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圩瑤族鄉

鎮圩瑤族鄉

鎮圩瑤族鄉成立於1984年,是南寧市三個民族鄉和革命老區之一。位於上林縣西北部,東部與塘紅鄉忻城縣北更鄉交界,西南部與馬山縣古零鎮接壤,南部和西燕鎮毗鄰,北面與馬山縣加芳鄉相接。鄉人民政府駐地鎮馬街,距縣城43公里,距南寧市11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鎮圩瑤族鄉
  • 行政區類別:民族鄉
  • 所屬地區:廣西省南寧市上林縣
  • 下轄地區:正浪、懷因、排紅等
  • 電話區號:0771
  • 地理位置:上林縣西北部
  • 面積:113平方公里
  • 人口:24978
  • 方言:瑤族方言、壯語和漢語桂柳話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桂A
  • 成立時間:1984
概況,人口民族,歷史沿革,行政村劃,自然資源,交通建設,經濟,基礎建設,科技,衛生,教育,民族文化,民眾文化,民俗節慶,瑤鄉歡歌,民間傳說,瑤鄉人物,民族習俗,特色美食,旅遊,地圖信息,

概況

2012年,全鄉總面積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37公頃,其中水田350公頃,旱地787公頃;森林覆蓋率58.7%。2012年,全鄉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730萬元,同比增長14.06%;工業產值7923.3萬元,同比增長25.32%;農業產值2301萬元,同比增長10.09%;農民人均純收入3975元,同比增長3.5%。

人口民族

2012年,鄉轄懷因、正浪、排紅、東羅、古登、洋造、正萬、佛子、龍貴、望河等10個村委會和鎮馬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67個村民小組、182個自然莊,7231戶,其中農戶5458戶,總人口24978人,其中男13309人,非農業人口1459人、農村常住人口16978人,勞動力 11000人、外出務工8000人。瑤族7889人,占全鄉總人口的31.6%。人口自然增長率7.69‰。全鄉民族以壯族、瑤族為主。語言以瑤族方言為主,並有少部分壯語和漢語桂柳話。

歷史沿革

鎮圩瑤族鄉境內古屬荒蠻地,記錄不詳。
元代屬上林三畔鎮。
明代屬上林鄉二里。
清代屬上林鄉二里、三畔鎮。
清鹹豐、同治年間,廂、里改為團,下又分為甲、分戶;設有鎮圩團,是為“鎮圩”命名之始。
民國19年(1930年),上林縣全境分為39團,鎮圩團列其中。
民國22年(1933年),奉命改團為鄉,全縣分6個區,31個鄉。鎮圩鄉屬第四區,轄1個圩,51個村;鄉公所在鎮圩。
民國32年(1943年),全縣歸併為24個鄉。鎮圩鄉轄13個村,分別是鎮圩街、懷因村、鎮馬村、佛子村、和平村、眉羅襯、龍貴村、冬凌村、東羅村、古登村、洋造村、排紅村、懷紅村。
建國初期,1949年11月,上林縣人民政府成立時,行政區劃沿用民國制。
1952年10月,土改結束,全縣劃分為7個區,25個鄉,直至1957年底止。鎮圩鄉屬第七區。
1958年,全縣分為7個大公社,鎮圩歸併西燕公社。
1960年,全縣分為14個大公社,設有鎮圩公社。
1961年,鎮圩公社劃分為鎮圩、佛子2個小公社。
1962年5月,全縣恢復分為7個區,鎮圩鄉屬西燕區。
1969年至1978年,全縣撤區改為公社,並增設澄泰、鎮圩2個公社。原西燕區一公為二,把望河、佛子、龍貴、洋造、正萬、正浪、古登、東羅、鎮馬、懷因、排紅等劃歸鎮圩公社。
1984年8月,全縣撤銷人民公社、大隊、生產隊建置,成立4個鎮,7個鄉(其中1個瑤族鄉,即鎮圩瑤族鄉),是為鎮圩瑤族鄉建置之始。

