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街道

鎮海街道

鎮海街道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區東部,隸屬荔城區,東與新度鎮接壤,南與鳳凰山街道交界,西與龍橋街道隔街相望,北與拱辰街道相鄰。面積約7.5平方千米,總人口2.4萬多人。轄7個居委會、4個行政村。是荔城區的中心城區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約7.5平方千米,總人口2.4萬多人。餐飲服務花遍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鎮海街道
  • 行政區類別:福建省
  •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區東部
  • 面積:約7.5平方千米
  • 人口:2.4萬多人
鄉鎮概況,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基礎設施,教育狀況,經濟發展,旅遊資源,

鄉鎮概況

鎮海街道位於莆田市區東部,地處壺公山北麓,木蘭溪北岸,東與新度鎮接壤,南與鳳凰山街道交界,西與龍橋街道隔街相望,北與拱辰街道相鄰,是荔城區的中心城區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2年5月份籌建,同年8月份成立。面積約7.5平方千米,總人口2.4萬多人,下轄7個居委會(文獻居委會、長壽居委會、英龍居委會、鳳山居委會、梅峰居委會、鎮海居委會、闊口居委會),4個村委會(新溪村、步雲村、古山村、埭里村)。

行政區劃

350304001:~001文獻居委會 ~002長壽居委會 ~003英龍居委會 ~004鳳山居委會 ~005梅峰居委會 ~006鎮海居委會 ~007闊口居委會 ~201新溪村 ~202步雲村 ~203古山村 ~204埭里村
鎮海街道

歷史沿革

鎮海街道於2002年5月籌建,8月正式設立,轄原荔城街道的文獻、鳳山、長壽、英龍、梅峰5個居委會和原城南鄉的鎮海、闊口、新鎮、步雲、埭里、古山6個村,其中鎮海、闊口2個村改為居委會,辦事處駐鎮海。

基礎設施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七年來,鎮海街道全面鋪開舊城改造,經過不懈的努力,闊口橋頭城笏路擴寬項目、西社小區、天九灣廣場、鎰順小區、延壽路安置房、勝利北路改造項目、鞋材二期項目、荔園路一期、二期項目、闊口片區改造項目、世全房地產項目、護城河四期、後塘片區改造、三信金鼎、體育中心場館項目、文獻東路片區改造項目、護城河三期項目等17個相繼進行改造,改造面積約達133.5萬平方米。當前,除文獻東路片區改造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當中、護城河三期項目加快拆遷,其他1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先後完成了“鳳凰涅盤”後的美麗蛻變。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道路是城市的“血脈”。建設城市路網成為鎮海街道城市化的首要任務,在荔城區提出依託城市中心的區位優勢和“構建大通道”的奮鬥目標,鎮海街道加快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城鄉交通一體化進程。經過努力,鎮海的交通事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區域內形成以勝利路、八二一大街、延壽路、荔園路“四縱”與東園路、梅園路、文獻路、迎賓路“四橫”的主幹線路網架構。鎮海街道還結合片區改造打通了北大路、文獻路、鎮海路等“斷頭”、“無尾”路,完成勝利北路等路段改彎區直,建設木蘭溪新橋、闊口虹吊大橋,打通了城市交通的“咽喉”。隨著荔城區“城區東拓”戰略的實施,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配套建設玉湖公園、新汽車站、莆仙大劇院、博愛老人公寓、體育中心相繼開工建設。

教育狀況

全辦有著優質的文化、教育、衛生資源。全辦11個村居都建有春風宣傳文化中心,每個村居都有1--3支文藝隊伍,有玉湖公園、天九灣廣場、步行街等文化娛樂場所,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現有市重點中學2所(莆田二中、莆田四中),完全中學1所(擢英中學),1所初級中學(中山中學),4所優質國小(麟峰國小、梅峰國小、荔城區第三實驗國小、新溪國小),1所省級優質幼稚園(荔城區第二實驗幼稚園),1所市級優質幼稚園(荔城區第一幼稚園),學校結構布局合理,教育資源豐富。歷來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有市級醫院2家(莆田學院附屬醫院、九五醫院)。
鎮海街道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鎮海街道班子積極搶抓機遇,先後貫徹落實“項目帶動”、“四用發展”及推進“中心城區率先崛起”的目標,大力推進城市化與“商業興辦”進程,不斷推進舊城改造,全方位、多渠道招商引資,扶持發展房地產業、商貿業、現代物流業、餐飲服務業等的發展。

