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慶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滿,授太子右庶子,他自求分司東都洛陽。這一年,他在履道里買楊憑宅為家,打定主意,在洛陽度過餘生。此後,又做了一年多的蘇州刺史、兩年的京官,仍要求回洛陽。於是,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任又任河南尹、太子少傅分司等,白公從此再也沒有離開洛陽。常住洛陽後,他愛上了香山寺。他認為:“洛都四郊,水山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他又和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他經常乘一小船,從建春門出發,沿伊水逆流而上,駛龍門,入香山。詩人坐在後艙,或低吟,或長嘯,吸引來兩岸行人好奇的目光。《香山寺二絕》就是在這小船上創作出來的。其一寫道:“空門寂靜老夫閒,伴鳥隨雲往復還。家釀滿瓶書架,半移生計入香山。”白公鐘愛香山寺,卻對眼下香山寺衰微破敗的景況看不下去了:寺前、寺中樓亭、殿堂、佛龕,因年久失修,風雨侵蝕,有的倒塌了,有的開了“開窗”。慕香山寺之名前來觀游的人們見此情景十分惋惜,前來燒香進貢的佛家弟子,目睹佛像、僧人的景遇,內心深感恥辱。白公想遊人所想,急僧人和佛弟子所急,決計要修復香山寺。但一時苦於沒有資金,而不能動工。?
基本介紹
撰寫墓誌,香山寺修建,
撰寫墓誌
大和五年(公元八三一年),白公的摯友和詩友元稹在武昌任所得了急病,彌留之際,他命家人托白公為其撰寫墓誌。元稹死後,他的家人來到洛陽,跪倒在白公面前,講述了元稹臨終之言,並呈送上價值六、七十萬的馬綾、帛泊、銀鞍、玉帶等。老友中年早逝,白公睹物思人,悲痛萬分,一口答應“文不當辭”,儘快寫好,但“贄不當納”,潤筆費是決不能收的。推辭再三,元家堅持留下錢物。白公心情漸漸平靜下來後,想到把筆錢物布施給香山寺,作為修繕之用,倒也對得起老友,也可以說是自己和老友的共同心愿。?
香山寺修建
有了這筆資金,再加上佛家弟子的捐贈,香山寺的修復工程於大和六年(公元八三二年)五月初開工。白公請悲智僧清閒為修復工程的主持,並派河南府官員來協助,經三個月的緊張施工,修復了以下工程“寺前亭一所、連廊六間、佛龕大屋十一間、南賓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間。這些建築,所毀壞之處都得以恢復,並且粉飾、彩繪一新。修復後的香山寺,再現了“關塞之氣色、龍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樓之風月”,使觀游者又見到了香山寺往日的風采,使佛弟子們洗刷去了往日的恥辱感。香山修復完畢,八月一日,白公欣然命筆,寫下了《修香山寺》一文。八年後,開成五年九月,年近七旬的白公不顧身患風疾,又促成香山寺建成經藏堂,為佛教經典在香山寺保存,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十一月,又把他在洛陽的八百首詩作結集《洛下游賞宴集》十卷,藏於香山寺經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