行政村劃

全鄉有10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民管理委員會,分別是正浪、懷因、排紅、東羅、古登、洋造、正萬、佛子、龍貴、望河村委會和鎮馬街道居民管理委員會,共167個村民小組,182個自然莊。
各村民委員會駐地及所轄自然屯如下:
鎮馬街道居民管理委員會,駐地鎮圩;轄鎮圩、三冬、上桑、上鎮、岜馬、羅基、呈上、呈下。
望河村民委員會,駐地古良村;轄古良、上先、安馬、上槽、上用、拉隴。
佛子村民委員會,駐地佛子圩;轄佛子圩、上窯、弄君、和平、拉欄、北荒、舊圩、拉吳、弄棒、 弄教、弄受、外騰大、傍儉、內騰大、弄江、拉寨、洞風、上凸、板拉、凌世、凌世拉。
龍貴村民委員會,駐地板堆村;轄板堆、弄樹、下槽、板下、儉樹、上堆、下座、下儉、提拉、提卯、提嫩、六密、古厚、橋格、安馬、弄旺、崬先、拉欄。
洋造村民委員會,駐地那洋村;轄那洋、頭歪、排椿、板洋、拉崬、那造、下羅、江那、北豪、排王、排六、拉寨、剝崬。
正萬村民委員會,駐地岜章村;轄岜章、地厘、上立、下立、達良、內萬、中穹、龍棍、丹桐、拉祥、朝也、內刻、弄豆。
古登村民委員會,駐地板江村;轄板江、拉畝、堆老、塘叉、北良、上通、上含、九冬、古頭、弄良、弄桑、拉用、上用、拉布、敢夏。
東羅村民委員會,駐地坡王村;轄坡王、板模、北凌、感莊、拉魯、內排、內羅、外羅、塘眉、里東、岜尖、那拉、內荒。
懷因村民委員會,駐地弄懷村;轄弄懷、拉帝、石逢、因羅、因劉、因上、岩桑、排寶、拉旦、內半、外半、拉另。
排紅村民委員會,駐地南紅村;轄南紅、北懷、達禮、歪朋、拉省、弄省、排岜、橫串。
正浪村民委員會,駐地拉浪垌;轄拉浪、內浪、內珠、內吉、內掘、內池、內樓、卡戰、上亞、內化、內橫、敢紅。

自然資源

鎮圩瑤族鄉地處大石山區,石山林立,卡斯特地形明顯。北回歸線縱貫全鄉,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9.6°C,年平均降雨量1677毫米。境內最高的山是達川山,主峰海拔770.6米,位於東羅村西南部3公里。西部有江亞小一型水庫,東部有淋泣小二型水庫。江亞水庫位於懷因村西南面1公里,總庫容量為70萬立方米,灌溉懷因、鎮馬、排紅、東羅等村的1800畝水田。
礦產資源
鎮圩瑤族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藏有滑石礦、方解石、石英石、大理石、紅銻礦、鎢礦等,其中滑石礦儲藏量達2167萬噸,是廣西第二滑石礦生產基地,其主要分布在東羅、古登、佛子、望河村一帶。大理石、方解石、石英石主要分布在東羅、懷因村,發展前景十分看好;紅銻礦、鎢礦分布於排紅、正浪村一帶。
地表河流
鎮圩瑤族鄉境內有江亞河,源出懷因村江亞水庫,流程貫穿鄉內東西,流到佛子村的板拉即穿入石洞,然後流入大龍洞水庫。由於植被破壞,加上滲漏嚴重,上段河床水流量很小。

交通建設

鎮圩瑤族鄉屬典型的石山區,二十多年前,交通不便,這裡幾乎處於完全封閉狀態。如今,交通已大有改善,從上林縣城和馬山縣城至鎮圩鄉均有二級公路到達。全鄉已實現了村村通四級公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鄉政府投入資金完成了內潘至拉旦、鎮聯至正浪、鎮馬至南紅、水含莊莊道的水泥路硬化;還支持硬化洋造排椿莊道水泥路,基本解決這幾個村莊民眾行路難問題。也方便了遊客往來。但也有一些道路還沒有得到改善。比如從古登至東羅一帶的路,還沒做到水泥路硬化,以至一遇到下雨天,路面就有點難走。