經濟發展

自2002年成立以來,地區生產總值(GDP)從5.36億元躍升至2008年27.3億元,財政收入由建辦初期的2103萬元變成現在的17951萬元,這兩項主要經濟指標均比建辦時翻了三番,因此鎮海街道先後5次獲得荔城區項目工作先進單位、招商引資先進單位、經濟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餐飲服務花遍開。目前鎮海街道酒店項目“忽如春風一夜來”,帝寶酒店、新佳坡酒店、海洋酒店等6個酒店將相繼開業,景峰賓館、湖景酒店、長城酒店等3個酒店正如火如荼地建設,車站商務酒店、鎮海酒店、白湖酒店、東南亞娛樂城等19個星級酒店正在手續辦理或策劃招商。
商業旺角現功能。在鎮海街道的引導與運作下,占據批發零售業主導地位的企業紛紛入駐,如年銷售額達億元的國美電器、國貨精品、新華都超市、萬家惠超市。如今,以東園路、文獻東路、迎賓路和勝利路、舊福廈路、延壽路、荔園路的主幹道路網,這些主幹道之間、主次幹道之間交叉點的商貿項目優勢明顯,延壽大廈、鳳達大廈、三信金鼎廣場、車站商務酒店、鑫炎樓等5個在建的商貿項目,商業功能已經凸顯,成為鎮海街道商貿經濟布局的大“熱點”。大潤發超市以及美國商貿巨頭沃爾瑪等即將相繼入住。
傳統產業成特色。天九灣滷肉、東門兜倉肉、東大路燈飾等一直是鎮海街道傳統的產業,這些年來,鎮海街道不斷投入資金,進行城區綠化、亮化等工程建設,同時下大力氣進行市容市貌、衛生環境的整治。使現有商業網點布局日趨合理,業態逐漸豐富,已形成了梅園東路水暖設備街、步行街、華騰地下鞋帽一條街、大路服裝街、延壽南路建材街、豐美家具街、舊福廈路小吃街、文獻東路通信設備街等16條“專、精、特”的商業街。

旅遊資源

這裡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轄區內有聞名遐邇的古譙樓,是莆田的標誌性建築;古建之花三清殿、大宗伯第、城隍廟;人流聚集的步行街,荔林環繞的延壽溪。莆田自唐朝開始種植荔枝,到明代荔枝成為貢品,故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荔城”之稱。莆田的荔枝向來以色味香俱佳飲譽世界。舊時有對聯:“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被譽為荔枝活化石的宋家香古荔就生長在我辦英龍居委會宋氏宗祠內。
興化東門明代五帝廟坐落在莆田市鎮海街道拱辰村賣花亭橋畔。明嘉靖年間創建,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古代,從莆田舊城東門的鎮海門向東,經賣花亭至東門頭亭五帝廟,有一條長四百多米、寬六米的古官道。這就是古時從莆田城東門通向沿海的必經之路,至今依然樹蔭遮蔽,人來攘往。
興化東門五帝廟坐北朝南,由門埕、過路涼亭、門殿、拜亭、正殿、後殿等組成,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左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採用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制式。
有史料記載:清嘉慶二十二年東門五帝廟重修一次,清光緒三十四年再次修葺。1939年的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對日實行“焦土政策”,拆除興化府古城牆。凡長約36公分、寬約26公分、厚約10公分的城牆大方石塊,都被用於鋪路,東門五帝廟也慘遭破壞。建國以後廟宇無人管理,歷經六十年,牆垣圯壞,近幾年才由民眾集資修繕。
據《五帝經》記載:唐憲宗年間,莆田發生瘟疫,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染疾,民眾苦不堪言。天上五帝奉旨降鸞於紫璜山,拯救民生,將石井的井水點化為可治病的仙水,百姓感其恩德,紛紛到正極殿謝拜五帝,討取仙水。明代,東汾五帝廟分靈至城區,民眾在東門建起一座五帝廟,以便就近禱告求靈。每年端午節,是五帝誕辰日,在這幾天時間裡,地處東門護城河一帶的民眾行動起來,有的前住靈川東汾求香,有的就近在東門五帝廟中朝拜,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這幾日,各鄉民眾還要組織划龍舟、包粽子等文體活動,即便遇到颳風下雨,民眾依然風雨無阻,虔誠之心,令人感動。更有山區和路途遠的民眾,提早一天就打點行裝,準備祭品,組織前來朝拜。每年初四早晨天剛亮,就有各地香客趕到廟前燒第一炷香,祈求平安。每當進香團臨廟,往往一人手捧內置香爐的木製小神龕,一人敲鑼,一人舉廟旗,緊隨前行,其他香客魚貫跟上。邁進正極殿後,排上祭品,焚香禮拜,卜杯抽籤,喜捐香錢。有的還要舉行隆重的集體誦經儀式,他們整齊跪拜五帝,口誦《五帝寶經》。每年這一天,東門的各鄉村還會組織“女子車鼓隊”及十番八樂隊,夾道迎送。這些天,到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派歡慶節日的氣氛。五月初五晚上,東門五帝廟,南關五帝廟都要舉行焚化龍舟和鳳船,這時現場火光沖天,銃槍轟鳴,歡呼聲、鑼鼓聲連成一片。有的在廣場上開演莆仙戲劇,吸引無數人前來觀看。
台灣五帝信仰是在鄭成功收復台灣以後,才開始傳播入島的。隨著大陸人交往和遷台增多,各種神廟包括五帝、瘟神廟宇相繼建起。台灣現存規模較大,被稱為瘟神總廟的是台南縣北門鄉代天府,每當漁民出海捕魚,必然頂禮膜拜。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隨著清統一台灣後,五帝信仰伴隨著移民開發台灣者的足跡在台南、台中遍地傳播。至乾隆末年,台灣共有百座五帝廟。不僅漢族同胞崇奉,甚至山地同胞也紛紛信奉。因此,五帝廟逐漸成為莆台之間友好往來的重要紐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