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

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

《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是2002年3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鐘敬文。本書講述了中國民俗學在二十世紀一百年當中的發展歷程。

基本介紹

  • 書名: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
  • 作者:苑利
  • ISBN:9787801496652
  • 頁數:418頁
  • 定價:27元
  •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03-01
  • 裝幀:精裝
  • 開本:32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3月1日)
ISBN: 7801496655
條形碼: 9787801496652
尺寸: 21.4 x 14.3 x 1.6 cm
重量: 399 g

作者簡介

鐘敬文生於1903年3月20日,廣東海豐人。1922年畢業於陸安師範學校,1927年到中山大學任教,與顧頡剛等組織民俗學會,編輯《民間文藝》、《民俗》周刊及民俗叢書。192 8年到浙江大學任教,編輯《民間月刊》、《民俗學集鐫》等。
1934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院研究民間文藝和民俗,1936年回國。抗日戰爭開始後從事救亡工作。1949年5月至今,執教於北京師範大學,從事民間文學、民俗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鐘敬文是我國民俗學和民間文藝學的創始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民俗學和民間文藝學領域辛勤耕耘了80年。早在20世紀40年代,鐘敬文就提出了民間文藝學的理論,在1950年參與創辦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20世紀80年代,他提出了民俗學結構體系的學說,並於90年代提出了"建立中國民俗學派"等新學說,其代表作有《鐘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上下)、《新的驛程》、《民間文藝學及其歷史》、《鐘敬文民俗學論集》等。鐘敬文從1953年開始正式招收研究生,他領導的學科成為

內容簡介

本卷收有近60篇文章,從學術爭鳴、歷史回顧、人物評論、歷史資料等幾個方面,勾勒出中國民俗學在二十世紀一百年的歷程中的發展輪廓。民俗學的發展是與時代合拍的,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民俗學的研究方向各有偏重。本世紀初受西學之風影響,民俗學興起,從它誕生起就高揚科學、民主、本土的精神,之後,民俗學幾起幾落,但始終保持這種精神。本紀未民俗學又迎來一個發展高峰期,鐘敬文、楊堃、馬昌儀、陳子艾等幾位學者的文章給我們描繪了民俗學一百年來所走過的漫長路程。黃遵憲、周作人、顧頡剛、茅盾、黃石、江紹原、聞一多、鐘敬文等8位學界老前輩,畢其一生之精力,為民俗學的發展呼籲、奔走,對他們的評介,使我們看到了他們對中國民俗學作出了怎樣的貢獻,使後學晚輩知曉他們的學術思想和貢獻。郭沫若、賈芝、胡喬木等先生即是領導也是學者,他們當年作出的指示,講話至今仍是指導民俗學研究、工作的方針原則,潘光旦、吳文藻、楊成志先生提出?quot;民俗學十二年遠景規劃"更是情真意切地提出民俗學發展的方向和具體研究任務。袁珂、張弘同志的文章在80年代引出兩場大的學術爭論。胡適、周作人給《歌謠》周刊寫的發刊詞,顧頡剛先生給《民俗》的發刊詞,等等,更是不易找尋的歷史資料。王文寶先生編寫的民俗學大事記,將一百年來民俗界發生的重要事件、人物、組織等情況詳細記錄下來。

媒體評論

寫在前面
斗轉星移,轉瞬間中國民俗學已經走過了近百年的風雨歷程。在喜迎21世紀的今天,能有一套薈萃20世紀中國民俗學百年學術精華的叢書問世,已不僅僅是中國民俗學界的快事,同時也應視為中國學界的一件快事。因為中國民俗學本身就是由諸學科學者共同創建的,更何況經過近百年的發展,作為邊緣學科的中國民俗學,已經與許多學科結下了不解之緣而成為整箇中國學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
通常,人們認為中國民俗學運動始於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但實際上,近代的科學意義上的中國民俗學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萌芽,當時的一些仁人志士在介紹國外民主思想的同時,也將西方民俗學理論介紹到了我國。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打破了人們舊有的思維模式,為人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周邊世界,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視窗。但是,當時的中國畢竟重壓在強權的鐵蹄之下,這些胚芽還只能待機破土。
20世紀初是個地覆天翻的歷史時期,就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之後,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就已經成為這一時期知識階層的最強音。就在著名的五四運動爆發前的1918年,北京大學成立了近世歌謠徵集處,1920年成立了歌謠研究會,1922年出版了《歌謠周刊》,有組織、有計畫、有綱領、有行動的中國民俗學運動,由此拉開序幕。
1926年前後,北方革命在北洋軍閥的重壓下陷入低谷,在北京大學,轟動一時的民俗學運動也陷於停頓,而這時南方革命勢力正在孕育之中。迫於壓力,一些追求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紛紛南下廣東,中國民俗學也開始了它的第二次創業。在中山大學,這些民俗學先驅們不但成立了民俗學會,出版了《民俗周刊》,而且在培養人才、深入田野等方面也做出了一定努力。這就是中國民俗學史上著名的中山大學時期。
1930年前後,錢南揚、鐘敬文、江紹原等人先後匯聚杭州,與浙江同仁婁子匡一道,成立了民俗周刊社,出版了《民俗學集鐫》、《民間月刊》等民俗學刊物。杭州民俗學運動的興起,給中國民俗學運動,特別是浙、閩、粵、川等地的民俗學運動帶來一定影響,原廣州中山大學民俗學會的一些分會,也紛紛併入後來成立的杭州中國民俗學會。這裡的民俗學運動一直持續到抗戰爆發。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東北、華北、華東、華中的一些地區逐一成為日寇淪陷區。一些大學和研究機關被迫西遷,進入中國大西南的雲貴川地區。科研環境的變化,自然使他們的研究對象由中原漢文化逐步轉向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文化。他們中有研究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的,有研究文學、語言學的,他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當地少數民族文化,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聞一多的《伏羲考》、馬長壽的《苗瑤之起源神話》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抗戰爆發後,在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出於改造思想、改進學風的需要,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文學藝術民族化的主張,許多作家、藝術家上山下鄉,深入民間,作為藝術家創作源泉的民間文學藝術,受到了空前重視。當時雖然也出現過一些理論研究,但主要成績還是對民間故事、歌謠、說唱及民間小戲的蒐集整理。這些處於萌芽狀態的民間文學作品的問世,不但豐富了民眾的精神生活,激發了民眾鬥志,同時也為繁榮邊區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養分。
……

目錄

蔣觀雲 神話歷史養成之人物
夏曾佑 傳疑時代的上古神話
梁啓超 洪水(附:洪水考)
魯 迅 神話與傳說
茅 盾 中國神話的保存與修改
何觀洲 《山海經》在科學上之批判及作者之時代考
鄭振鐸 湯禱篇
鐘敬文 架瓠神話的考察
馬長壽 苗瑤之起源神話
徐旭生 我們怎樣來治傳說時代的歷史
聞一多 伏羲考
蕭 兵 姜螈棄子為圖騰考驗儀式考——《詩·大雅·生民》《楚辭·天問》疑義新解
何 新 論遠古神話的文化意義與研究方法
烏丙安 簡論神話系統
謝選駿 中國古籍中的女神——一群沒有愛情的原始雕像
張振犁 華夏族系“盜火神話”試探
陶思炎 中國宇宙神話略論
李子賢 活形態神話芻議
鄭土有 中國古代神話仙話化的演變軌跡
陳建憲 中國洪水神話的類型與分布——對443篇異文的初步巨觀分析
葉舒憲 《山海經》的方位模式與書名由來
孟慧英 薩滿教的自然神與自然神話
苑利等 神話研究論文索引
編 者 編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