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員
兒子:朱德 父親:鐘必順(樸實厚道,吹得一手好嗩喇,人稱“鐘吹嘴”)
修養品德
鐘太夫人從小就很懂事,女指針紅,置茶辦飯,樣樣入手,體格高大健壯,曾裹過腳但沒成功,最終還是一雙大腳。及笄之年,嫁入朱家。
兒子朱德
朱德讀私塾,取功名到南充、成都求學,鐘太夫人堅決支持。後來朱德又去雲南投考陸軍講武堂,她十分同情和支持。成都體育學堂畢業後,回儀隴金城國小當體育教習,和反動的封建勢力水火不容。僅一年就辭職沒幹了,在家乾農活。那年麥播時節,朱德隨父一起挑糞上山,誰知山高坡陡,不小心撲爬一跤,桶毀糞倒,潑了自己一身,臭氣熏天。下種覆土,鋤頭又不聽使喚,淨往自己腳上鏟。鐘太夫人手把手地教朱德,如何根據山路的特點進行肩挑背磨,,如何拋糧下種,打窩覆土……就這樣,年輕的朱德很快就熟練掌握了一整套農業生產技術。
不久,朱德的一位同學戴與齡從成都寫信來,約他同去雲南報考陸軍講武堂,這次家裡沒給什麼錢。朱德的三叔
朱世和常年在外做生意,思想開放,在經濟上給了一些資助。朱德到雲南後,鐘太夫人又時常牽掛,常常去信給予諸多問候和安慰。
傳奇經歷
生養八子
鐘太夫人一生共生了十三個孩子,只養活了六男兩女,其餘由於家貧,無力扶養,一生下來就夭折了。面對這樣眾多的兒女,她教子有方,從不打罵,以理服人,循循善誘。
鐘太夫人一生雖然養了八個孩子,但二子朱代鳳於1905年病逝,長子朱代歷,四子、五子朱代炳、朱代均又早早為國捐軀,朱德系國家民族命運於一身,長年征戰在外,只剩下一個么兒子朱代莊和一大堆孤兒寡母在鐘太夫人身邊。朱代莊無心家事,整個朱家大家庭的責任,便由年老的鐘太夫人一肩挑。
生性和藹
鐘太夫人,生性和藹,為人處世寧願自己吃虧,也絕不虧待別人。在朱家這樣一個二十幾個人的大家庭里,她從未和任何人爭吵打罵,連紅臉話都未說過,長幼叔伯妯娌相處十分和睦。
朱德的養父母朱世蓮夫婦二人一直沒有生育。而鐘太夫人卻生養了八個孩子,負擔十分沉重。嫂夫人劉氏一直要幫著帶養一兩個。鐘太夫人知道這樣做,雖然給自己減輕了負擔,但一定會給哥嫂添不少的麻煩,因此一直真心相勸:“你們還那么年輕,一定會生的,何必那么著急!”劉夫人感動極了,更加堅定了幫助弟夫人的決心。每個月子洗屎洗尿,湯藥服侍,都不辭辛苦,最終將朱德過繼入室。享年78歲的嫂夫人劉氏1938年11月過世後,鐘太夫人感到痛失知心姐妹,悲痛萬分。鐘太夫人一副菩薩心腸,特別同情窮苦人,就連叫化子她也能說幾句話。鄰居有什麼困難,她千方百計地幫助,年頭瑞節,家做甜餅、糖果,她自己捨不得吃,一般都分送給周圍窮苦人家的小孩。誰家沒衣穿,送一兩件;誰家沒糧了,印一兩升;討口子上門,總有打發。么兒子朱代莊常常埋怨她出手太大方了,她就說:“做好事積德,多做善事有好報。”
鐘太夫人作為朱德的生母,一生也遇到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困難。
1933年國民黨邊防軍總司令
李家鈺部下戴連長一夥大挖朱氏祖墳,割顱燒屍,逼得朱家子孫紛紛改姓隱名,四處躲藏。1935年,紅軍撤離
儀隴後,國民黨政府的地方團防武裝,反攻倒算,四處追捕、殘害紅軍家屬,逼得朱母全家四處逃避,鐘太夫人和么兒朱代莊逃到瀘州,得到朱德好友戴與齡多方掩護,才得以脫險。1937年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後,鐘太夫人又才回到儀隴馬鞍老家。但因年荒,無果腹之糧,又是戴與齡捐助200塊銀元,鐘太夫人等才順利度過了荒年。
面對如此困難,鐘太夫人仍像往常一樣,泰然處之,並沒有被困難嚇倒。
不幸去世
鐘太夫人辛勞一生,但從未得過病,連藥引子水都沒喝過。八十多歲時,都還耳聰目明,神智清醒,口齒清楚。
1944年農曆2月15日戊時左右,84歲高齡的鐘太夫人,正在灶後轉動,幫著媳婦做晚飯,忽然感到身體不適,暈倒在灶後。兒子媳婦、孫孫崽崽們趕忙找來一張椅子,扶她到上面坐起,孫媳婦陳福用
