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大成殿,位於鎮海中學內。始建於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名“先聖殿“。
毀於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慶元六年(1195年)於原址重建,更名“大成殿”。嗣後配大成門、明倫堂、杏壇、泮池等,統稱孔廟或文廟。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遭毀,縣令丁鴻陽又重建。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盛炳緯等集資大修。1937年邑人捐資落架重修,改為鋼筋混合土結構。鴉片戰爭和中法戰爭在鎮海口之役期間,守士將領常集於此殿商議軍務大計。抗戰勝利後,鎮海中學利用孔廟複課。“文革”期間改作工廠車間。1989年大修。2000年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殿東西廣29.7米,南北深20.1米,占地面積626平方米,建築面積459米。為五架前後雙步梁結構,重檐歇山頂,殿脊高17米,朱檐青筒瓦,仿木鋼筋混凝土廓柱。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盛炳緯等集資大修。1937年邑人捐資落架重修,改為鋼筋混合土結構。鴉片戰爭和中法戰爭在鎮海口之役期間,守士將領常集於此殿商議軍務大計。抗戰勝利後,鎮海中學利用孔廟複課。“文革”期間改作工廠車間。1989年大修。2000年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殿東西廣29.7米,南北深20.1米,占地面積626平方米,建築面積459米。為五架前後雙步梁結構,重檐歇山頂,殿脊高17米,朱檐青筒瓦,仿木鋼筋混凝土廓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