鏵子山林場位於通河縣西部,場址距縣城18公里,隸屬於通河縣林業局,東與鳳山鎮和富林鄉農業區接壤,南與富林鄉農業區相鄰,西、北部與興隆林業局相接,南北長19公里,東西寬12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鏵子山林場
- 類別:林場
- 位於:通河縣西部
- 南北長:19公里
自然地理概況,社會經濟情況,發展方向,
自然地理概況
地形:林場地處小興安嶺南麓的低山丘陵地帶,地形特點為北高南低,平均坡度20度左右,最高峰鏵子山海拔680.7米,最低海拔120米。
水系:有2條河流,途經東部邊界的岔林河,是松花江的一級支流;縱貫施業區腹部的小橋河,流入鏵子山水庫,是南部松花江沖積平原農業區農用灌溉的重要水源。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風大少雨,最大風速可達34米/秒;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降溫急劇,霜早;冬季寒冷,乾燥多雪。年平均氣溫2.4℃,年平均日照時數2487小時,年積溫2200——2400℃,年降水量710毫米,早霜在九月末,晚霜在四月末,全年無霜期約128天左右。
土壤:有3個土類,分布最多為暗棕壤,占83.9%;其次是白漿土,占10.5%;沼澤土占5.6%。暗棕壤有5個亞類。其中分布最多為典型暗棕壤,占80.6%,主要分布在山的中上部;潛育暗棕壤占15.4%,主要分布在山坡下部;原始暗棕壤占23.6%,主要分布在陡坡上部;白漿化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均在3%以下,分布在河流兩岸和山間谷地。白漿土主要分布於坡麓漫崗。沼澤土主要分布於溝谷河流兩岸。
植被:屬小興安嶺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樹種有胡、水、黃、山、白、黑、椴、柞等,主要下木有榛子、胡枝子、刺五加等,草本植物有烏蘇里苔草,蕨菜、鈴蘭、玉竹、篙類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職工145人,固定資產80萬元,磚瓦結構房屋1205平方米,有2020吉普車2台,風力滅火機10台,無線電對講機8部。施業區有1個鄉,9個自然屯,800戶,3800人,為林場各項經營活動提供了充足的勞力來源。林場交通較為方便,有林區公路22公里,可直接與哈羅公路相連,各居民點及主要溝系均有鄉村道路,道路密度1.9米/公頃。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區總面積9257公頃,林業用地面積8218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8009公頃,森林總蓄積678190立方米。無林地10公頃。森林覆蓋率86.5%。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7184公頃,總蓄積65283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89.7%和96.3%。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樹林面積1651公頃,蓄積15771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23.0%和24.2%;軟闊混交林面積1402公頃,蓄積14955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9.5%和22.9%;硬闊混交面積1781公頃,蓄積15154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24.8%和23.2%;珍貴硬闊混交林面積1960公頃,蓄積14584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27.3%和22.3%;椴樹林面積191公頃,蓄積2655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2.7%和4.1%;山楊林面積109公頃,蓄積1380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5%和2.1%;針葉混、針闊混交林面積78公頃,蓄積712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1%和1.1%;紅松林面積12公頃,蓄積72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0.17%和0.11%。
人工林面積825公頃,蓄積2536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11.4%和3.7%。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純林546公頃,蓄積1403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66.2%和55.3%;針葉混交林面積144公頃,蓄積441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17.5%和17.4%;紅松林面積100公頃,蓄積439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12.1%和17.3%;樟子松林面積35公頃,蓄積253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4.2%和9.9%。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面積6031公頃,占林業用地總面積的73.4%。其中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面積2918公頃,占林業用地的35.5%;區劃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積3113公頃,占林業用地37.9%。區劃商品林面積2187公頃,占林業用地的26.7%。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61年,建場至今累計為國家提供木材15萬立方米;共撫育森林面積6510公頃;年平均生產木材4000立方米,產值117萬元,年上繳利稅21萬元;更新造林形成的人工林825公頃。
農業生產基地150公頃,其中水田50公頃,旱田100公頃,年產水稻18萬公斤,玉米大豆共39萬公斤,養羊100隻,養牛100頭,養家禽1000隻,養魚1萬尾,年純收入20萬元;礦泉水廠1處,年生產能力150噸,產值60萬元。
林場擁有各類磚瓦結構辦公、民用建築面積近1萬平方米。職工家庭程控電話和閉路電視普及率達95%以上。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森林分類區劃界定,把具有生長穩定、功能持久,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劃分為生態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生長在經營區腹部,立地條件好、土壤肥沃、相對集中連片,在Ⅰ、Ⅱ地位級以內有利於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集約經營,提高林地森林的整體功能。二是依託當地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區無污染的林地資源,發展糧、豆等經濟作物,培育五味子、人參、平貝、刺五加、桔梗等中藥材,栽培食用菌,養羊、養牛、養家禽、養魚、養蜂等。三是發展飲食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四是對林副產品、次、小、薪材及採伐剩餘物等進行二次加工利用,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五是以各種形式承包造林,對宜林地進行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綠化荒山,建立綠色銀行。
發展項目
建五味子苗木繁育基地,每年育苗0.5公頃以上,產五味子種苗10萬株;5年內,在原有養牛、養羊的基礎上翻二番;建小型釀酒廠,利用酒糟等糖化飼料和青貯飼料,對牛羊進行科學飼養,縮短養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