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炳文,畲族,浙江泰順縣羅陽鎮人,黨員,大專學歷。在幾十年的民族工作崗位上,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入基層調研,熱心服務畲族民眾,是全省為數不多的老民族工作者。榮獲縣級“優秀共產黨員”、市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從事宗教工作20年”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炳文
- 國籍:中國
- 民族:畲
- 出生日期:1956年
- 畢業院校:中南民族大學
- 職業:民族學者
- 出生地:浙江泰順
- 代表作品:《浙江少數民族志》《浙江民族鄉鎮志》《畲族文化-泰順探秘》《溫州少數民族》《浙江畲族調查》
- 所屬政黨:中國共產黨
個人簡介,熱愛民族工作,為畲族民眾的發展進步 認真探索,弘揚畲族文化 編寫畲族地方志史料,全力以赴 完成宗教工作任務,畲族文化傳承,成就與榮譽,個人作品,
個人簡介
鐘炳文,1956年10月出生,浙江泰順縣羅陽鎮北外村人,畲族,1978年8月參加工作,先是百丈中心校任教,次年即調縣實驗國小。1983年秋考取中南民族學院政治專業,帶薪脫產讀書2年。1985年7月分配縣委統戰部從事民族工作至今。斗轉星移,即將30年過去,一直在做民族工作。這期間,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民族科長,民宗局副局長,民族宗教科科長。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為畲族兄弟服務,盡職盡責,無怨無悔。在全縣、全市,乃至全省民宗系統,都是為數不多的老民族工作者。
熱愛民族工作
鐘炳文是一個畲族公民,小時候常聽父母說起,在舊社會畲族人民生活貧困,無社會地位,住高山深谷,受欺侮。是中國共產黨、人民政府,才使畲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自己讀書,考上中專、大學,走上工作崗位,是黨的培養,是黨的恩情。所以1985年秋,當他從中南民族大學畢業,便投入到了統戰部民族工作中。鐘炳文說:“民族工作,要與畲族人民民眾打交通,畲族山村貧窮,生活條件艱苦,決不是好崗位。但是,民族工作總要有人做,你不去,他不去,怎么行呢?於是,橫下一條心,乾。為畲族民眾服務,為畲族幹部爭氣。”這一乾就是三十年,鐘炳文說:“民族工作實踐,我勤懇工作,腳踏實地,沒有朝三暮四,雖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建樹,但從未因我的工作過失,給單位、給畲族人民的聲譽帶來損失與影響,想到這些,我是問心無愧的。”
為畲族民眾的發展進步 認真探索
鐘炳文剛來民族科,常與老科長藍永德到民族山村調查,有一個問題常困擾著他,為什麼畲族民眾比別人貧窮?怎樣改變?經認真思考,答案是高山、深山這惡劣的環境,限制了泰順畲族人民的發展。如何改變,只有搬離,到山下地勢平坦,有公共資源共享,能搞工業、商業,放得開手腳大幹的地方去。結合外地貧窮地區發展的路子。得出只有走搬遷脫貧致富的路子。於是他撰寫了“下高山,出深山,搬遷脫貧——散雜居民族地區扶貧新思路”的論文,在1994年第1期《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上發表。爾後,《浙江民族與宗教》、《溫州日報》泰順縣委內參《領導參閱》等都給予轉載。慢慢地下山脫貧的思路被廣大畲族民眾和有關領導所接受。而且,搬遷比不搬遷的好,遲搬遷不如早搬遷的觀點,在民族民眾,幹部頭腦中形成共識。
1995年,結合泰順縣裡扶貧工作,左溪村長藍祖明、支書藍玉聰要帶領大家試點搞左溪民族新村。鐘炳文極力遊說,協助居住在山頂上的陽畲、國公堂和深山溝的芭蕉灣、朱家潭一帶畲族村民儘快報名遷來。新村第一期56戶,藍松水等大部分都是從周邊自然村搬來的。鐘炳文說:“為了讓畲族民眾搬下山,我們民族工作幹部必須先上高山,進深山。乾什麼?去做動員工作。讓山上的人明白下山的利,不下山的弊。鼓舞他們下山的信心和勇氣。講清不要眷戀窮山窩,要乘改革開放的春風,儘快下山,出山。全縣最貧窮的百丈坑底山下山點15戶,80多人,我和宗教局長雷建超多次上去做動員工作,最終做通搬下來,定居在南坑洋俏崗。”爾後,北外橋頭灣、章前洋、馬頭崗、江家山等村民也極力仿效,少數民族下山扶貧點建設全面鋪開。是全省下山扶貧工作勁頭最大的縣,多次得到省、市、民宗部門領導的表揚。鐘炳文下山扶貧的論文,也獲得1996年國家民委“全國民族政策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縣一級民族幹部獲此優秀成果獎,全國僅此一例。
1999年,鐘炳文又根據這些年民族地區下山扶貧建民族新村的實踐,續寫“浙南民族地區下山扶貧的實踐與再思考”(載中南民族學院1999年第1期),對此項工作進行評估,肯定此項工作,補充一些新的措施。
