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聲樓

鐘聲樓(1892—1930) 江西于都縣人。1927年3月,經中共於都中心支部推薦,考入南昌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次年3月,與朱學久一起領導於都橋頭農民暴動;4月,任於北游擊隊隊長;6月,組建贛南工農革命軍第十五縱隊,任參謀長。1929年2月,任江西紅軍獨立第四團參謀,參與指揮攻克興國、于都縣城戰鬥。同年夏,參與組建贛南紅軍第二十五縱隊。1930年7月,率地方武裝在於都編入紅軍第二十二軍;8月,紅二十二軍在信豐組編時,任二十二軍第四縱隊政委。12月,在寧都黃陂遇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聲樓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于都縣
  • 出生日期:1892
  • 逝世日期:1930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鐘聲樓(1892-1930)
江西於都人。早年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軍隊,後回鄉從事農民運動。1927年3月進入朱德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學習,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回鄉組織農民武裝。1928年3月領導於都北鄉農民起義,後任於北游擊隊隊長,中共於北區委書記,工農革命軍第15縱隊參謀長,縱隊長,江西紅軍獨立第4團參謀,贛西南蘇維埃土地委員,紅22軍第4縱隊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紅3軍第8師參謀長。參加了贛西南地區的游擊戰爭。1930年12月在反“AB團”運動中於寧都黃陂被錯殺。1945年被平反昭雪。

人物事跡

反抗黑暗社會,投入革命洪流。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鐘聲樓出生在江西于都縣橋頭鄉江背村,其家境貧苦,靠3個哥哥和宗祠的資助才讀完中學,畢業後,曾到廣東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軍,後回鄉一邊耕田,一邊幫助母親做一些賣酒賣布的小生意。這期間,他結識了朱學久。 光緒二十三年八月(1897年9月),朱學久出生在於都縣橋頭鄉朱屋村—箇中農家庭。他7歲開始念書,國小畢業後就在家裡幫助哥哥經營菸絲生意。鐘聲樓和朱學久學生時代都接觸到了一些民主思想,畢業回鄉後的經歷相同,都對舊社會不滿,抱著反抗心理,因此常在一起議論國事。
1926年春,鐘聲樓和朱學久自發地組織當地農民,爆發了一次反抗“鴉片稅”的鬥爭。朱學久因此被北洋軍閥政府抓去坐過牢房。鴉片是帝國主義用來侵略中國的毒品,吸食鴉片讓許多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
1926年9月,時值第一次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合作(1924、1——1927、4)時期,北伐軍即北進討伐北洋政府使得中國統一的、中華民國的廣州國民政府及其領導下中國國民革命軍進占贛南。11月,于都縣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支部。共產黨給在黑暗中摸索救國救民道路的鐘聲樓和朱學久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他們立即投入革命洪流中。