經濟

農業
鎮圩瑤族鄉
鎮圩瑤族鄉黨委、政府在加大引導礦產資源開發的同時,切實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加大對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以“發展特色農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目的,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2002年,全鄉農業總產值達1425萬元,同比增加33萬元,增長2.3%,糧食總產量487萬公斤,同比增產8萬公斤,增長1.6%;人均有糧162公斤。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900畝,總產量312萬公斤,種植優質谷約占水稻總面積的86.7%;優質玉米種植9500畝,產量133.3萬公斤;花生種植90畝,產量6400公斤;甘蔗種植540畝;生豬飼養6300頭,年內出欄5954頭;家禽飼養2.9萬羽,年內出欄2.8萬羽;鎮圩地處大石山區,以“靠山吃山”的發展思路,近幾年來該鄉轉變了傳統的種植觀念,大力發展種桑養蠶、種植八角以及速生豐產林,八角林6000畝,掛果林500畝,年產量達3萬公斤。
鎮圩瑤族鄉
鄉鎮企業
採取低門檻優惠互利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鄉鎮企業新增長點,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帶動第三產業展。2002年,全鄉集體、獨資、個體等各類企業43個,從業人員5432人。完成企業總產值3161萬元,總收入1920萬元,實現利稅289萬元,同比分別增長8.5%、20%、15%。
說起上林縣鎮圩瑤族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該鄉“滑石之鄉”的“外號”。的確,地處山區的鎮圩瑤鄉,一向以礦產資源豐富而聞名,鄉境內富藏滑石礦、方解石、石英石、大理石、鐵礦、紅銻礦、錳礦等,其中滑石礦儲藏量最多,據專家測定總蘊藏量達2160多萬噸,與龍勝各族自治縣同屬廣西兩大滑石礦產地之一。滑石產品主要銷往廣東、福建、四川、湖南以及東南亞國家,每年滑石礦加工銷售對鄉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75%以上。

基礎建設

社區設施
建立社區是強化城市基層管理,推進城鎮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體制創新工作,2002年月5—7月,鎮圩瑤族鄉根據《自治區政府辦公廳桂辦發[2002]46號檔案》關於整體推進該區社區建設的實施精神和南寧地區、縣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組建工作組進點,經過組織宣傳發動、選民登記、確定社區居委會候選人、投票選舉,健全組織機構和建立工作制度五個階段開展工作,撤消鎮馬村委會,成立了鎮馬社區居委會,民主選舉產生了社區居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設立社區黨支部及其他民眾組織,辦公場所、工資報酬落實到位,社區做到有組織、有人辦事、有制度管理,城鎮化管理邁進了一大步。
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2003年,鎮圩瑤族鄉黨委、政府繼續抓好以建設沼氣池、生態衛生廁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採取示範點和面上落實一齊上的辦法,領導幹部分片包乾,任務分解到村、到屯,創建自治區級排岜莊生態文明莊示範點,按要求完成了建沼氣池、生態衛生廁、莊道硬化、環境綠化、廚房改造、人畜分居等配套工程建設,展現了農村人居新面貌。由於工作落實到位,在往年的基礎上,全鄉建成沼氣池343座,各式生態衛生廁所70間,取得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廣大民眾大力支持。種植樹林成活率達75%。
鎮圩瑤族鄉

科技

鎮圩瑤族鄉切實加強科技興農和科技興鄉工作,以服務經濟建設為宗旨,廣泛開展科技培訓和科技普及活動。投資2萬多元購置電腦等設備及建立科技信息網路,加快科技信息交流:投資3千多元建立全鄉各村信息櫥窗,使廣大民眾通過信息櫥窗能夠及時地了解市場、科技等信息,及時地調整和發展種養殖業;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黨員,村乾、種養積極分子外出參觀學習先進種養技術,邀請科技人員到村屯上課、現場指導,傳授科技種養知識和解決技術難題。2002年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84期,受訓人數3860人,技術諮詢1800人次,發放科技資料5000份。科技普及工作的紮實開展,促進種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養殖基地、八角生產基地、甘蔗生產基地,龍貴、佛子、排紅、望河村為桑蠶基地,正萬、正浪、龍貴村為黑山羊生產基地,東羅、古登、望河、懷因村為八角種植基地,鎮馬社區、懷因村為甘蔗主產基地。經過幾年的發展,在市場推動下,都能讓廣大農民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鞏固和發展各個基地,是壯大鎮圩經濟的必然所在,開發前景十分看好。

