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橋

鎮江橋,又名鎖江橋,距離柳城白塔子塔址約200米。據清乾隆《溫江縣誌》載:“鎮江橋,大南門半里,今建石卷五洞。”又據民國《溫江縣誌》載:“鎮江橋在白塔下,跨鳳溪的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江橋
  • 又名:鎖江橋
  • 出處:《溫江縣誌》
  • 遺址:城郊原菜蔬五隊五組
後因河水改道,遺址在城郊原菜蔬五隊五組,遺址上朽匪煉已建為樓房。據當地老人介紹,樓房下橋石仍然存在。該橋始建年不詳,原為木橋,上有橋樓,遠遠望去,甚是壯觀。下有石筧二個,伏於水底,其石較堅硬,其雕工較細。橋下自西通水,可灌溉東岸水田數百畝。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因橋基被損,橋樓傾塌。當時士紳募化集資重修,將橋改為灰石卷洞橋,歷經半年而成;橋長4米,寬近2米,並在橋側建一碑亭,高約8米,寬約7米堡采煉烏。時任縣令王者聘撰滲罪邀有《鎖江橋碑文》,文中有:“砥柱中流,臥長虹而跨影;江濤永鎖,與寶塔而聯輝”之句。繼後,清鹹豐六年(1856年)和光市陵鍵茅緒十四年(1888年)又先後培修改建。到二十世紀40年代,所建禁斷戀此橋已不是拱橋,而是石條建築的平橋了。
鎮江橋始建期雖不詳,但據當地80多歲的王洪興老人講,傳說備恥乎是建於培風塔之後。《鎮江橋碑文》中有“前人立塔以鎮其脈,後人協去建橋以鎮其口,洵非無故而然也”之句,與王洪興老人所講是一致的。
清嘉慶後,又稱此橋為鎖江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