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山寨

鎮安山寨

陝西鎮安深山裡有眾多鮮為人知的古山寨雄居在險峻的山巔之上,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巍然屹立、蔚為壯觀,成為秦嶺山中又一絢麗多姿的壯美奇觀。鎮安縣境內發現的山寨(洞穴)星羅棋布地散落在險要山巔和隱蔽之處,構成了秦嶺深山獨特的古代山林治安防禦體系,被譽為“東方古老寨堡”和“秦嶺險峻奇觀”。山寨(洞穴)小者可藏數人、大者可容納百餘人的有70多處,其中可容四五百人的大型山寨有10多處。鎮安山寨的重大發現是陝西數量最多的一次,全國也極為罕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安山寨
  • 所屬年代:明清
  • 出土地點:陝西省鎮安縣
陝西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在人跡罕至的鎮安深山發現眾多鮮為人知的古山寨雄居在險峻的山巔之上,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巍然屹立、蔚為壯觀,成為秦嶺山中又一絢麗多姿的壯美奇觀。
鎮安山寨
鎮安山寨
鎮安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李廣介紹,該縣境內發現的山寨(洞穴)星羅旗布地散落在險要山巔和隱蔽之處。文物普查查明,全縣共有石砌山寨遺址200餘處、自然天成洞穴遺址300餘處。這些山寨(洞穴)構成了秦嶺深山獨特的古代山林治安防禦體系,被譽為“東方古老寨堡”和“秦嶺險峻奇觀”。山寨(洞穴)小者可藏數人、大者可容納百餘人的有70多處,其中可容四五百人的大型山寨有10多處。鎮安山寨的重大發現是陝西數量最多的一次,全國也極為罕見。
據《鎮安縣文史資料》記載,鎮安山寨大多創建於明末清初,大多為抵禦農民起義軍而修建。石砌的山寨就地取材,依山為基,以石築牆,“乾打壘”砌築,多為當地名士富戶牽頭修建。這些山寨依山就勢建築於周邊地勢險要的山頂,周圍群山相接,多為三面陡坡,一面與山峰相接,地勢異常險要,易守難攻。山寨平面有的呈橢圓形、有的呈長方形,寨牆高大寬厚,防禦功能齊備。根據地形、功能還可分為前寨後寨、上寨下寨、山寨洞寨、牛寨羊寨和哨寨哨卡等。
鎮安山寨
鎮安山寨
鎮安地處秦嶺腹地的崇山峻岭之中,是古關中向南通往川渝、向東通往湖北的交通要道。秦嶺深山的險要地形地勢為躲避匪患和藏匿匪徒提供了天然屏障,修山寨、建堡壘成為當地大戶人家企求安身立命的重要措施。山寨依山勢構築,多為防禦太平軍、白蓮教義軍等兵患或土匪。清嘉慶年間,鎮安回響朝廷“寨堡團練、堅壁清野”而修築的山寨最多。民國時期,鎮安縣的熊、劉、倪、王、黨五大家族便各自就近修築了自家的山寨。有的山寨鄰近交通要道、縣城、場鎮、大型村落等人口集中地,這些山寨多為當地商賈、顯貴出資並由貧民出力合作修築。
鎮安特殊地理位置奠定該地山寨最為集中、險要和牢固,是目前陝西山寨中保存完好、數量最多、分布廣泛、類型豐富的縣份,在全國也實屬罕見。這些山寨是寶貴的古老寨堡文化遺產,是我國勞動人民躲避兵匪戰亂的勤勞智慧結晶,更是陝西秦嶺獨有的自然、歷史和人文景觀。每處山寨的背後隱藏著不盡相同的歷史和故事,壯美的山寨、悲愴的歷史、神秘的大山都蘊涵著深厚的文化。
鎮安山寨
鎮安山寨
該縣文化廣播影視局局長何代瑜表示,鎮安山寨對研究秦嶺“南山老林”古山寨修築技術和明清軍事防禦史、民間防禦史提供了實物資料,對了解鎮安地區明清時代乃至民國時期的政治、歷史、文化和社會治安狀況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也是研究鎮安地區近代經濟、生產、生活、民俗、宗教方面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陝西原野戶外俱樂部主席、陝西旅遊攝影協會副主席、西安戶外運動協會戶外攝影分會主席鄭余標實地考察鎮安山寨後認為,鎮安山寨在拓展旅遊項目、開發戶外探險等方面潛力巨大;特別是山寨特殊的歷史文化、民間抗擊匪患的智慧和勇氣、山寨雄居險要之巔的自然風光等都將對戶外好受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