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域,人口語言,交通狀況,自然環境,經濟概況,城鎮建設,規劃定位,發展目標,教育概況,歷史文化,鐘落潭大學城,下轄行政村,鐘落潭村,龍崗村,長沙埗村,長腰嶺村,五龍崗村,梅田村,障崗村,白土村,茅崗村,馬洞村,馬瀝村,黎家塘村,湴湖村,新村村,登塘村,社區居委會,竹一村,竹二村,竹三村,紅旗村,雄偉村,寮寀村,米崗村,東鳳村,大綱領村,烏溪村,大羅村,小羅村,龍塘村,虎塘村,竹料居委會,安平村,良田村,白沙村,金盆村,光明村,陳洞村,華坑村,沙田村,良田居委會,良城居委會,沙田居委會,領導機構,
行政區域
鐘落潭鎮總面積為230.47平方公里,下轄37個行政村和5個居委會,共367個經濟社。
人口語言
2012年戶籍總人口12.8萬人,外來人口7.4萬人,還有高校園區師生4.2萬人。
鐘落潭鎮主要有白話和客家話兩種方言,其中馬洞、馬壢、白土、長腰嶺等行政村講客家話。
交通狀況
該鎮位於廣州市白雲區東北部,有新廣從一級公路和京珠高速公路從該鎮穿過。鎮中心區距廣州市區約 25公里,東北面距從化市區約30公里,西面距花都區中心約30公里,往廣州新機場約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其北部以流溪河為界,與花都區
花東鎮相望,東北部、東部分別與從化市太平鎮及本區的九佛鎮相鄰,西部、西南部分別與
竹料鎮、
良田鎮毗鄰。
未來交通規劃:廣州捷運14號線,首期主線為嘉禾望崗至東風段及支線為新和至鎮龍段(知識城線),主線長54.1公里,知識城線長21.8公里(知識城線已在2017年12月28日開通,一期已在2018年12月28日開通);二期由廣州火車站至嘉禾望崗。遠期規劃從街口繼續延伸至良口。(規劃中)
自然環境
該鎮地形以25°坡以下
丘陵山地為主,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為丘陵台地,西北部為流溪河沖積平原。山丘表層為磚紅壤性紅土,基岩以
花崗岩居多,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地表有一些小的河溝,地下水儲量較豐富。境內還分布有泥炭土、稀土、瓷土、軟木等礦產資源。
氣候類型與廣州市區相同,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型氣候,夏季漫長無酷熱,冬季溫暖,春秋兩季短暫而不明顯。全年平均氣溫22.5°C,年溫差15-17°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17㎜,年平均相對濕度77%,溫暖濕潤,利於農業生產。
經濟概況
原鐘落潭、竹料、良田三鎮均是白雲區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經濟一向以農業為主,是廣州市區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改革開放以後鄉鎮企業得到較大發展,村鎮工業中機電製造業、輕紡以及皮革加工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農業成為產業結構的主體和經濟發展的主導,但整體上工業基礎依舊薄弱,自主經營能力差,且以勞動密集性產業為主。農業以傳統的果蔬及水稻耕作為主。第三產業相對落後,主要表現在鎮區的各類服務設施數量少、檔次低,國民經濟中第三產業的份額相當有限。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169,414萬元,工業總產值336,383萬元,可支配財政收入6621萬元。相對白雲區其它各鎮而言,鐘落潭鎮整體上經濟基礎仍較薄弱。
城鎮建設
在交通條件、用地條件和經濟水平的制約下,鐘落潭鎮的城鎮建設主要沿廣從公路沿線發展,城鎮規模較小,功能簡單,服務配套水平較低。中心村多為自發性建設,分布零散,沒有形成清晰的村鎮結構體系,也未形成結構分明的村鎮道路網系統。該鎮域內用地除鎮中心區、自然村、農場區和高壓線等市政設施外,大部份為農田和水塘。
規劃定位
鐘落潭鎮是市確定的南拓、北優、西聯和東進空間發展戰略中的“北優”區域;在區發展戰略規劃上屬“北部整合發展區”,是十多年前國家建設部定位的“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0年被評為“廣東省省級衛生鎮”,2005年被省正式確立為省級中心鎮,2011年起被提名為創建廣東省名鎮名村示範點。
目前,鐘落潭鎮規劃重點是圍繞“一區三城一山一水一綠道”。“一區”指廣州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南區),“三城”指“國際健康產業城”、“鐘落潭鎮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園區”、“鐘港城”,“一山”指帽峰山,“一水”指流溪河,“一綠道”指流溪河綠道。
發展目標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空港經濟的輻射帶動為依託,以廣州市綜合保稅區落戶我鎮為契機,緊緊圍繞強鎮富民的發展思路,堅持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用3—5年時間,努力將我鎮建設成為環境宜人、適宜居住和創業的新型生態型城鎮。
教育概況