衛生

衛生事業持續快速發展,建立健全醫療保健網路機構,加大經費投入建設鄉衛生院辦公樓和購置一批先進醫療設備,提高醫療技術。全鄉11個村的初級衛生保健和合作醫療組織繼續鞏固發展,兒童免疫,全防疫和婦幼保健得到加強,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帶動全鄉各村屯創建生態文明莊的高潮,改水改廚改廁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年內又建成廚房50間,各式衛生廁所50間,進一步改善了農村人居衛生環境。

教育

鎮圩瑤族鄉高重視教育工作,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不斷深化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通過各種渠道籌措資金,建成鎮中師學飯堂和學生宿舍樓,購置教學設備一批,“兩基”和“普實”成果得到鞏固,辦學條件為斷改善,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幾年來鎮中、鎮小被評為南寧地區優美校園學校和地區教育局授予“普九”先進單位。兒童入學率、普及率和鞏固率達100%,升學率96%。2002年根據南寧地區教育局的辦學規模有關要求,撤消佛子中學,學生分別併入鎮中和佛小。現有鎮辦中學l所,有13個班,學生720人;有完小12所,教學點20個,一至六年級有78個班學生共2040人。

民族文化

民眾文化

鎮圩瑤族鄉是全縣有名的“文體之鄉”,群體性文體活動十分活躍,現有農民業餘文藝團體4個,業餘演員100多名。瑤鄉人民在長期的文體工作中積澱了濃厚的文化底蘊。二十幾年來,瑤鄉文藝工作者多次組織節目參加市、縣比賽,獲得優異成績。瑤鄉本土藝術家自編自演的充滿濃郁的瑤族風情的文藝節目“上刀山下火海”、《猴鼓戀粥筒》、《猴王戲鼓》、《芭蕉熟了》等已成為瑤族文化經典節目而聞名遐邇。
瑤族猴鼓舞(圖片由縣委宣傳部提供)瑤族猴鼓舞(圖片由縣委宣傳部提供)

民俗節慶

每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九是“布努”瑤的節日,稱“達努節”。鎮圩等地瑤胞稱“排玖”節(瑤年之意)。排玖節熱鬧非凡,節日內容別具一格。過排玖節瑤家戶戶殺雞宰羊,就餐時相互用碗敬酒,來往不拒,盡情歡飲。最為有趣的是吃“肉串”——用筷條把肉穿成串,每串七塊,用以敬人且受敬者不能推託。宴後,跳起瑤族的猴鼓舞、雷公舞、打獵舞,徹夜不眠。達努節的歌舞再現了瑤族先民狩獵、農耕、與大自然鬥爭的情景,表現出瑤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對美的嚮往和追求。
“達努節”里的瑤族姑娘“達努節”里的瑤族姑娘

瑤鄉歡歌

鎮圩瑤族鄉一帶流行“歡歌”,俗稱“做歡”。舊時每逢圩日或喜慶節日,親戚朋友相見便歡歌相互問好;特別是朋友相聚,喝上二三兩米酒後,歡歌便更加來勁了。農村婚嫁喜慶、紅事白事,常請人歡歌。歡歌種類有“歡嘆”(讚美性歡歌)、“歡苦”(憶苦性歡歌)等。婚嫁喜慶,多用“歡嘆”;白事煩事,多用“歡苦”。 婚嫁喜慶歡歌常用多男多女對歡或合歡,以增加熱鬧氣氛;白事煩事多是獨歡,少用對歡和合歡。“歡苦”時,聽者往往動情落淚,特別是白事歡歌時,親戚朋友往往泣不成聲。
歡歌是瑤鄉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搶救和傳承瑤鄉歡歌已刻不容緩。