1927年3月,經中共於都中心支部的推薦,他們倆來到南昌,考入由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時任團長朱德(本書第三卷有傳)的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學習。南昌起義前夕,朱德團長根據中共的指示,將他倆介紹到江西省農民協會,分配回於都組織農民運動。
鐘聲樓、朱學久回鄉的訊息,很快傳回橋頭。橋頭與興國縣接壤,離於都縣城50公里,是個交通閉塞的狹小盆地。世世代代過著糠菜半年糧貧苦生活的橋頭農民。早就盼望著鐘聲樓,朱學久回來,領頭造反。多事之秋,橋頭鄉的土豪劣紳們,也希望鐘聲樓、朱學久早日回鄉。他們覺得這倆人讀書都得到過宗祠的資助,這次從國民革命軍軍官教育團學習回到鄉間,定會幫助士紳們維持鄉間秩序,阻止“亂黨”鬧事。因此,鐘聲樓、朱學久尚在路途之中,鐘朝珍等土劣們就張羅著湊了兩副武裝帶和兩套國民革命軍的軍服,還弄了兩匹高頭大馬,請了一班吹鼓手,在這北風呼嘯,寒冷刺骨的隆冬天,興沖沖地跑了20里路,來到銀坑圩迎接。鐘聲樓、朱學久一到,他們就點響地炮,吹吹打打地將倆人接回到橋頭。中午時分,在於都縣北部橋頭鄉江背村一幢寬敞而又陰森的宗祠里,擺開了七八十張飯桌。橋頭鄉的劣紳、長著鷹鉤鼻子的鐘姓宗族頭子鐘朝珍,吆喝家丁辦酒菜。這族宴,是他專為鐘聲樓設下的。接著,兩姓宗祠又連著幾天為鐘聲樓、朱學久擺酒“接風”。
加緊革命宣傳,組織武裝暴動。可是,橋頭鄉的土劣們打錯了如意算盤。鐘聲樓、朱學久倆人回鄉後,並沒有按土劣們的意願行事。他們倆象磁石一樣,吸引了眾多的青年農民在身旁。倆人利用各種機會,向大家宣傳革命的道理,積極發展黨員。1928年12月,橋頭地區的中共支部就建立起來了。這時,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以及中共贛南特委關於在贛西南地區實行武裝割據的決定,也傳達下來。鐘聲樓、朱學久立即領導支部全體黨員,加緊進行革命宣傳,組織和發動廣大貧苦農民準備舉行武裝暴動。
對朱學久、鐘聲樓他們的革命活動,朱學久的哥哥朱學林感到擔心。一天吃飯時,朱學林憂慮地說:“學久,你們這些人連燒火棍都沒有一根,還能打倒土豪劣紳?”
朱學久理解哥哥的心情,開導說:“哥,我們貧苦農民人多,只要心齊,十個人打一個土豪,一百個人打十個土豪,—定能打倒他們!”
“現在的土豪劣紳勢力強,又有槍,我們斗他們不贏。弄得不好,到時連兩間爛房子都會被他們燒掉的!”
“怕什麼!燒了土房子,將來革命成功了,重做洋房子!”朱學久放下筷子,激動地站起來,堅定地回答。
和朱學久的哥哥相反,鐘聲樓的母親和哥哥鐘聲祥,一開始就堅決支持鐘聲樓的革命活動.每次在家裡開會,他母親都熱情接待到會者,並生動協助放哨。他哥哥則由鐘聲樓介紹加入了黨組織,成了一名革命骨幹。
橋頭鄉的土劣們對鐘聲樓、朱學久他們的革命活動,又恨又怕。為了撲滅就要燃起的烈火,極端仇視革命的鐘朝珍,便濫施宗族頭子的淫威,動用鐘姓宗族“公堂”的經費,置辦酒席,傳令所有鐘姓男丁都來赴宴議事,圖謀在席間以“背叛宗族”的罪名,將鐘聲樓捆綁起來,施以族刑,以便進一步鎮壓農民革命。
其實,鐘聲樓、朱學久事先已探悉鐘朝珍的陰謀,召開黨支部會研究了對策。設宴這一天,江背村鐘姓宗祠一片哄鬧。待午時已到,酒萊上席,只見鐘聲樓、朱學久帶領數十農民,不論姓鐘姓李,一擁而入,坐下就吃。等候已久的鐘朝珍見狀,連忙站立起身,用右手抹了抹油膩的嘴巴,清了清鴨公嗓子,就要按計行事。可是,還沒等鐘朝珍開口,鐘聲樓、朱學久等卻先一蹦而起,“嘩啦”幾聲,掀翻桌凳。霎時,滿地杯盤亂滾,宗祠一片混亂。鐘聲樓、朱學久等數十人乘亂哈哈大笑著跨出宗祠大門。
