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吾池

鏡吾池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鹹陽,打開了秦王朝的國庫,一看全是金銀財寶,大喜,急忙下令:“全搬到我家去!”身邊上來一人——蕭何,拍拍他的肩膀說道:“慢!大王呀!如果您奪得天下,這些金銀財寶不全都是您家的嗎?!現在還不能拿!

名稱由來,明鏡高懸由來,

名稱由來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鹹陽,打開了秦王朝的國庫,一看全是金銀財寶,大喜,急忙下令:“全搬到我家去!”身邊上來一人——蕭何,拍拍他的肩膀說道:“慢!大王呀!如果您奪得天下,這些金銀財寶不全都是您家的嗎?!現在還不能拿!聽說秦始皇有一面秦鏡,非常神奇,對著人一照,可以照出他是好是壞、是忠是奸,不知在不在寶庫中?”
您還真別說,劉邦還真找到了這塊神鏡。來到漢中做漢王以後,劉邦將這面神鏡高高掛在自己辦公桌正上方,什麼意思?就是自己別傻乎乎的挨個去照,讓文武大臣們自己看一看,起威懾的作用。
話說這一天,劉邦一早上班,打開辦公室大門一看,怎么神鏡照著自己是一顆黑心,一怒之下,將秦鏡扔了出去,沒想到秦鏡入地化為了這一清池。沒了秦鏡,劉邦就寫了“秦鏡高懸”四個大字掛在原來的位置,這招更厲害,您別自個再照了,沒準哪天我偷偷的照您,更具威懾的作用。
自此以後,上行下效,大臣們都在公堂上掛起了“秦鏡高懸”匾額,再後來,為標榜自己“清正廉潔、公正嚴明”,“秦鏡高懸”又逐漸演變成更為通俗的“明鏡高懸”。由於傳說秦鏡有神奇的作用,傳入民間就成為老百姓房樑上的“照妖鏡”了。
正所謂:
池塘如鏡水平蕪,照得今吾即故吾。莫笑萍蹤飄不定,春風一約自同趨。

明鏡高懸由來

戲曲舞台上,經常見到古代各級官吏的公堂上都掛著一塊“明鏡高懸”的匾額。人們也常以“高懸明鏡”比喻執法者公正嚴明。這是為什麼呢?
據晉代葛洪的《西京雜記·卷三》載:“高祖(劉邦)初入鹹陽宮,周行庫府,金玉珍寶,不可稱言。其尤驚異者……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現)。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人有疾病在內,則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因為此鏡出於秦地,故又稱“秦鏡”;又因為此鏡功能奇特,故人們更多用“秦境”來比喻官吏精明,善於斷獄。唐·劉長卿《避地江東留別淮南使院諸公》詩:“何辭向物開秦鏡,卻使他人得楚弓。”於是,後來不論清官、貪官、昏官、還是糊塗官,為了標榜自己“清正廉潔”,“公正嚴明”,就都在公堂上掛起了“秦鏡高懸”匾額。再後來,“秦鏡高懸”又逐漸演變成更為通俗的“明鏡高懸”。
由於“明鏡高懸”的本意是指賢明的官吏審理案件能做到公正嚴明,因此,後來便用以稱頌官吏判斷公允,沒有冤屈。如:杜甫《洗兵馬》詩:“司徒清鑒懸明鏡。”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只除非天見憐,奈天天又遠,今日個幸對清官,明鏡高懸。似他這強奪人妻,公違律典,既然是體察,端的怎生髮遣!”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八十四回:“望乞眾位大人明鏡高懸,細細詳察是幸。”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章:“旅長明鏡高懸,執法如山,這一次替我們地方除了這一大禍患!”
此外,“明鏡高懸”也作“明鑑高懸”、“高抬明鏡”、“明鏡鑒形”等。唐·吳競《貞觀政要·求諫》:“貞觀十六年,太宗謂房玄齡曰:‘一日萬機,一人聽斷,雖復憂勞,安能盡善?常念魏徵隨事諫正,多中朕失,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伏乞相公高抬明鏡,昭雪前冤。”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九·福州龜山智真禪師》:“明鑑高懸未照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