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胡同

鐘鼓胡同

鐘鼓胡同屬東城區景山地區,在北河沿大街西側的嵩祝院北巷內,是一條曲折的南北向胡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鼓胡同
  • 位置東城區景山地區
  • 長度:200餘米
  • 方向:南北
胡同南起嵩祝院北巷,北止後局大院,長200餘米。明代,在宮廷諸官署中被稱為東衙門的鐘鼓司設在此處,胡同遂稱“鐘鼓司”;清光緒時稱“鐘鼓司胡同”,亦稱“鐘鼓寺胡同”,宣統時稱“鐘鼓寺”;1949年稱“鐘鼓寺胡同”,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鐘鼓胡同”。《順天府志》載:“鐘鼓司胡同,司亦稱寺,有鐘鼓寺,明鐘鼓司即其地也。”明代設鐘鼓司和教坊司,負責宮廷內的音樂、歌舞、戲劇的教習、演出等事務。教坊司隸屬於禮部,側重排練和演出;鐘鼓司是宮廷官署,側重組織和協調,“設掌印太監一員,僉書、司房、掌藝官無定員,掌管出朝鐘鼓及內樂傳奇、過錦、打稻諸雜戲。”清康熙年間,設南府(道光年間改為昇平署),掌管宮廷演出事宜,鐘鼓司和教坊司相繼取銷。“鐘鼓司”的衙署在清末變成了“鐘鼓寺”的禪房;民國時,又變成民居,即今鐘鼓胡同17號。據說,鐘鼓寺是一座尼僧寺院,是慈禧太后利用鐘鼓司舊址為遁入空門的宮女所建,並將蠟庫胡同(今臘庫胡同)的一些房產贈予該寺。因此,鐘鼓寺雖然規模不大,因為“內官諸署,指鐘鼓司為東衙門,賤而弗居”,不可能規模很大;但是,鐘鼓寺畢竟是皇家寺院,大殿雖歷經滄桑,至今仍能窺見當年的非凡氣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