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

"鎮海"艦排水量2708噸,航速10.8節,它是東北海軍的第一艘大型軍艦。艦上主要武器裝備為2門119.4毫米主炮和4門75毫米副炮。它和"威海"艦是當時東北海軍戰鬥力較強的軍艦,平時可搭載2架水上飛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
  • 隸屬:東三省保全司令部特設航警處
  • 艦型水上飛機母艦
  • 排水量:2708噸
  • 航速:10.8節
  • 主炮:2門119.4毫米主炮
  • 副炮:4門75毫米副炮
  • 搭載:2架水上飛機
技術參數,艦載機,作戰歷史,

技術參數

手繪“鎮海”艦手繪“鎮海”艦
"鎮海"艦排水量2708噸,航速10.8節,它是東北海軍的第一艘大型軍艦。艦上主要武器裝備為2門119.4毫米主炮和4門75毫米副炮。它和"威海"艦是當時東北海軍戰鬥力較強的軍艦。在從國外購入水上飛機後,"鎮海"艦被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平時可搭載2架水上飛機。
遺憾的是艦上沒有裝備飛機彈射器,飛機不能直接從艦上起飛,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只能在水面上進行。飛機起飛前,必須由艦上裝備的起重機將飛機吊入水中。在海軍中,"鎮海"號是一艘能身兼數職的"寶貝"。從1926年秋開始,它還兼做海軍軍校學員上艦實習的練習艦使用,許多中國海軍官兵都是從"鎮海"號開始他們的海軍生涯的。然而,"鎮海"號最為著名的身份是中國最早的水上飛機母艦,也是民國時期海軍中噸位最大的水上飛機母艦。

艦載機

“施來克(Schreck)”FBA-19型水上飛機,這種飛機是施來克FBA-17型的改進型,全長12.87米,翼展8.94米,主機由原來的180馬力向後推進式改為300馬力伊斯帕諾—斯維薩(Hispano-Suiza)向前拉進式發動機,時速則由原來的158公里提高到了180公里。還曾打破過水上飛機的飛行高度世界記錄。

作戰歷史

東北海軍的基礎
在1920年代,中國就有著一艘當時被類分為“飛機母艦”的艦艇,雖然該艦隻是一艘由商船改裝的舊艦,艦載機也不過是區區一兩架水上飛機,然而在當時世界上,艦載航空力量也剛剛處於萌芽時期,雖說無法與世界列強比肩,但當時分裂對峙,根本談不上具備什麼力量的中國海軍,不僅沒有落後於世界潮流,而且還早早地在實戰中投入了這艘軍艦,從這個意義而言,稱其為中國最早的“航空母艦”也並不為過。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
“鎮海”艦原為德國海軍2708噸運輸船,航速為12節,一戰後改為商船,1923年被張作霖麾下的東北海軍買下。最初“鎮海”艦僅作為練習艦。1926年3月,東北海軍“水面飛機隊”於秦皇島成立,在葫蘆島設立了陸上場地,擁有8架法制水上飛機,同時“鎮海”艦被改造為水上飛機母艦。這一年,可以看作是中國早期海軍航空兵的誕生之年,“鎮海”艦也可稱為中國航母的鼻祖。
客觀上講,“鎮海”艦遠遠比不上真正的航空母艦,噸位小,載機少(僅兩架),而且起降飛機的方式很原始,只能依靠吊臂在水面上收放水上飛機。但是不能否認,“鎮海”艦在中國第一次實現了軍艦與飛機的結合,初步實現了航空機動作戰的原始條件。此後,東北海軍還改裝了包括巡洋艦“海圻”等幾艘軍艦,以搭載水上飛機。此後,水上飛機母艦很快投入實戰中,展示了極高的作戰價值。儘管“鎮海”艦僅僅區區兩架艦載機,但在裝備落後的中國,對於大多數武裝力量卻有不對稱優勢。