民間傳說

鎮圩瑤族鄉一帶流傳著許多優美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如《特堀(kū)回家掃墓》、《牙拷的故事》、《小孩變猴子的故事》等。
《特堀(kū)回家掃墓》故事傳說:特堀(瑤語譯音)每年農曆三月清明節前後便回家掃墓。特堀回家掃墓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天昏地暗,電閃雷鳴,人們都躲在家裡不敢出門。所以每年清明節前後大風颳起的時候,人們便說:“特堀(kū)回家掃墓了。”。如果哪年農曆三月過後沒有颳大風,人們便說:“今年特堀(kū)沒有回家掃墓。”如果哪年開春後早早便颳起大風,人們便相互問候:“今年特堀(kū)回家掃墓早啊?”。每年人們都盼望特堀回家掃墓,因為特堀回家掃墓,春雨便傾盤而下,開春種植就有希望了。
《牙拷的故事》說:從前有個“牙拷”(瑤語譯音,指生活在山裡多毛類似人的壞魔頭),專騙小孩來吃。有一天,天黒了,她趁大人們不在家,便從山裡出來騙小孩吃。她見一個小孩關在家裡不出來,便學著媽媽聲音叫:“孩子,我是媽媽,快開門讓我進去。”小孩很聰明,天黒看不見不開門,叫她先把手伸進來摸摸認認是誰。牙拷把手伸進去,小孩一摸,毛絨絨的,便說:“毛手毛腳是牙拷,皮膚光滑是我媽。”牙拷一聽,便去找兩個雞蛋打爛塗抹在手臂上,再敲門再叫再伸手進去,小孩摸摸滑溜溜的手臂,以為是媽媽,便開了門。牙拷把小孩抓到山裡準備享用。聰明的小孩說:“讓我幫你錘背後再吃也不遲呀。”牙拷同意了,便讓小孩幫錘背梳頭。小孩趁機把牙拷的長髮捆牢在樹上,便跑了。牙拷起身追趕,結果被困住了,又起勁一拉,結果把頭皮拉掉了一大塊,痛苦地亂叫亂跳,也顧不上抓小孩了。小孩因此安全回到了家。
《小孩變猴子的故事》說:從前有一個媽媽,生了幾個小孩,因為年景不好,糧食沒有收成,家裡沒有飯吃了,於是便把孩子們叫來,用棉花一個個把他們的屁股塞上,然後把他們趕上後山去了。過了很久,到了好年景,家裡糧食夠吃了,媽媽想孩子們了,便對著後山呼叫:“孩子們,回家了!孩子們,回家了!”山上的孩子們聽到了,回答到:“山上的桃子紅了,香蕉也綠了,我們不回去了,媽媽!”媽媽聽了,哭成了淚人。孩子們在山上生活,後來變成了猴子,

瑤鄉人物

藍天錫(1915—1950) 鎮圩鄉洋造村排王屯人。1942年秋考進南武師範(校址南寧)。在校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會的宣傳活動。藍天錫離校回鄉不久,便到崇左縣馱驢鎮當稅收員,期間常與中共地下黨員黃建成(建國後曾任隆山縣縣長)來往,思想傾向革命。
1948年3月,藍天錫回鎮圩鄉洋造村排王屯,串連藍天球(改名藍太陽),藍天威、藍田青、藍景安等組織兄弟會。兄弟會派藍天錫、藍景安前往北六區古蓬游擊隊聯繫培訓。5月,藍天錫、藍景安從古蓬回鎮圩鄉洋造村,在弄昆屯召集會議,宣布成立洋造武工隊,共有10人槍,藍天錫被推選任隊長。武工隊在洋造山區活動,不久,隊伍增至45人槍。
1949年10月上旬末,武工隊組織400多人槍進攻鎮圩鄉公所,勒令鄉長鬍庭秀繳械投降。胡庭秀假作投降,武工隊派地方紳士羅西文到鄉公所同胡庭秀談判,胡不肯繳械。藍天錫下令進攻,胡帶隨從10多人槍突圍逃跑,游擊隊攻下鎮圩鄉公所,俘敵60多名,繳獲長短槍73支,鎮圩宣布解放。
1949年11月,成立鎮圩鄉人民政府,藍天錫被委任為鄉長。1950年4月9日上午,藍天錫等人在西燕區人民政府開會,土匪突然襲擊。藍天錫轉移到西部燕街道覃春更(暗匪)家中躲藏,覃春更引匪來捕。當夜,被土匪殺害於西燕街北木棉樹邊。