鐘落潭鎮鐘靈毓秀,人才輩出,文化教育源遠流長,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截止至2007年底,該鎮有2所完全中學、3所初級中學、16所國小、1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公辦幼稚園。共有教職工600多人,在校中、小學生9000餘人。在白雲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鐘落潭鎮黨委、政府對教育高度重視,提出"科教興鎮"戰略構想,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調整學校布局和結構,最佳化教育資源。2002年9月所屬廣州市第八十一中學與新和中學合併,實現了強強聯合,成立了新的廣州市第八十一中學。樹立建設中心學校的思想,分片帶動,共同發展。各學校環境優雅,教職員工愛崗敬業,教風、學風優良。全鎮上下已形成"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的良好氛圍。(此圖為八十中學高中部、非八十一中)
把教師隊伍建設從充實數量轉變為最佳化結構、提高素質為主,教育觀念、師德素養、教學水平、學歷層次得到進一步提高。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2%;國中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本科率為31%;國小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大專率為54%;公辦幼稚園學歷達標率為100%,大專率為72%,大大超過國家標準。已基本達到擁有一支"數量合理、學歷達標、素質過硬、師德高尚"教師隊伍的目標,還擁有一批市、區"名教師"培養對象和學科帶頭人。
歷史文化
鐘落潭在清初康熙二十五年的番禺縣誌中已有記載 稱鐘落潭圩(又名樟木潭),它的前身是三角市,在現圩的西北角,當時有幾十戶人家,建屋宇街道形似三角, 故稱為三角市。三角市生意興旺, 因而吸引了很多商人 到來建鋪營生,在短時間內便建有一二百間店鋪,商人們為了祈求出入平安,生意興隆,自願籌集一筆資金在中心地帶建有一間關帝廟。當時以廟命名的街道就有:廟橫街、廟前街、廟前在街。那時為了有朝鐘暮鼓之說,故在廟宇建成之時,便派人到廣州購買鐘鼓,用小木船沿流溪河逆水撐回。
可是船到泥角潭時(泥角潭位於鐘落潭圩河邊渡頭)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把船上的大鐘掀下潭裡。說也奇怪,大鐘入潭後,頓時又風平浪靜,萬里晴空。事後人們經幾番努力也未能把大鐘打撈起來。 商人們為了紀念這件事,便把三角市改為鐘落潭圩。 起源一:祈福大鐘意外落水
鐘落潭鎮志的編修者伍秋生說,“鐘落潭”這個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間,當地有個集市,因為該集市的面積像個三角形,所以當地人叫做三角市,也叫三角圩。三角市最初只有幾十戶人家,後來隨著當地農產品交易的發展,小小的三角市逐漸發展成一個有兩百來間商鋪的鬧市。
為了祈求出入平安生意興隆,商戶們在集市的中心建了一間關帝廟,關帝廟落成之時,又派人到廣州買了一口大鐘,準備用來掛在關帝廟門口。當這口鐘被人們從廣州逆水運到三角市前面的三角潭時,突然颳起大風,捲起巨浪,小船被掀翻,大鐘也跌落到潭裡。說也奇怪,大鐘下潭後,便風平浪靜。因此,大眾視大鐘是蔭福本鎮的吉祥物,就把圩市起名叫鐘落潭。
起源二:被盜金鐘掉落水裡
同樣是“大鐘跌落潭裡”,當地人們還相傳著另一個版本的故事。傳說很久以前,流溪河邊有一座廟,廟裡有一口神奇的金鐘。這口金鐘神奇之處在於能夠自動鳴響,當地人把這口鐘當做神鐘,都按照鐘聲作息,生活過得充實而有規律。
但是很快,這種平靜的生活就被當地的一個土財主打破了,這個土財主為了占有這口能夠自動鳴響的金鐘,在一天黑夜派人盜走了金鐘。人們發覺後追趕上來,土財主慌忙之中將金鐘運上木船欲逃離。
當木船行駛到一個水潭,潭裡突然捲起巨浪,將財主連同金鐘都卷進去。貪心的財主葬身潭裡,但是人們卻怎么也打撈不到金鐘了,奇怪的是,從此之後潭水更加清甜,用潭水澆灌出來的青菜、水果更加可口。為了紀念金鐘落水事件,人們把水潭改名叫做鐘落潭。
時至今日,鐘落潭鎮有路名叫做鐘升路,以表達當地人民的懷念之情。因為傳說里的金鐘掉落潭裡了,人們希望金鐘能夠升起來。
起源三:“樟木潭”誤傳為“鐘落潭”
關於鐘落潭,康熙年間一些地方文獻記載的是叫“樟木潭”。粵語“鐘落潭”與“樟木潭”的讀音非常接近,因此鐘落潭的名字有可能是樟木潭的讀音以訛傳訛而成。
“樟木潭這個名字不但有相關的文獻記錄,而且還有實物證據。”伍秋生老人說,比如樟木,鐘落潭的黎家塘還盛產樟木,在流溪河河底也曾挖到大批的樟木,證明鐘落潭曾經樟木成林。“鐘落潭的得名更可能是與樟木有關,而與鐘無關。”
鐘落潭大學城
2004年初,廣州市政府根據《廣東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2004--2020)》中提出,擬在廣州市建立兩個職業教育園區。經市規劃局反覆研究後,確立在白雲區及從化市分別設立職業教育園區,以滿足廣州教育事業發展的空間要求,園區內引入部分高等職業教育學校。2005年,市規劃局制定《鐘落潭高校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以下簡稱《控規》),《控規》中指出,研究在鐘落潭選址23.5平方公里建設高等職業教育園區,現高校概況: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仲愷大學(籌))(本A院校) (2010年進駐招生)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2010年進駐招生)
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2011年進駐招生)
廣東青年職業學院 (2011年進駐招生)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2011年進駐招生)
廣州市殘聯康復學校 (在建)
廣東教育學院 (在建)
廣東化工製藥職業技術學院 (在建)
下轄行政村
鐘落潭村