這艘軍艦就是“鎮海”號,若要提起她,還必須從東北海軍講起。東北海軍在中國近代海軍史中,可以說是一支獨樹一幟的力量。
1922年8月,張作霖開始組建“東三省保全司令部特設航警處”,事實上就是東北的海軍部隊。他委任了曾留學日本江田島士官學校的沈鴻烈為航警處少將處長。沈鴻烈深知當時僅有的吉黑江防艦隊實力單薄,根本無法於其他軍閥相抗衡。因此必須建立一支“海防艦隊”。雖然當時沈鴻烈積極籌備購買軍艦,然而外購軍艦需要大筆款項,這對於地方軍閥而言絕非易事,況且當時正值華盛頓會議以後,各國限制出售軍艦。因此,沈鴻烈提議購買舊的商船,以此改造成軍艦。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
1923年7月,沈鴻烈從煙臺政記輪船公司購買了一艘2708噸的商船“祥利”號,該船原為德國海軍的運輸船,航速為12節,在當時世界上的海軍運輸船中算是比較先進的。隨著德國的戰敗,其殘存艦船就流落到山東沿海被當作商船使用,“祥利”號就是其中之一。沈鴻烈首先就將“祥利”號進行了改造,不過當時奉系勢力之下根本沒有造船廠,非要到旅順口日本海軍基地改裝不可,該艦在改裝完畢以後駛回東北,停靠在葫蘆島作為當時航警學校的練習艦,並由航警學校校長凌霄充任艦長,盛建勛少校任副長,輪機長則由張振艤少校擔任。
次年他又購買了一艘日制廢商船“廣利”號,因張作霖被北洋政府授予“鎮威上將軍”的稱號,為人乖巧的沈鴻烈為了取悅張作霖,特意將“祥利”和“廣利”號分別改名為“鎮海”和“威海”。沈鴻烈買這兩條船,雖然比買軍艦便宜得多,但仍然需要一筆巨款。而且,他向軍需處申請,可是軍需處看到如此,拒絕撥款。他去見張作霖,這位大帥立即把軍需處處長找來說:“我家有的是錢,你儘管撥款好啦!”從這裡可以看出,張作霖建立海軍心切,另外對沈鴻烈也真是信任至深、甚至言聽計從。
這兩艘軍艦,尤其是“鎮海”艦,改裝以後配置了4.7英寸口徑阿姆斯特朗海軍炮2門、3英寸口徑陸軍炮4門,動力為燒煤鍋爐往復蒸汽機,1200匹馬力,航速可以達到12節(也有資料稱10.8節),雖然不及正式的軍艦,卻也成了東北海軍發家的基礎。
第一支海軍航空兵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沈鴻烈曾向張作霖作了“海防無虞”的保證,然而吳佩孚的帳下擁有溫樹德麾下強大的渤海艦隊,該艦隊以當時中國最大的巡洋艦“海圻”號為主力,張作霖的海防艦隊根本無法望其項背,渤海艦隊進逼營口、葫蘆島等奉軍要地,發炮挑釁,還擄走護漁炮艦“綏遼”號。然而成軍不久的“鎮海”號卻冒險開到秦皇島。打出還我“綏遼”的旗號後得以返航。同時,奉軍強大的空軍也遏制住了渤海艦隊,海防艦隊以水雷封鎖了津沽海面,炮擊山海關附近直軍的後路。由於馮玉祥的倒戈,腹背受敵的吳佩孚迅速潰敗。奉軍艦隊又截擊直軍於秦皇島海面,堵住了直軍由海上南逃的退路。戰爭以直系失敗而告終,沈鴻烈當初夸下的海口也僥倖得以兌現,至此張大帥對他更是言聽計從了。
“鎮海”艦艉的“施萊克”水上飛機“鎮海”艦艉的“施萊克”水上飛機