民族習俗

“添糧做壽”:瑤鄉人有給老人“添糧做壽”的習俗,也叫“補壽糧”。老人過了60歲生日,其子孫便為其準備一個小缸裝盛壽糧。平時若有小恙,便取壽糧缸中米煮一些吃,但切忌將米吃完,否則不吉利。缸內米要添加,一般在重陽節時添加,可一次補滿。人們認為重陽是享壽九十九的吉利日子,此日添糧補壽,可以活過百歲以上。“添糧做壽”習俗表達了瑤鄉人祈願老人安享晚年的美好願望。
“神龕”:瑤鄉家家戶戶主屋都有一個神龕,主要供奉祖先牌位、財神、土地神等。神龕一般處於主屋廳堂正中心。逢年過節家家戶戶便殺雞殺鴨供奉,燒香頂禮膜拜,祈求祖先保佑發財平安健康。
“土地廟”:瑤鄉一般一個村有一個大的土地廟。有的莊屯還有自己小的土地廟。逢年過節,特別是春社(農曆二月初二)、秋社,家家戶戶便具雞鴨酒肉前去供奉,燒香頂禮膜拜,祈求保佑農作物豐收,人畜興旺,發財平安健康。
“拾骨葬”:瑤鄉俗稱“撿骨”,是一種二次葬的葬禮活動。在親人死後,先行築墳土葬,過三五年後,擇吉日良辰,再挖土開棺拾骨安放於金壇中,然後遷葬。瑤鄉人認為,拾骨葬是幫助先人靈魂從地下回到地面,以便逢年過節能回家與親人團聚。

特色美食

大盤肉、粉蒸肉、粉腸肉、清水羊肉、白切羊肉、手抓羊蹄、白切土雞、清蒸黃峰魚、黑豆豬腳煲、黑豆飯、五色糯米飯、竹筒飯、清煮白玉米粥、清煮黃玉米粥、烤紅薯等。

旅遊

鎮圩峰林區
上林縣峰林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區,屬石灰岩發育的岩溶地貌。峰林區內地下河發達,地面水源少,滲水漏水嚴重。石山光禿,土地比較貧瘠。縣境內有4片峰林區,其中鎮圩峰林區面積113平方公里,包括鎮圩全鄉範圍。諸峰海拔一般在500至700米之間,東羅的達川山海拔770.6米、皮毛山697米、猴子山615米,正浪的達好山海拔760米,鎮馬的寨良山海拔660米,古登的正好山海拔660米。
鎮圩瑤族鄉境內屬卡斯特地地貌,石山林立,地下河網豐富,石山洞穴多樣,旅遊資源豐富。比較有特色的有:
(1)洋造至佛子十里石林。景點位於洋造村至佛子村一帶,分布於公路兩側。沿路十里石山形態各異,怪石嶙峋,有如利劍拔地而起,有如天國亭台樓閣,令人震撼。
(2)東羅那拉青天泉。景點位於東羅村那拉屯,青天泉泉水從山腳巨石夾縫中流出,清澈見底,冬暖夏涼,四季長流,是游泳和放鬆身心的好去處。
(3)侃侯岩等石山洞穴景觀。前兩個旅遊開發項目已上報縣及有關部門,爭取資金扶持,開發利用。
鎮圩名山主要有:
1、達川山。位於東羅村西南3公里,主峰海拔770.6米,西南山腰蘊藏滑石礦,主峰北面有岩陵洞。系鎮圩瑤族鄉第一高山。
2、達好山。位於正浪村民委員會駐地西北約2.5公里,與馬山縣作分水嶺,主峰海拔760米,山石黑色。
3、獅子山。位於東羅村民委員會駐地南約1.5公里,主峰海拔651米,岩體屬石灰石,山腰以下為土坡,蘊藏有豐富的滑石。
4、達扎山。位於排紅村民委員會駐地北約1公里,主峰海拔638.9米,上設有航空標誌。
景點開發
在要把“金山銀山”變回綠水青山的東羅村里東莊,如今有一個“瑤族風情園”旅遊項目,他們要在流過村裡的清清河中的一座小洲打造成瑤族風情園,還要在附近建設“青天泉游泳池”和“拉長石林”,用瑤鄉的民族風情和自然景觀吸引八方遊客。這個被列入南寧市“百村示範”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雖然各家各戶心中裝的其實也是“金山銀山”,但眼中卻早已滿是青山綠水的憧憬。

地圖信息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鎮圩瑤族鄉政府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