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寺(四川中江縣寺廟)

鎮江寺(四川中江縣寺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鎮江寺始建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 年) ,位於中江縣城鹽市街的凱江邊,是中江縣保存比較完整的走馬轉角樓式樣的古廟,為在凱江從事航運的船幫祈求水運平安而集資所建,取鎮水妖、避鬼邪之意,故名鎮江寺。1985 年被中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正擬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鎮江寺年代久遠,曾經歷經多次社會動盪,其建築功能也發生過多次改變,隨著每次變動,都受到人為的改變,或拆除,或加建,或改建,加之南方雨水充沛,氣候潮濕,建築現在糟朽,霉變,蟲害等病症也相當嚴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江寺
  • 時間:清道光十四年
  • 地址中江縣城鹽市街的凱江
  • 類型:走馬轉角樓式樣的古廟
建築形式,戲樓和山門,回樓,大殿,南北廂房,後殿,

建築形式

鎮江寺坐東朝西,為兩進四合院布局,中軸線上主體建築依次為山門、戲樓、大殿、後殿,兩側建築為回樓和廂房,整個布局規整、嚴謹、對稱。
中江縣鎮江寺中江縣鎮江寺

戲樓和山門

戲樓為單檐式筒瓦屋頂,穿斗式梁架,內部分為兩層,屋頂呈前後兩進,飛檐翹角向前院中央凸出,兩端連線回樓,山門正門為轉磚石面牆,開有三個門洞,石拱形雙扇大門上方有"鎮江寺"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兩側小門上各有匾額,題有"河清"、"海晏" ,山門內部面闊為四柱三開間,,通面闊 14.65 米,山門帶戲樓,通進深 11.88 米。

回樓

回樓位於山門和戲樓的南北兩側,對稱分布,兩層。一樓為茶樓,二樓為雅間。回樓為懸山屋面,施小青瓦,穿斗式梁架,無飛檐翹角。

大殿

大殿由前殿、中殿和後殿三部分組成,其中,中殿南北兩側各帶一小天井,三重大殿屋架相連,渾然一體,建築形式十分獨特。
前殿為卷棚式歇山筒瓦屋頂,抬梁式結構,面闊四柱三開間 14.5 米,進深兩柱一間 4.85 米,高度為 7.02 米(脊檁上皮高度)。南北兩側有耳房與廂房相連,耳房面闊 3.6 米,進深 3.92 米。
中殿也為卷棚式歇山筒瓦屋頂,穿斗式結構,面闊 5.3 米,進深 5.22 米,高 8.2 米(脊檁上皮高度),.南北兩側各有一小天井,天井南北兩側尚存做工精美的鎮江寺災後維修工程照壁牆體。
後殿是整個大殿的主體,歇山屋面,施筒瓦,抬梁式梁架,體量較大,面闊六柱五間23.1 米,進深七柱六間11.85 米,高度為9.27 米(脊檁上皮高度) ,其中,明間前檐柱與中殿共用,殿內尚存雕刻精美的駝峰等裝飾構件。

南北廂房

南北廂房位於大殿兩側,回樓東側,對稱分布。廂房為懸山屋面,施小青瓦,穿斗式梁架,無飛檐翹角,廂房結構以前殿耳房為界,東西兩側朝大殿方向檐部結構又有不同,西側朝天井方向檐部出挑兩個步架,下施垂花柱,做工講究,耳房以東廂房出挑一個步架,無垂花柱,做工相對簡單。

後殿

後殿已被拆除,其基址上現為糖酒廠倉庫,所幸的是中江縣文管所保存了一份簡易的後殿勘察數據資料,得以知道後殿的建築結構、布局等。後殿為歇山筒瓦屋面,抬梁式梁架,面闊四柱三開間,通面闊 14.5 米,進深三柱,近7 米,高度為7.0 米(脊檁上皮高度),前檐柱與金柱間留為廊道,左右兩側為廂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