奉軍入關以後,占據天津接收了大沽造船所,俘獲俄造破冰船一艘,船堅馬力大,當即被改裝成軍艦,命名為“定海”。次年秋天又自日本購買魚雷艇一艘,命名為“飛鵬”號,自此,加上原來“鎮海”、“威海”,這四艘艦艇構成了東北海軍的海防艦隊,升任艦隊長的凌霄,“鎮海”艦艦長方念祖,都是沈鴻烈的留日同學。海防艦隊以營口為基地,巡防於東北各海域,此時正式改稱“東北海軍司令部”。
在以後對孫傳芳的作戰中,為了配合奉軍進軍浙江,1925年11月9、10兩日,沈率領“鎮海”、“威海”炮擊吳淞口乍浦,對直軍的後方進行了騷擾,牽制了五省聯軍的反撲。不過,由於四艦不是屬於“半路出家”的改裝商船,就是沒有裝備像樣武裝的陳年貨,大小不一,老少俱全,其戰鬥力遠不能和正式艦艇相比。為了彌補這一差距,東北海軍一方面加強針對渤海艦隊的鼓動,企圖坐收漁利,另一方面,還亮出了一張新牌。
1924年12月,張作霖向法國訂購了“施來克(Schreck)”FBA-19型水上飛機,這種飛機是施來克FBA-17型的改進型,全長12.87米,翼展8.94米,主機由原來的180馬力向後推進式改為300馬力伊斯帕諾—斯維薩(Hispano-Suiza)向前拉進式發動機,時速則由原來的158公里提高到了180公里。還曾打破過水上飛機的飛行高度世界記錄。該型飛機一共只生產了9架,而張作霖的這份訂單就訂走了其中8架!首批4架加入奉軍以後,在1926年3月,東北海軍“水面飛機隊”於秦皇島成立,張作霖聘請原滇軍唐繼堯麾下的雲南航空處飛機師、華僑黃社旺任中校隊長,“水面飛機隊”最初在葫蘆島設立了陸上場地,並且將“鎮海”艦改為飛機母艦。
鎮海號艦載機鎮海號艦載機
雖然閩系海軍早在1919年已經開始自製水上飛機,然而起步晚、規模小的東北海軍,卻率先建立了中國最早的海軍航空兵部隊,而且建制一直保持在其作戰序列之內。“鎮海”艦也成了中國第一艘類分為飛機母艦的軍艦,艦上搭載一或兩架“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隨行。雖然不是正規航空母艦,更不具備彈射裝置,飛機起飛時都要停車拋錨,用起重機將飛機吊入水面起飛,費時費工,然而,在當時落後的中國海軍艦船中,算是放出幾分異彩的了。
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勝利使張作霖的勢力範圍大增,還得以把持北京政府,而且原來效命直系軍閥的渤海艦隊已經無枝可依,雖然渤海艦隊擁有“海圻”、“海琛”、“肇和”、“永翔”、“楚豫”、“同安”以及“華甲”等十餘艘艦艇,實力遠遠超過東北海防艦隊。惟官兵腐敗,鬥志消沉,把艦艇當作了公館,把青島當作了樂園。而且艦艇長年不修,藻蜊浸蝕。艦隊暫時落入了另一支奉系軍閥張宗昌手裡,由於不久以後的奉浙戰爭以及郭松齡反奉等各種戰事,張作霖無暇顧及海軍,也只能聽之任之。然而,沈鴻烈依然窺伺著吞併的時機。
1926年冬,機會終於來了,“海圻”號赴旅順日本船塢修理,沈鴻烈馬上集合“鎮海”、“威海”和“定海”3艦於旅順港,對“海圻”加以監視,又買通日人,使之不開閘放走“海圻”;他還親自率人上艦,廣為收買水兵,加上他答應發放所有拖欠軍餉,終於將這艘當時中國的最大艦艇納入了其羽翼之下。
隨著水面艦艇的增強,“水面飛機隊”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最初創建時,人數甚至不足百人,場地也僅限於葫蘆島,活動範圍有限。但是到了1927年,渤海艦隊的駐地被收歸東北海軍後,“水面飛機隊”直屬於東北海軍司令部管理,屬於團級建制,東北海軍在青島、長山島為該隊又增設了兩個陸上場地,“水面飛機隊”最終擁有了8架法國制的水上飛機,人數有所增加,名稱也改為“海軍航空隊”,由中校王壽南任隊長,還聘請俄籍空軍軍官霍尼羅夫為中校副隊長,俄籍航空機械師班可夫任中校機械長。為增加航空隊飛行員的專業技能,俄籍軍官負責對十餘位飛行員進行海面飛行訓練和投彈練習,仿照俄、英等國家的海軍航空部隊做法,訓練細緻而嚴格,大大了提高了飛行員的素質技能,而且成軍不久,航空隊又獲得了實戰的機會。
