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攝湯

鎮攝湯

來源於清代名醫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方劑篇,主治胸膈滿悶,其脈大而弦,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氣外泄,沖脈逆氣上乾之證,慎勿作實證治之。 治胸膈滿悶,其脈大而弦,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氣外泄,沖脈逆氣上乾之證, 慎勿作實證治之。若用開通之藥,凶危立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攝湯
  • 【攻效:補中益氣,順胃降逆
  • 【用法:水煎服。
  • 組成:野台參15克
來源與組方,功效與主治,方解,變通與醫案,

來源與組方

【組成】野台參15克、生赭石(軋細)15克、生芡實15克、生山藥15克、山萸肉15克、清半夏6克、茯苓6克
【原方】野台參五錢 生赭石五錢(軋細) 生芡實五錢 生山藥五錢 萸肉五錢(去淨核) 清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
【用法】水煎服。

功效與主治

【攻效】補中益氣,順胃降逆。

方解

【方解】本方用台參、芡實、山藥、茯苓諸味,皆補脾胃而益中氣,半夏、赭石降沖氣之逆,而山萸肉之善補肝,是以肝虛極而元氣將脫者服之有效。

變通與醫案

【加減】服藥數劑後,滿悶見輕,去芡實加白朮二錢,脈之真有力者,皆有洪滑之象。洪者如波濤疊涌,勢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潤,累累如貫珠。此脈象弦直,既無起伏之勢,又無貫珠之形,雖大而有力,實非真有力之象。
和緩者脾胃之正脈,弦長者肝膽之正脈。然脾胃屬土,其脈象原宜包括金、木、水、火諸臟腑,故六部之脈皆有和緩,乃為正象。今其脈弦而有力,乃肝木橫恣,侵侮脾土之象,故知其脾胃虛也。
沖脈上隸陽明,故沖氣與胃氣原相貫通。今因胃氣虛而不降,沖氣即易於上乾。此時脾胃氣化不固,既有外越之勢,沖氣復上乾而排擠之,而其勢愈外越,故其脈又兼大也。
【醫案】一媼,年過六旬,胸腹滿悶,時覺有氣自下上沖,飲食不能下行。其子為書賈,且知醫。曾因賣書至愚書校,述其母病證,且言脈象大而弦硬。為擬此湯,服一劑滿門即減,又服數劑全愈。
一人,年近五旬,心中常常滿悶,嘔吐痰水。時覺有氣起自下焦,上沖胃口。其脈弦硬而長,右部尤甚,此沖氣上沖,並迫胃氣上逆也。問其大便,言甚乾燥。遂將方中赭石改作一兩,又加知母、生牡蠣各五錢,厚朴、蘇子各錢半,連服六劑全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