到2002年底,全縣有28個少數民族下山扶貧點,搬遷5200餘人。如北外橋頭灣、章前洋、左溪、馬頭崗、江家山等點都是有相當規模,設施條件完善的新農村。事實也證明,搬遷下山是符合少數民族地區實際,少數民族民眾樂意接受的一條扶貧新路。
弘揚畲族文化 編寫畲族地方志史料
1990年,鐘炳文就與統戰部周岳同志,參加泰順縣誌“統戰工作”部分的編寫工作,因他們提供的材料符合要求,翔實,被泰順縣誌辦評為先進和獎勵。1995年縣政協出版了文史資料《泰順畲族專輯》,共24篇文章中,鐘炳文單獨或協助寫的就20篇,為該書的出版盡力。《浙江少數民族志》、《浙江民族鄉鎮志》泰順縣部分的材料,以及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畲族篇》;協助編寫市、縣少數民族志等,都是由鐘炳文負責寫的。寫材料是一份苦差,從來沒有一分錢補貼,鐘炳文卻都樂於完成,“因為這是展示泰順畲族先民精神風貌,弘揚畲族傳統文化的需要,苦點累點沒啥。”鐘炳文表示。
全力以赴 完成宗教工作任務
2000年,鐘炳文協助泰順縣委、縣政府組織實施全縣整治非法宗教的專項整治工作,鐘炳文時任縣政府民宗局副局長(泰組乾[1999]9號檔案任命)、縣整治辦副主任,拆除全縣59個非法宗教場所,按時完成市委下達的整治任務。
2001年7月,鐘炳文參加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組織的“浙江省宗教工作組”,遠赴4000米海拔的青藏高原藏族居住區、西藏、青海、四川三省交界的色達縣“五明佛學院”,做泰順籍僧人王淑夷的勸退工作。克服了高原缺氧、氣候寒冷、路途遙遠等重重困難,歷時20多天,圓滿完成省里的勸退任務。獲得了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的通報表彰。
2007年12月,鐘炳文榮獲國家宗教局授予的“從事宗教工作20年”榮譽稱號。獲此殊榮,全浙江省僅20餘人,在職幹部僅3人,鐘炳文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對他工作的最高獎賞。
畲族文化傳承
2010年,鐘炳文與志趣相同的藍道明等成立了非盈利的畲族文化研究社團——北豐畲族文化服務中心。自己出資,租了辦公室,聘請人員,與泰順縣“畲族文化研究會”,“縣少數民族聯誼會”等社會團體一起,共同來做好畲族文化工作,為弘揚畲族文化做自己應盡的努力。
成就與榮譽
1994年1月在《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上發表《下高山,出深山,搬遷脫貧一一浙南散居雜民族地區扶貧新思路》的理論文章。爾後《浙江民族與宗教》、《溫州日報》、《泰順縣委內參》等先後予以轉載。(該文後於1996年獲得國家民委《全國民族政策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9年1月在《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上發表《“下鄉脫貧”的實踐與再思考》的理論文章。“下山脫貧”這一思路受到浙江省、溫州市以及泰順縣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條“拔窮根式”的扶貧新路,並以檔案形式下達,組織實施。本文即是對“下山脫貧”實踐的一個扼要總結及其再思考。
2006年7月獲溫州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
2007年獲國家宗教局授予“從事宗教工作二十年”榮譽稱號。
2010年7月30日,溫州泰順縣羅陽北豐畲族文化服務中心(普通合夥)企業的執行事務合伙人鐘炳文在泰順工商局註冊視窗領取了首張從事畲族文化交流營業執照,標誌著泰順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和傳承,並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顯現獨特的作用,這在全市尚屬首例。
2011年11月《泰順畲族文化》召開意見徵求評審會
2012年5月向溫州圖書館捐贈《畲族文化-泰順探秘》一書
個人作品
2012年3月編著《畲族文化-泰順探秘》由寧波出版社出版發行
協助省民宗委編寫《浙江少數民族志》、《浙江民族鄉鎮志》、縣政協文史資料《畲族專輯》等;
主編《司前村志》、《章前垟村志》等地方史料。
2014年12月《畲族文化-泰順探秘》由寧波出版社再版發行
2014年3月《浙江畲族調查》由寧波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7年12月《溫州少數民族》由寧波出版社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