長途南下大偷襲
渤海艦隊之星“海圻”號被沈鴻烈奪取後,張宗昌雖然不悅,但是他不敢和張作霖作對,此事也只好不了了之。1926年7月到1927年3月,北伐軍消滅了直系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主力,把國民革命從廣東地區推進到長江流域,使全國形勢轉變為北伐軍與奉系軍閥南北對峙的局面。3月14日,海軍總司令楊樹莊率領他的閩系艦隊在上海加入革命軍行列,這對於北伐局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沈鴻烈以東北海軍前敵總指揮的身份坐鎮青島,他一來為了顯示力量,二來為了消除張宗昌對他奪取“海圻”的不滿,命令凌霄帶領一支艦隊南下偷襲效忠革命軍的艦隊。
東北海軍的“海圻”、“鎮海”兩艦於3月26日由長山島出發時,“海圻”號此時在兩個煙囪之間加了一個偽裝煙囪,冒充義大利巡洋艦,“鎮海”則按商船塗裝,將船舷塗成黑色,並在兩舷中間用白漆漆上化名“大昌”。對艦長以下官兵只說是到海上演習後去青島,但轉過成山頭後,即向南航行。27日拂曉以“海圻”在前,“鎮海”殿後,乘著高潮通過銅沙淺灘,進入長江,到達吳淞口。此時尚未日出,江面上被濃濃的晨霧所縈繞,閩系海軍的主力“海籌”、“應瑞”等艦艇正駐泊於吳淞口,“靖安”運輸艦泊鴨窩沙(現長興島一部)。由於是星期天,閩系海軍戒備鬆懈,各艦猶燈光明亮,僅僅通報:“有義大利軍艦一隻和大昌商船一隻進口”。兩艦滅燈,貼著停泊中的英國航空母艦和一艘日本巡洋艦側,駛到距離“海籌”艦側方約800米處,驟然集中火力猛轟,因閩系海軍司令楊樹莊是在“海籌”艦上宣布加入國民革命軍的,奉軍以為楊還在該艦上,便“以期一舉打垮主帥”。“海籌”猝不及防,中彈20餘處,戰鬥當中輪機長頭顱被機槍削去,落入艙內而亡,水兵也有9人死亡,另外還有3名重傷,10餘人輕傷。船體也損傷頗重,只得匆匆斬斷錨鏈逃走,隨即被送交江南造船所修理。“應瑞”艦也急忙棄錨上駛。
德勝號水機母艦德勝號水機母艦
凌霄擔心落潮以後難以通過銅沙水道,並不戀戰,打出旗號即行返航,但是“鎮海”艦卻沒有看清“海圻”的返航旗號,依然在攻擊“靖安”號運輸艦,“應瑞”號看見“鎮海”勢單,又返航逼來,此時吳淞炮台也開始發炮轟擊,彈著點離“鎮海”很近。“靖安”艦尚高懸當夜歸隊隨航的旗號,這時追來的“應瑞”艦順流而下,速度很快,與“鎮海”之間已經由15000米縮短到了7000米,其炮火已超越了“鎮海”,“鎮海”號這才放棄了追擊,“靖安”得以脫離險境,回航上駛。“應瑞”見“靖安”無事,也就停止追擊返航歸去。
