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尺

鎮尺

鎮尺是放置在書桌案頭上的文房用品,又叫紙鎮或鎮紙。鎮紙,即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現今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有金、銀、銅、玉、木、竹、石、瓷等材質,鎮紙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興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尺
  • 外文名:paper weight
  • 別名:鎮紙、紙鎮
  • 發音:zhèn chǐ 
  • 解釋:用金屬或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以壓書或紙 
形態各異,唯求有一定的分量,便可壓紙。上面的雕刻有各種圖畫和詩詞名句。它們有的成對,有的單件;有的一字一畫,有的獨立成幅,書、畫、文辭、雕刻集於一身,使人愛不釋手,歷來是一種收藏珍品。如明晚期石叟款銅嵌銀絲螭紐鎮尺長24.7厘米,在嘉德的成交價為82500元;清代象牙竹紋鎮尺長25.3厘米,在北京瀚海最新的起拍價在3萬元左右。
刻書畫鎮尺作為文房用具之一,它常由書畫家作稿,其程式也與刻銅墨盒一樣———先挑選中意的鎮紙,或銅、或木、或牙、或竹。按常理,有聲望的書畫家所挑選的必定是材質精良,造型別致的光板鎮紙,然後在上面均勻地塗上一層白粉以襯其底,書畫家便可在其上縱橫馳騁地構思、發揮了。
在紙鎮上的書畫家的作品,其實是書畫家本人作品的袖珍化,它的章法、筆法、氣韻應與大幅作品一致。應該指出,事實上有一部分書畫家不會作袖珍小品。以前沒有複印機和照相技術可以隨心所欲地放大和縮小。所以一般能在若小的紙鎮上作書畫,又能得其神韻的必然功力深厚。待書畫家完工後便由鐫刻名家在其上按書畫的特點,一刀一刀屏心靜氣細心地鐫刻而成。雕刻家務須深諳書畫家的筆墨、個性,用手上的刀將書畫家作品的特徵進行再創作,將它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因此小小的紙鎮凝聚了書畫名家和鐫刻名家的共同心血,也可說是他們的聯袂之作。這種聯袂不是隨意的,因為書畫的筆法、章法、氣韻,必須與雕刻的風格氣韻相匹配。
鎮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