鐘聲樓等大鬧族宴,氣得兇殘似豺狼的鐘朝珍直翻白眼的指天發誓說:“好!有你聲樓就沒有我朝珍,有我朝珍就沒有你聲樓。咱們走著瞧!”不久,他就帶著幾個狗腿子,逃進了附近的上寶土圍,死心蹋地與革命農民為敵。
經過鐘聲樓、朱學久等共產黨員的宣傳發動,橋頭地區農民武裝暴動的條件日趨成熟。根據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在中共贛南特委和中共於都臨時縣委的領導下,1928年S月23日,橋頭農民暴動了!這天早晨,1000多暴動農民舉著紅旗,佩戴紅布條,扛著梭標、鳥銑和土炮,匯集在橋頭圩背斧頭山崗上。暴動總指揮鐘聲樓、朱學久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隨即點響號炮,下令前往攻打附近的馬安上寶土圍。
上寶土圍建於清朝鹹豐年間(1851——l861年),距橋頭僅10餘里,是這一帶規模最大的土圍,堅固難攻。因此,附近的土豪劣紳都躲進這個堡壘。朱學久、鐘聲樓指揮暴動隊伍用土炮轟擊,久攻不克。趕來支援的東固(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畲族鄉)工農革命軍第七縱隊發起猛攻也不奏效。第二天,他們命一部分隊伍開到馬安圩,正在開展宣傳時,圩外突然傳來激烈的槍聲。原來,逃竄上寶土圍的鐘朝珍,在暴動發生的前幾天便已跑到于都縣城告急,引來國民黨第十四軍第二師補充營,突然向馬安圩發起進攻。暴動農民都是土槍土炮,大刀長矛,敵強我弱,他們只好撤退。國民黨軍追至橋頭圩,一把火燒毀了暴動指揮部。25日,國民黨軍又分兵3路殺來,橋頭上一時濃煙滾滾,農民房屋被焚,財物被劫。躲在附近石山洞內的幾個民眾竟被他們活活用毒煙燻死,朱學久家的財物更被洗劫空。鐘聲樓家的房子財物被燒成廢墟。指揮燒房的鐘朝珍仍不解恨,咬牙切齒地叫嚷:“斬草除根,連房基都給扒掉!”鐘聲樓母親只好帶著鐘聲樓、鐘聲祥兩兄弟的妻兒,遠走他鄉避難。
暴動慘重失利,創建工農武裝。國民黨軍在橋頭肆瘧時,鐘聲樓、朱學久帶領部分暴動農民撤退了興國的樟木山。鄉親們因暴動失利遭受重大損失以及家人受連累的不幸訊息,使鐘聲樓和朱學久感到十分難過。戰友們勸他倆回家安頓一下妻小.可他們倆此時想到的,是如何將革命繼進行下去.血的教訓使他們認識到,要打倒地主豪紳,奪得政權,光靠土槍土炮、大刀長矛不行,非有強大的武裝不可!他們下決心創建一支工農自己的革命武裝。1928年4月初,在興國縣黨組織領導人黃家煌的積極配合下,鐘聲樓、朱學久將轉移到興國樟木山的橋頭農民組織起來,成立了於北游擊隊,由鐘聲樓任隊、朱學久任黨代表,他們設法向當地“三點會”(原是反清復漢的地下組織,後成為一種綠林農民武裝組織)頭領租來14支槍,後來又動員興國東村的“三點會”頭領管開柄,帶領部屬及13支長短槍,參加了游擊隊。1928年6月間,在興國的鯉公寨,正式成立了贛南工農革命軍第十五縱隊(後改稱紅軍第十五縱隊)。為團結管開柄,鐘聲樓主動讓他擔任縱隊長,自己改任參謀長。朱學久仍任黨代表。縱隊按“三三制”的建制,分設中隊、分隊和小隊。橋頭游擊隊為一中隊,鐘先桐任隊長,鐘聲樓兼任黨代表;二中隊暫缺;於西、於南兩支工農武裝和管開炳等所部“三點會”部分人員及各地抽調人員為三中隊,張文煥(本書有傳)任隊長兼黨代表。縱隊部還設有宣傳隊和軍需隊,分別由李駿、李華寬負責。 紅十五縱隊成立後,往返游擊於興國東村、樟木山、壩子和於北橋頭一帶。由於缺乏民眾工作經驗,沒有鞏固的根據地“紅軍戰士們時常吃不上飯,每晚睡覺都要換幾個地方,以防敵人的突然襲擊,鐘聲樓、朱學久一方面鼓勵戰土們戰勝困難,堅持鬥爭,一方面親作表率。戰士們儘管經常餓肚子,可戰鬥情緒仍然不斷高漲。他們打土豪,籌給養,宣傳民眾,組織民眾,發動民眾,並且取得了一連串戰鬥韻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