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齒象動物群化石

鏟齒象動物群化石包括兔形類的跳兔,靈長類的上猿,食肉類的德氏半熊、他倫半犬、通古爾鬣狗,長鼻類的嵌齒象、谷氏鏟齒象桃芝、軛齒象,奇蹄類的戈壁安琪馬、老溝奇角犀、馬德里西班牙犀、爪獸,偶蹄類的蒙古利齒豬、庫班豬、通古爾古麟、土耳其羊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鏟齒象動物群化石
  • 包括:兔形類的跳兔
  • 範圍:歐亞大陸和非洲
  • 時期:1300萬年
簡介,居住環境,發現的巨大科學價值,科研價值,珍藏價值,展覽價值,

簡介

鏟齒象動物群化石
在舊大陸,即歐亞大陸和非洲的範圍內,中中新世時期曾生活過一類體型巨大的豬。這種大型豬的蹤跡首先是中我國發現的,上個世紀20年代在甘肅的蘭州附近發現過一些它的碩大的牙齒和頭骨,直到50年代又在前蘇聯的高加索地區發現了這類豬一個下頜骨和頭骨,被命名為庫班豬。庫班豬最奇特的地方不是它巨大的體型,而是它令人驚異地在額部長著一個相當大的角,跟傳說中獨角獸的角相似。後來在非洲也發現了庫班豬的化石,而庫班豬最豐富的材料從80年代開始在我國寧夏的同心和甘肅的和政大量發現。

居住環境

和政地區的鏟齒象動物群生活於距今1500~1200萬年前的中中新世時期,這個時期的森林更加茂盛,水體更加豐富。鏟齒象的鏟板被解釋是用來從淺水中挖植物的,因些鏟齒象適應於水邊的生活。鏟齒象的長鼻應該跟現代的大象一樣,是圓筒狀的,並且相當靈活,可以幫助鏟齒象用鏟板鏟取草類後再卷送到嘴中咀嚼。以鏟齒象為代表的長鼻類在中中新世動物群中占據顯著位置,肉食類也成為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偶蹄類在多樣性上超過奇蹄類,成為動物群中最大的類群。鏟齒象在青藏高原北側的很多地點都有發現,而同一時期在青藏高原南側的印巴次大陸卻見不到這類動物的蹤跡,反映出青藏高原在中中新世已經隆升到足以阻礙動物交流的高度。

發現的巨大科學價值

科研價值 生活在1300萬年——10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歷史及古環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依據和信息源,一直深受中外地質古生物學家的密切關注。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科學院、省博物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等許多科研單位,以及美國、日本、瑞士等國的學者多次來臨夏考察,進行地質古生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積極成果。確認我縣收藏的這批種類繁多、保存完好的化石標本,將對臨夏地區晚第三紀時的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環境和古動物群演化變遷,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我們認為和政徵集的古動物化石標本,其中不乏極其珍貴、有極高科學研究價值的標本,有些標本不僅在國內可稱為精品,而且在國際上也屬不可多得的典型化石,有重大的學術意義”。

科研價值

珍藏價值 古化石是不可再生資源。任何化石,由於其生物體到形成化石的機率小且為不能再生的資源,根據以往的經驗,化石的盛產期不會持續很久。本世紀20年代在內蒙古通古爾發現的鏟齒象化石和陝西保德發現的三趾馬動物群,在世界古生物學界享有盛名。而這些化石絕大多數現存放在國外博物館中,這對我國開展地質古生物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和政縣館藏的“這批化石標本在品種、數量和質量上都可以和上述經典地區的化石相媲美,從而填補了我國古哺乳動物化石收藏中的一個重要空白區。

珍藏價值

展覽價值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存放的這批化石標本均為已滅絕動物的化石,其中絕大多數(約占全部標本的70%)標本是頭骨和牙床,特別是象等大型動物和長頸鹿、犀牛(中型)等中型動物的骨骼化石形態特異,除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外,對廣大青少年和廣大民眾也具有較強的直觀科普教育,是認識甘肅史前生物與環境的生動歷史教材。

展覽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