當“鎮海”艦行至長江口大戢山海面,已經是次日凌晨,朦朦朧看見在晨霧駛來一艘兩個煙筒的大艦,這正是由瀝港來滬的“江利”號炮艦,方念祖艦長當即命令用艦上兩門主炮轟擊,“江利”號不顧一切地仍向長江口內行駛。“海圻”艦聽到炮聲,也轉舵回來快速截擊,“江利”號見狀調頭急駛,直奔舟山群島,打算開到淺水處躲避。但是“海圻”更快更猛,一邊追擊一邊用副炮射擊,共發炮30餘發,命中4發,擊穿6層舷板,不到半小時,便追到“江利”艦旁,令其停車。“江利”號被迫投降。拋錨後,用舢板把炮閂和槍枝送到“海圻”艦上。“海圻”派航海大副孫英奇、槍炮副楊超侖,“鎮海”也派航海大副汪積慈共帶武裝水兵和輪機兵20餘人登上“江利”炮艦接管一切,並監押“江利”號起錨。這樣,“海圻”在前,“鎮海”殿後,將“江利”號押在中間一同北上。抵長山島後,“江利”官兵除了除無線電官傅某留下外,其餘員兵百餘人都要求南歸。沈鴻烈見勸導無效,即令發給由煙臺到上海的旅費遣散,所有私人物品也都不扣留。
3月27日這一仗,為民國海軍在內戰中第一次艦隊對艦隊的交鋒。東北海軍以偷襲成功,閩系海軍沒有防備受到重創。此後楊樹莊嚴加戒備,一面用主力艦隊掩護北伐軍對長江北岸作戰,一面嚴守長江的要衝吳淞口,禁止夜間船隻駛過吳淞炮台。以防東北艦船竄入長江。而沈鴻烈此舉之後更為張宗昌所信任,在青島成立了聯合艦隊,推張宗昌為總司令,自任把握實權的副總司令,並不斷地繼續派遣艦艇南下騷擾。而“鎮海”號也終於施出了其全身解數,動用起殺手鐧:艦載飛機來了。
小試空中鋒芒
從27年3月東北海軍偷襲得手以後,在5月18日又一次故伎重演,而且增加了“肇和”和“威海”,一共四艘襲擊吳淞口,當然,由於閩系海軍吸取了3月的教訓,嚴密防守,使東北海軍無法取得3月一般的成功,東北海軍開始嘗試動用他們創立不久的新兵種了。
7月22日,“鎮海”、“威海”這兩艦由商船改裝的兵艦貌不驚人地向海州灣,就是現在的連雲港發起了攻擊。艦上還載有陸戰隊員,兩艦行駛到雷峰一帶,“鎮海”號停車下錨,將所載的一架“施來克”吊放入海中,飛機騰出水面,對海石、新浦等地的目標投下了數枚炸彈,造成了相當地恐慌。閩系艦隊聞訊馳往迎擊,但是這兩艘其貌不揚的軍艦早已失去了影蹤,只得悻悻而歸。但是空襲完畢準備撤退的“鎮海”號又發現了新的獵物,北伐軍的運兵船“三江”號正在海州灣航行。兩艦當即開炮攔截,“三江”號哪裡是對手,被迫停船。船上有船員17名,另裝有三民主義書刊數萬冊,軍衣8000套、雨衣1000套、水壺20箱以及馬槍5支,均被東北海軍俘獲。這算是東北海軍的航空兵初出茅廬的第一仗,算是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鎮海”艦“鎮海”艦
然而,雖然東北海軍不乏將才,但畢竟是烏合之眾,這個勝仗沒有過了多久,8月4日凌晨2點,青島的原渤海艦隊“肇和”、“海琛”兩大艦的山東籍水兵開始譁變了,大小6艦,先後起錨,並將正在修理的“同安”艦一起拖帶出港,排列於港口之外,主、邊各炮部裝上實彈,向青島市區示威,形勢十分緊張。沈鴻烈急令“海圻”、“鎮海”、“定海”3艦開到青島監視鬧事各艦,一面急去濟南搬請張宗昌率衛隊來青島,“鎮海”所載2架飛機也在上空盤旋,威懾著亂兵,東北航警學校的學生和學兵穿上陸軍服,夾在張宗昌的衛隊里—同登上軍艦。當艦上官兵集合聽訓時,這些“衛隊”就分別占據了炮位和火藥庫。在張宗昌的武力威逼下,“肇和”、“海琛”兩大艦的員兵被全部被押在“華甲”運輸艦,這場風潮一旦平息,沈鴻烈將渤海艦隊全部納入東北海軍麾下了。
