鐔成縣,漢高帝五年(前202)置。今懷化市靖州、會同、洪江,又錯入今廣西、貴州境。故城在今靖州西。屬武陵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鐔成縣
- 設定時間:漢高帝五年(前202)
- 隸屬:武陵郡
- 位於:今湖南靖州西
縣立初期
名字由來
據《光緒靖州直隸州志乾隆永順縣誌》記載,靖州其地,春秋戰國屬楚,秦屬黔仲郡,漢為武陵郡鐔成縣地,三國、西晉因之,東晉至隨唐先後屬舞陽、龍標、郎溪等縣(唐無專屬)、五代年末至宋初為羈糜誠州治,轄地為今會同,通道和貴州錦屏、天柱、黎平一帶。後周末靖州土民十峒首領楊正岩自稱誠州。宋崇寧二年(1103年)逐以安靖為靖州。隨後的明、清都取靖州為直隸州治。
一、從古典籍中找答案。
1、靖州志說鐔成縣治在靖州西南,沅州府志說在黔陽西南。此二志說法一致,古鐔成在潩溪河與渠水西岸,乃現靖州城之西南,而與靖州在黔陽之西南史志說法相吻合。
2、《水經注》說鐔成在沅水源頭。《水經注》乃我國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他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歷史遺蹟故事,距漢朝時間不遠,因而他說沅水在鐔成為源頭,其渠水原為沅水,後人因為該段沅水是由秦始皇鑿渠攻越而造的人工之渠,以此為渠水,故靖州古時應為沅水源頭。
3、《漢書·地理志》詮釋:沅水出牂牁(zang ke),東南至益陽入於江,過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此記錄應該最為準確,理由是記錄時間與設定的時間最近,古鐔成靖州之地原為牂牁郡所轄,據歐陽修著《新唐書》二百二十二卷南蠻下記載“昆明東九百里,即牂牁國也,其地千里,東南已到靖州之地”。其沅水出牂牁東南向益陽方向流入長江,過武陵郡和洞庭郡行程二千五百三十里。漢代1里相當於現在415.8米,漢代2530里就等於如今2103.9里,通過現時精確測算從靖州望江樓沿渠水、沅水至漢壽縣城1410里,漢壽縣經洞庭湖到長江水交匯處(岳陽下)694里,共記2104里,與《漢書》記錄完全一致。
4、班固曰:沅水出牂柯郡,故且蘭縣東北。班固乃東漢史學家、文學家,他窮究九流百家之言,他對沅水出自牂柯郡的論述準確。沅水從故且蘭縣的東北方向出(故且蘭縣應包括從江、榕江、都勻、荔波、河池部分地區),而鐔成縣靖州之黎平、通道正處故且蘭縣之東北上。然而,如果沅水從靖州(古鐔成)逆流而上,有幾支流(如洪州播陽河、平茶新廠四鄉河、通道雙江河)都為小支流為溪水,但都是沅水的出處,都不能為沅水之頭,原因是古時從嚴格意義上講能行大木船者方能為水,而行小木船者只能叫河,因而沅水和渠水相通為水。洪州河、四鄉河、雙江河都不能叫沅水之頭,只能叫集水嶺之河,三河匯合後方叫渠水之源也叫沅水之源。班固說法非常符合邏輯。
二、從古軍事史籍辨別鐔成位置
我們以《淮南子》古典軍事史籍探尋鐔成位置,《淮南子》有如下一段記載涉及秦延出兵嶺南史事:《秦始皇》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成之嶺,一軍守九嶷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乾之水,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吁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睢,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1、先譯釋本段秦始皇攻越之文:秦始皇想要越國之地的犀牛角、象牙齒、翡翠、珠璣等,於是派尉屠睢調動五十萬大軍進攻百越,分為五路大軍,一軍堵塞鐔成之嶺,一軍鎮守九嶷山要塞,一軍駐守番禺城池,一軍堅守南野之界,一軍集結餘乾之水,三年都不放下盔甲、弓弩,使得監祿官們都不能改做其它的行業。同時派大量的士兵開鑿河道用來運輸糧草,以此來同百越大戰,起初殺死越人君王西嘔君譯吁宋,但越人願意逃到深山老林中與那些野獸同住一個環境,不肯投降而當大秦國的俘虜。然而越國臣相委派桀駿為他們的大將,採用夜晚攻擊秦軍的方式,於是大破秦國軍隊,殺死秦將尉屠睢,死屍流血幾十萬,從此秦國軍隊發出號令採取適宜駐守關要防備越人的進攻。