鐘落潭村是鐘落潭鎮的中心所在地,由福隆莊、美昌莊、萬興莊、興和莊、白水塘、赤米塘、聯合莊等7個自然村莊組成,共有11個經濟社。面積1.4平方公里,2006年總人口4663人,其中農業人口3560人、外來人口320人。耕地面積5716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花生、蔬菜、飼養禽畜、塘魚為主,水果有荔枝、龍眼、黃皮為多。
龍崗村
龍崗村位於鐘落潭鎮西面,包括竹山崗、車公莊、大記莊、竹園莊、官朗莊、龍大莊、格木園、柯木朗、新莊、中和里、 中恕里等共11個自然村莊組成,共有14個經濟社。面積7.625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7579人,其中農業6143人,外來人口1178人。耕地面積3504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水果以龍眼、黃皮為多。2005年村工農業總產值1.8億元。人均收入688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88萬元。村內有省市文物保護單位"曾氏大宗祠"及祠內的"奉議大夫"牌坊。
長沙埗村
長沙埗村位於鎮的北面,包括吉成莊、豐盛莊、老鴉莊、同昌和、凌懷莊等6個自然村莊組成。面積約3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2638人,其中農業人口2114人。耕地面積180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水果以龍眼、黃皮為多。有文物保護單位"西湖社學"。
長腰嶺村
長腰嶺村位於鎮的北面,包括長興莊、永安莊、羅姓莊、許姓莊、陳姓莊、李姓莊、方姓莊、鐘姓莊、林姓莊、曾姓莊、鄭姓莊、張姓莊、潘姓莊等13個自然莊組成,共有7個經濟社。地域面積5.5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2218人,其中農業人口1757人,外來人口有3800多人。耕地面積93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花生為主。水果以荔枝、龍眼、黃皮為多。村2005年集體經濟總收入約260萬元。該村裘皮業有二十多年歷史,村內有個體經營成衣製作100多家,年銷售產值近3億元。
五龍崗村
五龍崗村位於鎮的東南面,由日華莊、新莊、舊庄、田心莊、林莊、五龍崗等6個自然村莊組成,共有13個經濟社。面積約7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4661人,其中農業人口3487人。耕地面積119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為7000萬元,其中村集體收入140萬元,人均收入約5500元。村內有籃球場、老人活動中心、圖書館、免費上網信息中心等活動場所。
梅田村
梅田村位於鎮東南面,面積約4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446人,其中農業人口1250人。耕地面積997畝,種植面積1246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玉米等為主,以種植蔥聞名。水果以荔枝、龍眼為多。工企業有洗滌廠、化工廠。
障崗村
障崗村位於鎮東面,共有4個經濟社,面積約3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115人,其中農業867人。耕地面積628畝。種植面積31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蔥為主。水果以荔枝、龍眼、黃皮為多。障崗舊村古屋及
四耳樓的建築,具有嶺南特色的古屋文化是鎮開拓旅遊參觀的新亮點。
白土村
白土村位於鎮東面,包括胡村、白兔、上九龍、下九龍、石窿莊、過坳莊、過坳埔莊、許姓莊、黃橋頭、白土等10個自然村莊組成,共有8個經濟社。面積約3.6平方公里,2006年總人口1255人,其中農業人口1053人。耕地面積763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水果以荔枝、
龍眼、黃皮、
芒果為多,面積693畝。
茅崗村
茅崗村位於鎮東面,距鎮約6公里,由茅崗、新莊二個自然村組成,共有5個經濟社。面積約6.57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300人,其中農業852人。耕地面積120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水果以荔枝、龍眼、香(大)蕉、鳳梨、柿仔為多,面積4800畝。村內建有籃球場、健身路徑、老人活動中心等文體活動場所。
馬洞村
馬洞村位於鎮東面偏北,包括新陂、秀水、大水井、大埔、細埔、田心莊、許屋8個自然村莊組成,共有10個經濟社。面積7.5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802人,其中農業1300人。耕地面積586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水果以荔枝、龍眼、芒果、香(大)蕉為多,面積537畝。村內生態環境較好,有綠茵閣培訓中心。
馬瀝村
馬瀝村位於鎮東北面,由高亭、洗馬潭、黃雅千莊、李姓莊、五指埔莊、五指埔、坑邊莊等8個自然村莊組成,共有8個經濟社。面積4.2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420人,其中農業1215。耕地面積95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西紅柿為主。水果以荔枝、龍眼蕉為多,面積650畝。
黎家塘村