廣東話指揮大家說:“把婆婆扛到龍邊(指 子)攤攤氣”,鐘太夫人聽到就立刻用廣東話回答:“我怕扛到鼓邊扛到龍邊!”大家知道老夫人不喜歡,就徑直往堂屋抬。這時她似乎清醒了許多,吩咐抬她的人:“我腳甩甩的不穩當,給我把腳抬起”。到正堂屋,按照老人的意思,洗澡梳頭,包壽帕、穿壽衣、蹬壽鞋。在這期間,還在不停地給兒孫們念叨不在自己身邊的朱德。後來就像睡著了一樣,很久就不落氣收老。眾兒孫跪伏一地,哭著懇求老夫人不要牽掛,她這才喉頭“咕嚕”一聲,落氣走了。
按
客家葬禮,口內含金,兩手佩玉,封棺閉斂,擇日下葬。
鐘太夫人的棺槨很大,是有子蓋的六合子大料,靈房九尺多高,八角搬瓜,走馬轉過樓。金童玉女、紙人、紙馬,都是請福臨場有名的匠師龍顯沛,親自到家精工製做的。請僧人鄧逸仙等7人,做了5天5夜的道場。所有孝子一起出動“飄香游青山”。從家出發,鞭炮陣陣,鑼鼓聲聲,經轎頂包,到藥鋪埡,走潘家岩,再回。
自發到朱家弔唁哀悼的有人很多,前前後後,眾親百客就坐了近百桌,光“討口子席”就有5桌。
鐘太夫人遺囑後輩,不要將她葬入早已修好的墓室,而要葬在屋左側的一棵大松樹下,不修墳頭,不立墓碑;種樹栽刺覆蓋墳墓,任何時候都不得砍伐。因為鐘太夫人擔心自己,也會像朱家其他早已作古的先人一樣,被國民黨反動派挖掘曝屍。
延安追悼
鐘太夫人仙逝的訊息傳到
延安,朱德悲痛萬分,一揮而就寫成《母親的回憶》,發表於《解放日報》1944年4月3日延安版,以示蔡奠。朱德在這篇文章中對鐘太夫人的品德、勞動以及對子女的教養都有詳盡的回憶。他充滿深情地寫道;“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我在家庭已經飽嘗艱苦,使我在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有感到困難,沒有被困難嚇倒;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有感到過勞累。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生產知識和革命意志,鼓舞我以後走革命的道路。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
朱德母親鐘太夫人的事跡,經過新聞媒介的傳播,延安各界反響強烈,要求表彰這位賢母的呼聲很高。於是,由中共中央辦公廳主力,邀請延安各界代表一千多人,於4月10日在
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集會,追悼表彰鐘太夫人。會場莊嚴肅穆,掛了很多輓聯。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賀龍等領導人也前去參加大會,並送了輓聯。黨中央的輓聯寫著:“八路功勳大孝為國,一生勤勞吾黨之光”。
毛澤東的輓聯寫道:“為母當學民族英雄賢母,斯人無愧勞動階級完人”。周恩來、劉少奇、陳雲等人的輓聯寫著:“教子成民族英雄,舉世共欽賢母花;畢生為勞動婦女,故鄉永荷好家風”中央黨校的輓聯寫道:“唯有勞動人民母性,能育勞動人民領袖”。謝覺哉的輓聯寫著:“紅星入懷,蓋世功名光子余;白雲在望,漫天暗怛隕慈輝。”
在會上,
謝覺哉代讀了《
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作為朱德的祭文。周恩來、林伯渠、吳玉章、賀龍分別在會上講話,讚揚鐘太夫人的勤勞儉樸,支持兒子革命,為黨分憂,為民濟國的美德,號召中國千百萬做母親的、千百萬做兒女的,都要學習鐘太夫人和朱德。
這就是孕育一代客家巨子朱德的偉大女性――鐘太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