓食,從較深的鄰近河道和盆地進入淺水區。他們通常集結10個左右一起群游,有時候會有更多;更大的鐮鰭鯧鰺往往更孤獨,獨自或成對進食。鐮鰭鯧鰺還聚集在沉船和其他深水結構周圍。
鐮鰭鯧鰺像
北梭魚一樣,使用其堅硬的嘴巴挖出底棲動物並吃掉。這些食物通常由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組成,它們被鐮鰭鯧鰺以其顆粒狀牙齒和咽骨板壓碎。然而,作為機會性攝食者,鐮鰭鯧鰺會吃掉各種動物,包括兩足類、橈足類、軟體動物、多毛類、魚類和昆蟲。從發育上講,幼魚顯示出攝食浮游生物的習慣,如食橈足類、兩足類、糠蝦類、幼蝦和魚類。隨著它們的長大,鐮鰭鯧鰺開始以底棲動物為食,包括鼴鼠蟹、科昆蛤、扁蟲、腹足類和無柄藤壺。較大的成魚以腹足類、海膽、雙殼類和螃蟹為食。
分布範圍
海域:分布於從麻薩諸塞州到巴西東南部的西大西洋。它們遍布西印度群島和墨西哥灣,在百慕達群島較少。該物種在東大西洋也有發現,但並不經常在那裡出現;在美國南佛羅里達州最為豐富。
國家: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魯巴島、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百慕達、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開曼群島、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庫拉索、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法屬蓋亞那、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馬、波多黎各、聖巴托洛繆島、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馬丁(法國部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馬丁(荷蘭部分)、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英屬維京群島、美國維京群島。
繁殖方式
鐮鰭鯧鰺5歲之前生長迅速,此後生長明顯減慢。雄性達到約2.3年的性成熟期,雌性達到3.1年。它們在性成熟時的大小範圍從雄性的486毫米到雌性的547毫米不等。鐮鰭鯧鰺的產卵可能會持續一年,但是在美國佛羅里達群島主要發生在5-6月。產卵高峰出現在夏季,在這個主要時期之外產卵季節延長,而在冬季則產卵活動減少。研究人員發現,鐮鰭鯧鰺可能在自然和人工珊瑚礁上產卵,也可能在佛羅里達群島中部和下部的近岸水域產卵壽命可以達到23歲,儘管他們的壽命可能更長。
保護現狀
主要價值
鐮鰭鯧鰺具有經濟價值,其與近親佛羅里達鯧鰺組成了重要的商業漁業。2002年,鐮鰭鯧鰺商業漁業產量為10.4噸,低於2000年的68公噸。2002年,佛羅里達州的漁獲量占總漁獲量的100%。
物種危害
鐮鰭鯧鰺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但食用後可能導致雪卡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