黎家塘位於鎮北面,共有9個經濟社,面積4.3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3052人,其中農業2465人。耕地面積1093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水果以荔枝、龍眼、黃皮居多,面積836畝。為廣東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白雲基地所在地。
湴湖村
湴湖村位於鎮北面偏東,距鎮約5公里,共4個自然村莊,8個經濟社。面積5.6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2992人,其中農業2526人。耕地面積150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花生為主。水果以荔枝、龍眼、黃皮為多,面積900畝。村內有企業9家,年產值超億元。主要的工業有紡織、家具、線業、畜牧機械、包裝材料等,以紡織業為龍頭企業帶動其它行業。村內建有文化廣場、籃球場、圖書室、桌球室、老人活動中心、湴湖公園等文體場所。
新村村
新村村位於鎮東北面,共有6個經濟社。面積約3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2161人,其中農業1458人。耕地面積702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水果以荔枝為主。村內有企業15家。
登塘村
登塘村位於鎮東北面,共有9個經濟社。面積6.8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2553人,其中農業1749人。耕地面積671畝。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水果以荔枝、龍眼為多,面積612畝。村內有企業5家。人均收入4803元,村集體收入約20萬元。登塘村有約500畝的花卉種植基地,是該村的龍頭企業。同時也是鎮內登塘工業區的所在地。
社區居委會
鐘落潭社區居民委員會,是鎮屬下的基層行政機構之一(與村民委員會同級)。管轄面積85萬平方。2006年轄區內總戶數1388戶,總人口2557人,外來人口54人。
竹一村
竹一村位於鎮西面,東面接105國道,西邊接流溪河,竹料墟在竹一村中心。全村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02畝。有21個經濟社。2006年人口共4493人,其中農業人口3544人,農業生產主要種植的農副產品有水稻、花生、玉米、蔬菜等,雲竹工業聚集區位於該村。
竹二村
竹二村與竹一村相連,靠近竹料墟,全村有14個生產社,總面積4.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00畝。2006年戶籍人口共 5400人,其中農業人口4900人,村2006年農業總收入50萬元。港商在竹二村獨資辦毛織廠、製衣廠等已有10多年的歷史。農業生產主要種植的農副產品有水稻、花生、玉米、蔬菜等,廣東國際皮划船訓練基地位於村內。
竹三村
竹三村與人和鎮羅漢塘村、花都區李溪相鄰,流溪河把該村分隔為南、北兩部分。轄內16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38 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4179人,其中農業人口3528人。農業生產中農民種植的農副產品的品種主要是水稻、韭菜花、荔枝。竹三村的"竹料馬蹄"遠近聞名,廣東省南方足球訓練基地位於村內。
紅旗村
紅旗村與鐘落潭村白水塘、良田片的安平莊及竹一村、
雄偉村相連。轄內12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2.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52畝。2006年該村總人口3150人,其中農業人口2650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萬元。農業生產中農民種植的農副產品的品種主要是水稻、蔬菜、水果。雲竹工業聚集區位於村內。
雄偉村
雄偉村距竹料墟2.5公里,東北靠龍崗村,轄內8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46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2072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萬元。農副產品的品種主要是水稻、蔬菜、荔枝、龍眼,天河區登峰村在村內建有大開養豬廠及飼料廠。
寮寀村
寮寀村東北與龍崗村相連,南接雄偉村,西接
米崗村,北靠流溪河。轄內18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00畝。2006年總人口5100人,其中農業人口4580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萬元。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荔枝、龍眼為主。
米崗村
米崗村距竹料墟4公里,北部有流溪攔河壩,與花都區區李溪村毗鄰,流溪河從西繞過。轄內有6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4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3127人。農業以水稻、蔬菜、水果為主,米崗村是鐘落潭鎮荔枝的主要產區,廣東國際激流迴旋基地位於村內。
東鳳村
東鳳村緊靠廣從公路商業街,轄內有5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30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1142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萬元。廣州市輕工技校位於村內。農業以水果(其中又以荔枝種植)為主,其他農作物包括水稻、蔬果、草莓等。