2、首先從這五路軍的動詞“塞”“守”“處”“結”說明秦軍已經與百越交戰,採取轉攻為守的方式,因而五路軍除處守番禺之都是駐守城池之外。其餘四路都是駐守山嶺要塞。其次,不論秦軍還是百越之軍隊在選擇駐軍方面都是採取既能攻又能守的水運交通要道,一軍塞鐔成之嶺就是渠水與融水分水嶺補給線,一軍守九嶷之塞是瀟水、富川江、灕江之分水嶺,一軍守南野之界是大庚嶺兩端的贛江與湞江接交處,一軍結餘乾之水是江西瑞金的綿水與福建梅州汀江的結合處,控制水運要塞是兩軍駐守的關鍵。
3、為何要在鐔成之嶺駐守呢?因為鐔成在渠水岸邊,靖州(鐔成)東南面是高山峻岭,控制其嶺兩岸就能控制越人順江攻秦,切斷後勤運輸線。同時後方有鐔成做物質保障,並與內地廣大地區水陸連通有利增援。如果逆流而上駐防,渠水(沅水之頭)就分成若干小支流,如從西進入播陽、洪州、廣茂之地,由南進入通道、雙江、獨坡、甘溪三江之地,東南由城歩進入三江、龍勝之地廣大地區,範圍之廣,兵力之多,不易防守。再者要進攻也可依託渠水隨時進入越地,而越人要攻秦也必取渠水要塞作運輸後勤物質保障,否則幾十萬軍隊要繞道高山險阻,勞師不利,無法取勝。
三、從鐔成的文字意義來說明鐔成在渠水山嶺之邊
漢子鐔字讀音為xin 、shan的也讀tan,是劍柄末端突起部分,也稱劍首,或指刀、劍之柄與刀劍之身的連線處的兩旁突出部分,因喻險要地勢。那么鐔成縣像劍柄一樣可以任意擺動,攻取百越。同時百越在融水縣(漢時)也叫鐔中縣,他是劍柄之中,也是百越進攻大秦的水路保障線,因而渠水與融水之河是秦越設定障礙駐守的關鍵。秦軍攻越要奪融水,越軍攻秦要奪渠水(沅水)。因而一軍塞鐔成渠水之嶺,秦軍既可保護鐔成又可防守越軍入侵大秦,同時也可縮小秦軍駐守之範圍,大大減少兵源開支,背靠中原大地鎮守鐔成助攻嶺南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四、從實際地理分析鐔成位置
古鐔成縣靖州,地處湖湘西南之要塞與百越毗鄰。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秦以卒鑿渠通糧道(後來人)使沅水變為渠水。鐔成之嶺東南有五老峰、鴻嶺、城牆界、青靛山等山脈連成一片,城牆界距今縣城20餘里高山,山嶺上所修城牆並非是護縣城牆而是駐軍防守之牆,千百年來人們叫它城牆之界,在山嶺上修牆與秦始皇治國相一致,雖與北方萬里長城不一樣,也類似南長城,這是秦始皇守土之風格,由於年歲之久毀之無幾,鐔成靖州距百越最近,又有沅水出嶺,類似劍柄出鞘也是嶺南之塞口,是進入百越距離最近,緩坡最小,機動最活之路。然而貴州的清水江和綏寧城歩的巫水都沒有這樣的地理優勢,清水江水流湍急,進入貴州廣大腹地,距百越河流遙遠,同時河石堅硬,河床不宜修造,上游無法同航。而巫水上游水小,有幾百里遠上千米高的大南山阻隔,路途艱難不宜翻越,同時物資不濟。然而黎平為山城,河小為溪,交通極為不便,越攻大秦並非要過黎平,因而駐守沒有實際意義。其次,黔城古縣四周無險可守,百越之軍只要攻入渠水(沅水)就是一馬平川,任其攻取楚、黔大地。
總之,鐔成古縣有人工之渠,有山嶺之牆,以及有得天獨厚的潩溪過城之河,形成了漢代繁盛的商業重鎮,從而由歷代文史古蹟、人文地理等鐔成古縣留下的種種遺蹟與現有史料相一致性,證實當今靖州乃漢代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