內亂既平,沈鴻烈又開始籌劃南下襲擾作戰了,鑒於上一次海軍航空兵作戰取得的好成績,他還計畫將也原來德制的“華甲”運輸艦也改裝為飛機母艦。9月3日,“海圻”、“鎮海”等4艦又一次出現在長江的“三夾水”附近。吊入水中的飛機發動起引擎,依然晨霧瀰漫的江面迴蕩開了噗噗的聲響。在艦上打出了升空信號後,飛機離水騰空而起。這次的目標更加誘人,是上海高昌廟的江南造船廠!這個位於黃浦江邊的大目標很快便映入了飛行員的視野中,然而,由於機上沒有瞄準裝置,況且要轟擊到真正有價值的目標又需要極為高超的技術,再加上有些薄霧,所以也不可能造成什麼了不起的戰果。但是,這還是上海第一次遭受空襲,人們壓根也沒有想到敵機會飛到這個大後方,心理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當然更談不上有任何防空火力還擊了。
1928年5月3日,“海圻”、“鎮海”等3艦又來炮擊吳淞口,這次連“海圻”艦上裝載了飛機,艦隊在白龍港海面炮擊了吳淞要塞以後退往外海,於中午又回航將載來的兩架“施來克”放飛,這次再次對高昌廟和浦東投下了多枚炸彈,和以往不同,這次駐滬海軍總司令部聞報後令“甲三”、“戊二”兩架國產海軍水上飛機攔截,雖然逐退了敵機,但是“甲三”號的機翼也被擊傷。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
在1927年3月後的一年多時間內,東北海軍屢次南下襲擾蘇、浙、閩三省口岸,曾有人統計說是14次,戰鬥規模雖不大,取得成果也微不足道,但對閩系海軍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其中海軍航空兵的初次登台亮相無疑給這些壓力大大地加了碼。閩系海軍只得龜縮於長江之內,制海權盡為東北海軍掌握。北伐軍難以利用海運,海上交通線完全被阻止,這也是閩系海軍不顧一切,向日本訂製“寧海”的遠因之一。
1928年6月3日,皇姑屯的一聲爆炸結束了一代梟雄張作霖的性命,也宣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的終結。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宣布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中國終於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南京國民政府則特任張學良為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奉系海軍自然成為南京政府海軍的一部分了。稍前的12月10日,東北江海防司令部成立,由張學良兼攝總司令,沈鴻烈任副總司令,謝剛哲任參謀長。全面整編後的東北海軍達到了其鼎盛期。即使如此,東北海防艦隊的第一艘軍艦“鎮海”艦沒有黯然失色,仍舊發揮著作用,葫蘆島航警學校的學員們以其作為練習艦和實習艦,學員們上艦操練大多是在“鎮海”艦上完成的。同時,作為唯一的飛機母艦,時時在演習中還能一睹其姿影。
1930年4月18日,中英兩國《交收威海衛專約及協定》簽署,威海衛的主權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為了接收這塊失地,外交次長王家楨和威海衛管理公署專員徐祖善等率領東北海軍陸戰隊一個大隊乘坐“海琛”和“鎮海”艦在10月1日收回了這塊回歸的國土,老艦“鎮海”也成了這個重要歷史時刻的見證。
然而,東北海軍畢竟是軍閥混戰中通過明爭暗奪而發展起來的,興盛得雖快,衰敗的也快,來去都是唯利是瞻。1929年,其起家的老本江防艦隊在“中東路事件”中全軍覆沒,“九一八”事變後,賴以生存的東三省又淪陷在日寇的鐵蹄之下。江防艦隊落入敵手,葫蘆島海軍學校也被迫遷到了青島,更名為青島海軍學校
