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惦棐文集

鐘惦棐文集

《鐘惦棐文集》是1994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鐘惦棐

基本介紹

  • 作者:鐘惦棐
  • ISBN:9787508004051
  • 頁數:1377
  • 定價:66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年
  • 裝幀:精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目錄
初論張瑜
一九八○年紀事
在上海會見張瑜
關於表演藝術的通信〔附〕張瑜致鐘惦棐同志的信
預示著矯健發展的明天
被“革”掉了的“文化”
話說電影觀眾學
銀幕之春資訊理論
假如插曲不能使電影更真實
《花枝俏》隨想
自然美:黃山觀奇
杭州·《戲文》·王昆
電影形式和電影民族形式
致胡芝風〔附胡芝風致鐘惦棐先生的信〕
看胡芝風演《李慧娘》
裘沙和他的《阿Q正傳二百圖》
《父親》與電影
白相記——致新影諸同志
中國電影藝術必須解決的一個新課題:電影美學
冉冉“青年文明崗”
讀新片《傷逝》和《藥》並泛論電影
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與庸人習氣
尋聲記
創作熱情有違於藝術規律者不祥
形體的交響
謝夏衍並由此討論中國電影的發展
小議“示眾”
論魯迅的電影觀
談情說愛
《拼搏》的拼搏
致《解放日報》編輯部
致楊延晉
《牧馬人》筆記
《包公誤》失得
人的價值
無與倫比:《扒馬褂》
電影和電視劇要互相促進
啟事:我有失之,未敢忘之
回延安唱歌
影評寫作
悼金山並追念孫維世
《陸沉集》題記
電影評論有愧於電影創作
《電影美學問題》序
傳播精神文明者必須具有高度精神文明
鄉談——1982年10月在江津故里
影評三要
電影:一九八二殘篇
不平靜的文學
“離婚”後話
作家的時代激情及其表達形式
論文學藝術的感性基礎
回聲——電影美學札記之一
角色就是角色
影事文存
致某君
在教室轉角處
復李連杰同志的信
附:李連杰致鐘惦棐先生的信
尋報得題——賀小書得其所失
在歧路上——擬和一位青年導演的討論
略論“鐘惦輩”並由此而談社會工藝學
擬《電影美學》序言
月亮只有一個——影事隨筆之一
我來幫閒
《電影美學:1982》後記
在把握自身中把握民眾
——在全國電影宣傳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
審時——為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三十周年作
電影《青春萬歲》小引
歌詞情
論嚴肅
電影美學的追求
《起搏書》跋
告白蘇劍林
豈可為“副作用”失色
排山倒海的年代
——漫談大型軍事題材影片《四渡赤水》
《血,總是熱的》
鼓浪嶼筆記
略論“新的世故”
致丁嶠同志的信
論電影美
“金雞”再唱話張弦
略論《甜女》的傳奇性
在電影學院論影評
我呼喚電影的《父親》
力爭電影為人民和社會進步貢獻才智——在香港中國電影學會召開二十
至三十年代中國電影研討會的發言
論電影與戲劇
詩的融入——序凌文遠詩集《鄉情》
答鄉中問
文貴信
他會對我揮動拳頭
吹鼓手言
論社會觀念與電影觀念的更新——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首屆年會上的引
董克娜和她的《明姑娘》
賀《不當演員的姑娘》
為中國“西部片”答《大眾電影》記者問
《電影美學:1984》編後記
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評紀錄影片《我們看到的日本》
我還沒有開化
試論改善以公安鬥爭為題材的電影文學的途徑
——序趙明電影劇本集《寂靜的山林》
中國電影美學的理論和實踐——答《瞭望》記者問
由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會談藝術交流問題
“學者化”餘音——答《中國文化報》記者問
平安里美學——又說《鄉音》
《人生》課題
電影該多為農民著想
論幹部針織業的衰落
老當益壯與知識結構
論感性——在第三屆“金雞獎”學術報告會上的發言
《起搏書》序
一幅素描的幾條輪廓線
“小和尚”論經
試論大眾影評的質量問題
“籬”邊夜話
初讀《世界五千年》
論謝芳——為謝芳《銀河尋蹤》一書作序
略論“中心工作”與“常數”
無知之交
《野人》咿唔
致《電影美學》寫作組諸同志
《電影〈駱駝樣子〉的設計、施工和完成圖譜》序
可貴是真情
有個莫里哀該多好!
《電影的鑼鼓》序
鳥有喙
寫給《中國電影時報》創刊號
《電影策》序
藝術要勇於並善於為自己設定障礙
——論《走向遠方》作為電視藝術現象
讀《臘月·正月》致炳榴
勉為《西部電影討論集》作序
《西部電影討論集》序
評《走向遠方》
電影學的思考方向
心向天山——看天山廠新片《神秘駝隊》後作
和《黃土地》對話
為《良家婦女》致黃健中
評《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
貓之習性日趨雍容故其可厭更勝於叭兒狗論
不發燈油的一年
延安回憶片斷
致好為、辰生同志的信
勝似“白卷”
《獵場扎撒》和《盜馬賊》為中國電影做了件什麼事情?
1985年影壇耕耘初紀—一為“金雞獎”看片的備忘
“金雞獎”評獎紀略
《藍天暢想曲》的暢想
我的跳神
志耿西
《探索電影集》序
記辛莽
紀事與濟世
致陳浩星先生
千島湖晨曲
謝晉電影十思
論製片意識
開放:在文化問題上的三種態度
再談“久遠”與非“久遠”
“名”的糊塗

作者介紹

鐘惦棐(1919~1987)是老一輩著名電影文藝家、電影美學家和理論家,。1919年10月生於四川江津,1987年3月20日卒於北京。1937年赴延安,1938年入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不久在敵後游擊區從事文教宣傳工作。1950年開始撰寫電影評論,此後發表《〈無罪的人〉為什麼不是消極影片》、《評〈祝福〉》等多篇文章,形成了觀點鮮明、剖析深刻、文筆灑脫的風格。1956年發表《電影的鑼鼓》,引起廣泛爭論,次年因此而被劃為右派。1978年平反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繼續致力於電影評論,發表《電影文學斷想》等多篇電影美學論文。1983年和1986年分別出版電影論文集《陸沉集》和《起搏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