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敬文民間文學論集

鐘敬文民間文學論集

《鐘敬文民間文學論集》是中國著名民間文藝學家鐘敬文論文結集。分上、下二冊,先後於1982年和1985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論集》共收入作者從1924年至1981年間撰寫的論文、短論、序文、書評、通信等共72篇,另有自序和後記。

基本介紹

  • 書名:鐘敬文民間文學論集
  • 作者:鐘敬文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5年
中國著名民間文藝學家鐘敬文論文結集。分上、下二冊,先後於1982年和1985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論集》共收入作者從1924年至1981年間撰寫的論文、短論、序文、書評、通信等共72篇,另有自序和後記。
鐘敬文民間文學論集
《論集·上》輯集了作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50至1981年)撰寫的15篇學術論文和5篇短論。其中為建設具有現代科學意義的中國民間文藝學,提出了積極的倡議。發表於建國初期的《口頭文學: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財產》一文,指出發掘和研究民間文藝是建設新文藝、新文化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撥亂反正後,作者又撰寫了《把我國民間文藝學提高到新的水平》、《加強民間文藝學的研究工作》等多篇論文,以馬克思主義的創造性觀點,論述了指導思想、研究方法、明確專業對象、擴大知識領域等建設民間文藝學的根本問題。《論集·上》中多篇論文對民間文學中的各類體裁和具體作品進行研究。撰寫於建國初期的《歌謠中的醒覺意識》、《歌謠與婦女婚姻問題》等篇,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發民間文學的思想、藝術價值,以及它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70、80年代,作者撰寫了《劉三姐傳說試論》、《馬王堆漢墓帛畫的神話史意義》等文,對論述對象從文學、民俗學、社會學、民族學、歷史學等多種角度進行探討,揭示了它們產生、流傳的實況,和作品的文學、社會價值。《論集·上》還收入了中國民間文藝學史方面的論著,有《晚清時期民間文藝學史試探》、《“五四”前後的歌謠學運動》及《作為民間文藝學者的魯迅》等,分別論述了晚清時期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學者對民間文學的見解及革命派作家對民間文學的運用;“五四”歌謠學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經過、目的、主要傾向和意義;魯迅與民間文藝的關係和有關論述。
《論集·下》輯集作者在全國解放前(1924到1949年)撰寫的52篇文章。有長篇論文,也有相當一部分短論、札記、隨筆、書評、序文和通信。書後有兩個資料附錄。
作者於30年代中期和抗日戰爭期間,先後撰寫了《民間文藝學的建設》及等文,結合當時中國的社會實際和國際學界的情況,闡明了建設中國民間文藝學是時代提出的迫切要求,並介紹了國外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具體的任務。關於神話、傳說、故事的論文在全書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對於中國這方面的寶庫進行了開掘、清理、分類和研究。《中國民間故事型式》首次在中國對民間故事的類型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整理、分類。《中國的天鵝處女型故事》列舉古今大量資料,論述了這一世界性的故事在中國流傳的情況,及構成該故事的諸要素;《中國的地方傳說》對於地方傳說的名類、型式、特點及其與風俗信仰的關係進行了探討。其他,對於瓠神話、植物起源神話、水災傳說、蛇郎故事、呆女婿故事等,都分別有所論述。
《論集·下》的另一部分論著對歌謠學領域進行探索。《中國民謠機能試論》論述了歌謠的幾種特異功能;《絕句與詞發源於民歌》論證了中國傳統詩歌形體大都起源於民歌這一文學史上的重要現象;《歌謠雜談》等對於歌謠的價值和藝術特點,進行了分析、評論。
《論集·下》中寫於20、30年代的文章,受西方人類學派和類型比較法的影響較大。作者在《後記》中對於自己這一時期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進行了嚴肅的自我批評。40年代後期,作者在學術觀上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這時期的著述如《關於方言文學運動理論斷片》及等,以明確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發了民間文學的意義、作用以及它與作家文學的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