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廣場

鐘樓廣場

鐘樓廣場位於靖江市中心的鐘樓廣場,與四眼井相鄰,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薈萃了靖江明清時期最多的文物古蹟。始建於明代隆慶三年(1569年),改建於明代崇幀十年(1637年),1993年鐘樓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鐘樓廣場
  • 地理位置:靖江市中心
靖江的鐘樓與四眼井、魁星閣,統稱為“鐘樓廣場”。它們分別座落在人民公園南門外,與公園相距很近。靖江人民政府十分重視以上3處文物古蹟的保護和整修,此處已命名為“鐘樓廣場”。
鐘樓廣場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對原有在“四眼井”、“鐘樓”、“魁星閣”附近的房屋等建築設施全部拆除。現在的鐘樓廣場採用相對對稱的設計方案,以驥之道(即中間岩石鋪地)為主軸線,將新建的牌樓、藝文池、下沉廣場和公園的門樓與南側的魁星閣景點有機相連,南北呼應,攬為一體。“驥之道”源於三國東吳時期軍隊的牧馬場,靖江的城市建設史與“驥”有著割捨不斷的情結。驥之道兩側設石雕燈柱,均雕刻各種姿態的駿馬於其上,讓人聯想出古代此處群馬奔騰的景觀,也示意著靖江在馬不停蹄地發展。牌樓按靖江原 “萬壽坊”仿建,置於廣場北側,作為入口處的對景。廣場中間設圓形舞池(直徑16米),名為藝文池,可供集會、慶典、歌舞表演之用。下沉廣場以鐘的造型作為平面構圖,朝向藝文池。西北側為綠化帶。下沉廣場居中為主景。在廣場北端的東西兩側,設定幾處草坡,使廣場綠地比例增加,地形有起伏,空間景觀效果更好。廣場內設靖江有記載以來最早的地名“馬馱沙”石刻柱和白砂尋源兩處景物,示意靖江城市的起源。在廣場的西南部,以行列式喬木林、花壇、坐凳三組合形成相對安靜的空間,供人們遊憩。園中鋪地呈流波形,充分反映出視覺效果和韻律感。
鐘樓廣場於2003年竣工,成為靖江又一處亮麗的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