雖然數次蒙受外患,東北海軍的內訌惡習還是不斷萌生,歷經“嶗山事件”和“薛家島事件”,“海圻”、“肇和”、“海琛”三艘主力軍艦叛沈南投廣東,僅剩的艦艇改編為海軍第三艦隊,由原參謀長謝剛哲任司令,直屬北平行營管轄。沈鴻烈專任青島市長,但依然控制著對艦隊的影響力。此後,成立了一個3000餘人的海軍教導總隊,外附有水面飛機一個中隊(九架)。總隊部設威海衛,海軍陸戰隊和飛機隊駐青島,水兵大隊駐劉公島和威海衛。“鎮海”號又一次成了東北海軍的主力軍艦。
蘆溝橋事變”後,日軍對青島虎視眈眈,山東劃為第三路軍的防區,沈鴻烈任青島海陸軍總指揮,隸屬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為李宗仁。東北海軍擔任了山東、河北沿海的防務,謝剛哲、張楚材分任海防指揮官。沈鴻烈除了下令在青島附近洋面上布置了魚雷網和水雷網,阻止敵人登入;加固青島的市區海防線、李村—滄口—四方防線和砂子口-即墨-嶗山防線這三道防線以及添設海岸炮台之外,還指令將所有東北艦隊所屬“鎮海”等艦自行沉沒、堵塞港口。
自沉
1937年12月26日,第三艦隊司令謝剛哲主持沉艦工作,“鎮海”、“永翔”、“江利”、“楚豫”、“定海”、“同安”等艦沉塞於青島小港碼頭,而“海鷗”、“海清”等4艇沉塞於劉公島。構成阻塞線,限制日軍利用該航道。青島海軍學校已先期搬遷湖北宜昌。29日,第三艦隊全部撤出青島。
“鎮海”等艦雖然被迫自沉,但是從艦上卸下的火炮、重機槍由精選的各艦優秀水兵所裝備,組成了的艦炮總隊10月19日從青島出發,投入了抗戰第一線。21日,炮隊擊毀了日軍企圖突破禹城徒駭河鐵橋的鐵甲列車兩列,使敵軍不敢再次正面攻擊。以後,這些東北海軍的精強又轉戰馬當、田家鎮要塞,為抗戰衛國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當時由於我國軍隊裝備薄弱,這些拆卸下的艦炮竟然成為威力最大的裝備之一,這裡面當然也有來自“鎮海”艦上的那幾門炮,“鎮海”雖沉,其魂猶在。
“鎮海”號是中國最早歸類為“飛機母艦”的艦艇,而且搭載了中國最早的海軍航空隊,並進行了最早的海空實戰,同時她又是東北海軍的中心力量,見證了東北海軍從成長到消亡的整個過程,無可爭辯地在中國海軍史中占據著獨特的地位。然而,令人扼腕的是,這艘艦艇誕生於軍閥海軍的門下,所經歷的,大多是軍閥之間的爭權奪利和爾虞我詐,參加的實戰也是對抗國民革命,是對歷史潮流的阻擋。但是,她為中國近代海軍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青島海軍學校培養了大批的人才,雖然在其歷史上有不光彩的瑕疵,然而在其晚年,卻為收回我國的失地作出了貢獻,為抗擊外寇而默默地捐軀在阻塞之線。
除了“鎮海”艦之外,中央海軍中也有“德勝號水上飛機母艦”、“威勝號水上飛機母艦”兩艘932噸的淺水炮艦被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然而這兩艘軍艦則沒有獲得實戰的經驗,卻在默默無聞中於江陰海戰一役中自沒在江陰要塞之前。抗戰前夕,國民政府曾多次籌備發展海軍航空兵,像1934年的計畫就提出過在5年內購置150架飛機,編成3隊,然而還是由於資金不足而作罷。可見在近代中國海軍航空史中,這艘相貌平平的“鎮海”號占有著多么重要的份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