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氏現象

鐘氏現象(Chung phenomenon)又稱P波手風琴現象、非時相性房性差異性傳導,1972年由Chung首先提出而得名。這是一種與異位期前收縮或房性並行心律相關的一種心電信息,約占12萬份心電圖中的0.1%,動態心電圖檢出率比此要高,但至今尚未有發生率報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氏現象
  • 外文名:Chung phenomenon
  • 別名:P波手風琴現象、非時相性房性差異性傳導、Chung現象 
發生機制,靜態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特點,案例分析,

發生機制

至今未明,現認為可能是心房內傳導束不應性的不協調性,以及異位激動於心房內傳導束中隱匿性傳導所致。

靜態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特點

(1)竇性心律時伴異位期前收縮(尤以房性期前收縮或房性並行心律多見),其後第一個或若干個竇性P波發生形態改變,即P波畸形,表現為P波的振幅、時限、形態的改變。
(2)畸形竇性P波出現的時間必須與竇性P波出現的時間一致,否則應與竇房結內或心房內遊走心律、房性融合波、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縮、交接性停搏、房性逸搏及各種偽差相鑑別。

案例分析

男,29歲,臨床診斷心律失常。圖示第1、3、6、7、8個心搏為竇性心律,心率43次/分,為竇性心動過緩。第2、4、5個寬大畸形的QRS-T波群提前發生,其前無P波,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滯型,為來自右束支的室性期前收縮,第5個室性心搏的QRS波群較第4個室性心搏更加畸形,第4~5個室性心搏的聯律間期只有320ms,第5個室性心搏反覆搏動伴室內差異性傳導。第6個竇性心搏前的P波發生極性改變,為鐘氏現象。
鐘氏現象
成對室性期前收縮鐘氏現象實時動態心電圖
12導聯AECG診斷:竇性心動過緩,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反覆心律伴室內差異性傳導,鐘氏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