大綱領村
大綱領村緊靠廣從公路,轄內10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2.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00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3020人,其中農業人口2572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20萬元。農業種植品種主要是水稻和蔬菜,大綱領村經濟發展迅速,2003年開始相繼引進了時新玻璃廠等數家規模企業。
烏溪村
烏溪村緊靠廣從商業街,距竹料墟4公里,轄內8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31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2200人,其中農業人口1780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40萬元。農業種植主要以水稻、蔬菜為主。村內有關城海綿廠、白沙海綿廠等一大批海綿生產企業,其電腦繡花行業也具特色;中和商貿城位於村內。
大羅村
大羅村東靠廣從公路,距竹料墟6公里,南接太和鎮大田村,轄內8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38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2006人,其中農業人口1714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7萬元。農業主要以種植蔬菜為主。村內有中泰海綿廠、騰龍人造革廠、天龍人造革廠等一大批皮革企業,廣東女子監獄位於村內。
小羅村
小羅村與太和鎮毗鄰。轄內8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88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1180人,其中農業人口900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萬元。農業種植主要以水稻、蔬菜為主,該村的蔬菜"小羅香芹"聞名遐邇。
龍塘村
龍塘村西與人和鎮毗鄰,轄內有11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36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4036人,其中農業人口3600人。農業種植主要以水稻、蔬菜為主,龍塘村盛產"龍塘蘿蔔",廣東國際皮划艇訓練基地位於村內。
虎塘村
虎塘村地處鐘落潭鎮最南端,離廣從路竹料路段路口三公里,南鄰太和鎮、西鄰人和鎮,是鐘落潭鎮、太和鎮、人和鎮的交匯點。轄內4生產社,全村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48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1447人。農業種植是水稻、蔬菜,尤以種蔥、蒜、香菜、芹菜為主。
竹料居委會
竹料居委會成立於1992年,辦公大樓位於竹料墟,居村級職權範圍。2006年本地人口有1556人。居委會有專職幹部6人。
安平村
安平村位於廣從公路,鎮的西部偏南,轄內全部是平原。全村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80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2164人,農業人口1716人。農業種植主要以水稻、蔬菜為主。村引進的私營企業主要有金馬飼料廠、萬里健增高鞋墊廠。
良田村
良田村位於廣從公路東側,交通發達,位於鎮的西部偏南,轄內28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98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10080人,其中農業人口8327人。農業主要以水稻、蔬菜和飼養雞、鴿、豬為主。良田村是鎮人口最多的村。良田綜合農貿市場、市116中、雲竹工業聚集區等均位於村內。2006年該村投入500萬元讓95%以上的村民用上九佛水廠的自來水。村有村級衛生站 所、私營診所3所。成立了專職環衛隊,全村設垃圾池100多個,改善了環境衛生;建成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
白沙村
白沙村位於原良田管理區南部,轄內13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3.57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0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4005人,其中農業人口3500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0萬元。農業種植主要以水稻、蔬菜、檸檬為主。村的白沙商貿城主要經營經銷沙發、莊墊、座墊等成品及面料、海綿遠銷國內各地。
金盆村
