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顛和尚俗家姓朱,名榮康,又名朱青年,出家後法名寬成,字鎮顛,安徽省叢陽縣人,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出生。出身農家,家道殷實,他在家中排行老五,幼讀私塾八年,頗具國學根基。在地方上以其為讀書人,且系富家,時為人排解紛爭,眾人信服。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年),鎮顛三十四歲,叢陽縣發生民眾「火燒屯溪鎮」事件,鎮顛遭到誅連,下入縣牢。幸遇族中一位好心婦人相助逃出監之後,無處可去,一口氣跑到九華山,投身於山上的只園寺,退居住持大圓禪師得知他蒙冤逃獄,本著佛家慈悲之心,冒著匿藏罪犯之險收留了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顛法師
- 別名:朱榮康
- 出生地:安徽省叢陽縣
- 出生日期:一八七四年
- 職業:和尚
概述,鎮顛法師,賜號寬成,募化四方,普度四方,圓寂,鎮顛和尚與蘭花,
概述
九華山只園寺,坐落在九華山東崖西麓的迎仙橋東。寺始建於明代,始稱只樹庵,清康熙年間為化城寺東序寮房,嘉慶年間,諸山長老請在伏虎洞禪修二十餘年的隆山和尚出任住持,香火日盛,遂成為叢林。隆山老和尚八十四歲圓寂,三年開缸,顏色如生,僧人裝金供奉。鹹豐年間,只園寺毀於丘燹,唯肉身獨存。同治年間住持僧大根予以重建,增設戒壇,安單接眾。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住持僧淮海,十七年(一八九一年)住持僧淮量,二十六年(一九○○年)住持僧為常緣大圓禪師。大圓退居,由他的弟子寬揚繼任住持。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年)時,僧寬揚募化重建大雄寶殿,是時只園寺是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以後由寬揚的師弟寬慈、寬成、寬明相繼出任住持,而此中的寬成,就是本文的傳主鎮顛和尚。
鎮顛法師
賜號寬成
朱榮康在寺中日聞鐘聲佛號,善根頓發,求大圓禪師為他剃度出家,禪師見其意誠,允其所請,為之剃度,賜法名寬成,字鎮顛。是年鎮顛已三十五歲。繼而於鎮江金山寺受具足戒,圓戒後行腳參訪,朝拜名山,曾到過五台、普陀、天台等名山大剎,然後回九華山祖庭,禮佛修行。民國初年(一九一二年),他曾繼師兄寬慈之後,出任只園寺住持,三年任滿退居。
募化四方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鎮顛托缽募化,在九華山另建華天禪寺,寺成,由康有為題額,鎮顛是為華天禪寺的開山住持。三年之後,鎮顛和尚離九華山去上海,華天禪寺由他的弟子宏祥繼任住持。鎮顛和尚到上海後,為有一弘法之所,典當得一處房舍,改裝為寺院形式,用黃紙大書「九華山華天禪寺下院」幾個大字,帖於門外牆上。人們皆知九華山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此對這處下院刮目相看,香火驟增。時上海灘聞人黃金榮,到華天寺下院拜訪鎮顛和尚,相談之下頓生崇敬之情,結緣供養他一襲袈裟,並安排一個機會,請鎮顛和尚騎上一匹白馬,黃金榮親自引馬,迎鎮顛到他經營的大戲院中,為和尚素齋接風。此舉頗有宣傳效果,使鎮顛和尚頓時名滿春申。
普度四方
時南京某顯要之母身患頑固性皮膚癬,求醫於鎮顛和尚。鎮顛用九華山觀音土,以〈大悲咒〉加持,敷於老太太的患處,皮膚癬逐漸痊癒。某顯要及其母喜出望外,為九華山華天寺結緣了許多財物,並在上海孟德三路建了一座地藏禪寺,請鎮顛和尚出任住持。
鎮顛和尚早年曾讀儒書,愛好書畫。出家之後,於禮佛誦經修持之餘,操持舊業,漸而專畫蘭草,深得神髓。因為他在作品上常使用「鎮顛頭陀」之名,法名「寬成」反而為人遺忘了。他在上海任地藏寺住持期間,廣泛接觸書畫界名流、文人墨客及政界人士,使他的畫名大噪。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鎮顛和尚在上海化得鉅金,助其師兄寬慈和尚,在九華山重建他出家的祖庭只園寺,他在大雄寶殿上面覆蓋特為訂製的綠色玻璃瓦,使大殿遠望金碧輝煌,十分壯觀。只園寺工程落成,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鎮顛回九華山任只園寺監院,三年後復回華天禪寺。
鎮顛和尚在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從上海回九華山時,由水路下船後,以十八名壯實漢子,挑著清一色的白鐵皮箱子,裡邊裝的全是他在上海蒐集的名貴經書、字畫,和他珍藏的藝術品。其中字畫有一千多軸,還有好幾尊緬甸玉佛、雷峰塔磚、鳳毛銅鈴和青花瓷器、供器和法器,都是佛門瑰寶。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鎮顛和尚離九華山重去上海,時當日寇侵華戰爭時期,而上海為日竊寇占,鎮顛和尚在上海參加佛教界組織的難民救濟會,出錢出力,參與救濟難民活動。
圓寂
一九五○年以後,鎮顛仍在上海住持地藏寺。一九五三年曾回九華山短期小住。一九五六年,遊覽黃山,駐錫獅子林兩個月。一九六五年回到九華山,出任肉身殿住持,同時被選為青陽縣政協委員。年老退居,仍住華天禪寺,一九六九年圓寂,世壽九十六歲,僧臘、戒臘各六十二夏。
鎮顛和尚與蘭花
鎮顛和尚性嗜蘭花,他一生培養蘭、惜蘭、寫蘭,與蘭花結下不解之緣。此外,他亦從不間斷習禪修持。他以蘭的孤傲個性、幽然情趣、高尚品格,勉勵自己靜進修行。他畫了許多蘭草,其中四幀有康有為題詩,小款曰∶「自古騷人每以寫蘭寄慨,殊不知寫墨蘭非易事耳。」康詩為∶
幽芳空谷艷芳姿,史友常懷入室思;試問阿誰同契好,南山四皓髮仙芝。
葳蕤芳姿遇等倫,月明潮水吊詩魂;美人不解離騷恨,紉佩餘香伴此身。
身踞幽界厭繁華,怕到朱門富貴家;樂得安閒清淨里,一生消享是煙霞。
(第四首已佚)
從題詩中可以看出,康有為很是尊重鎮顛和尚的清平高雅,對他樂於「消享煙霞」,棄卻名韁利鎖的高度讚賞。鎮顛和尚亦能詩,如他學禪的五絕詩為∶
七節三花外,端須自得閒;吹毫驚珠蕊,撣筆風翎披。
蘭澗入神品,超凡見天真;此趣誰能識,煙霞猶如人。
淨石明窗地,春風送嫩寒;素心人不見,獨目寫幽蘭。
清品超凡卉,天然妙趣生;風來春撲鼻,不寫世浮沈。
鎮顛和尚畢生致力於書畫收藏,圓寂後留下一大批瑰寶,如張大千的《阿羅漢》、溥心畲的《山水》、馮超然的《水閣納涼》、汪亞塵的《金魚戲秋》、張書祈的《雙魚》、戈湘嵐的《八駿》,以及康有為、馬公愚,沈寐叟書法楹聯等,後來都收藏於九華山歷史文物館,成為文物館的鎮顛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