金盆村位於原良田管理區南部,聯結太和鎮與鐘落潭鎮的良太公路橫穿村內。轄內12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19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2370人,其中農業人口1780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0萬元。農業種植主要是水稻、蔬菜。該村是鎮較早地引進企業廠(場)的村,也是鎮企業廠(場)較為發達的村。企業廠(場)約80家,較大規模的有五豐農場(以養雞為主)、燈飾廠、鐘錶廠、針織廠、荔灣區教育局農業基地等。
光明村
光明村位於交通要道良沙公路的中段。轄內6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4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1514人,其中農業人口1213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2萬元。農業種植主要是水稻、蔬菜。村建防洪硬底渠2條,改造低洼地10畝,改善了農田排灌條件。村大力招商引資,建設工業園區,引商引資共78家。村建成面積8畝的文化廣場,改善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陳洞村
陳洞村位於交通要道良沙公路的東段,轄內有14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25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3663人,其中農業人口2642人。農業種植主要是水稻、蔬菜。2006年,該村撥款8萬元,修理五湖大壩、安裝涵洞1100多米;撥款90萬元,用於石礦的復墾工作,種植龍眼荔枝等5000多棵。
華坑村
華坑村村位於原良田管理區東部,帽峰山生態森林公園、銅鑼灣水庫旁,以山地為主。轄內3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3.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6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853人,其中農業人口719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15萬元。農業種植主要是水稻、蔬菜。華坑村的私營企業(場)共有5家,其中新世紀農業花卉生產基地是集農業花卉生產、旅遊觀光為一體的企業。
沙田村
沙田村位於原良田管理區最東部,帽峰山、沙田水庫旁。轄內7個生產社,全村總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00畝。2006年戶籍總人口1647人,其中農業人口1325人。農業種植主要是水稻、蔬菜、檸檬。村經濟以農業、果林業為主,所生產的檸檬果大汁多,是上乘品種。
良田居委會
良田居委會位於良田管理區內,面積0.16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304人。
良城居委會
良城居委會位於良田管理區內,面積0.16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154人。
沙田居委會
沙田居委會位於沙田村內良沙路盡頭、帽峰山腳,面積7.6平方公里,2006年總人口1230人,耕地面積680畝,有企業2家。轄內有霧峰山礦泉水廠、興華製藥廠。
領導機構
1、陳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鎮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2、蘇基才,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3、張鳴鋼,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處理鎮黨委日常工作,分管統戰、政法、對台和群團工作。
4、楊學義,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規劃建設工作,聯繫城管、國土、規劃工作,環境衛生工作,負責管理華昌建築公司、竹料開發公司工作。
5、王錦新,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科技工作,兼任良田管理區主任。
6、陳雁寬,副鎮長。分管社會事務民政工作,殘聯工作,兼任竹料管理區主任。
7、繆煜華,副鎮長。分管經濟管理工作,消防安全生產、環境保護、交通能源、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勞動保障中心工作,負責管理鐘落潭經濟開發公司、竹料經濟發展總公司工作。
8、張桂明,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工作,黨風廉政建設,重大事項的督辦落實工作,兼任鐘落潭片區主任。
9、徐育培,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常務工作,協助政府對重大項目的跟蹤落實工作。
10、李愛平,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分管武裝工作,綜合治理工作,出租屋外來人口管理工作。
11、林明生,黨委委員、黨政辦主任。分管黨政辦工作,信訪、統計、檔案工作,協助鎮長管理財政工作和中心鎮建設工作。
12、徐蕊,黨委宣傳委員。分管宣傳工作,文化、體育、廣播、教育。
13、段燦垣,黨委委員。分管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
14、陳麗萍,黨委組織委員、政工辦主任。分管組織幹部人事工作,老乾、黨校機關黨總支部工作。
14、蘇汶潛,黨委委員,派出所長。分管公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